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上网,是否想到了你正在面临着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呢?为了你能无忧无虑地遨游互联网,这里我特地为你献上十条小建议:1.采用匿名方式浏览,因为许多网站利用cookies跟踪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确定你的喜好)。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在参数选项中选择“关闭计算机接收cookie功能”选项。2.在网上申请个人邮箱、登录BBS论坛、网上购物或发送信息之前,详细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因为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3.安装最新版的杀毒软件,比如“KV2004”“瑞星2004”等杀毒软件,…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这一搜索方式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之虞。个人信息包含隐私的内容,是隐私的上位概念。除隐私以外的能够把主体直接或间接识别出来的信息均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存在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而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通过"人肉搜索"披露他人的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如果对获取的个人信息加以商业利用,则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如果滥用获取的个人信息则侵犯他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2003,(5):37-37
想在网上自由冲浪,请注意下面九大事项:1、采用匿名方式浏览因为许多网站利用cookies跟踪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所以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在参数选项中选择关闭计算机接收cookies的选项。2、在进行任何的交易或发送信息之间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因为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因其受众广泛、规模庞大、发展迅速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各类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在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资金被盗、交易欺诈、账号被窃取、隐私泄露等风险。风险均指向个人信息权缺乏相应法律保护这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个人信息权的现实风险和理论风险,并提出对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权进行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即指个人的不愿公开的私事或秘密。"数学学习隐私",就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隐蔽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事。为什么学生学习中会出现"隐私"现象呢?造成学生学习"隐私"的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调查了本校不同年级的师生,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习"隐私"。小学生形成数学学习"隐私",既有自身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给患者就诊带来了便利,但是也造成患者个人隐私的严重泄露。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患者隐私严重泄露的问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患者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保护患者隐私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同意原则是互联网平台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础,它直接制约着用户数据隐私的保障限度。《民法典》第1035条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需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通过对冲突利益的平衡,以基础法的形式阐明和确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适用标准。同意原则反映了信息主体对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的自我治理,体现了主体对自身道德权利的享有和个人自治的实施。它不仅包括对一般个人信息处理默示授权的弱同意,而且包含对敏感个人信息处理明示授权的强同意。此外,同意原则在网络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适用还受到公共利益、“合法、正当、必要与诚信原则”和信息公开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作为教育学中的一个概念,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学困生"。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于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重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逐渐变广,为生成、采集和应用个人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但由于互联网自身虚拟性较强,且限制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个人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将在这一背景之下,立足"互联网+"大数据的模式,探讨在该模式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的隐私意识是如何觉醒的?到底什么是隐私?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你不愿意被人知道,也不愿意被人侵犯的个人领域。它可以是你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你的私密空间或私密信息。隐私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的意识,将自我和外界区分开来。自从人类的隐私观念诞生以来,隐私意识的觉醒就经历了一场从萌芽到巅峰的过程。关于隐私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追求物质进步和精神自由的历史,从隐私的角度回看人类历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的实施依赖于个人信息的获取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必须从源头上阻断信息非法买卖的链条,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做起。放眼高校,大学校园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创建“平安校园”的必然之举。本文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通过分析个人信息的特点,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分为身份信息、金融信息、隐私信息三个主要方面,剖析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学校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问题,导致人们的隐私受到威胁。对此我们要尽快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准确界定,并增设新的规定范围,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才能让公民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本文首先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刑法保护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总结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的特点是容积大、可变性、速度快和可预测性。大数据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图书馆个人信息服务中,通过掌握读者的阅读偏好、行为习惯等个人信息,是以精准信息推送为基础的服务,是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大数据的广泛使用离不开读者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挖掘和传输,每个环节都包括对读者个人信息的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收集载体的泄露。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大数据环境下,读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逐渐增大,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谨慎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图书馆读者隐私政策和法规,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4.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5.
父母(尤其是妈妈)总想偷看我的日记,监听我和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的电话,还美其名曰“在行使监护权”。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有自己的隐私权了,难道隐私也要“监护”吗?———艾玲艾玲同学,你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独享一份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正常的、合理的要求。有人说,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独立意识的孩子是缺乏主见的孩子。看到你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我为你感到高兴。艾玲同学,隐私是与生命有关的个人私事,保护隐私就是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相似文献   

16.
<正>"我已阅读,并同意"是互联网上最大的谎言。谎言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社交类:人人网、世纪佳缘——可能向第三方透露你的隐私2007年之后入学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人人网账号。人人网上面记录着最全面的用户信息:真实姓名、出生年月、院校信息。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包括电话号码、IM账号以及兴趣喜好。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已进入了一个"透明人"的时代,一个毫无遮掩的"个人信息"商品化的时代:我们便捷地获取着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的信息也在被其他人获取甚至利用着。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即可获得。于是,各种商业广告、网络诈骗、骚扰短信、APP终端应用……各种再熟悉不过的信息,和你如影随形。你一边狂删那些总也删不完的垃圾信息,一边在心里冒出了个天大的问号:这些人是怎么获得你的信息的?  相似文献   

18.
保护个人信息是为了彰显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更好地尊重公民人格,保护公民的私生活。信息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在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相协调。本罪的个人信息应限定为与公民私生活相关,并与公共利益、公民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不相涉的信息,个人信息不限于隐私。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违背公民合理期待,把合法占有的个人信息,未经公民同意或推定的同意提供给他人,侵犯公民私生活,就构成本罪规定的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A3):195-196
随着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等诸多切身利益联系得更加紧密,与个人信息重要性日益增加相对应的是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获取和非法利用的事件频发,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强制力最高的社会规范——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链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结合时下案例,分析个人信息的概念与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正01今天,我想聊聊自卑,当一个人极度自卑时,他觉得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他们害怕失败,不敢尝试,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不行"。有一个写作功底特别好的朋友,我和他聊天时鼓励他做一次线上分享。他听罢连连摇头,然后说普通话不行,害怕大家听不懂。我继续鼓励:"喜欢你的人很多,大家期待的是你分享的有价值的内容,你看很多教授的普通话都不好,但并不妨碍学生接受知识。"他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