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新彦 《考试周刊》2014,(32):36-36
正现行使用的课标教材,增加了诗歌比重,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注重诗歌教学,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诗歌容量大大加大。旧教材一册书就一首或两首诗歌,教师在教读时不以此为重,只是附略带过,让学生读读、背背。新教材半册内容安排了诗歌,我们在教读时是否可用老教法教学生呢?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呢?经过一年的探讨、钻研、实践,我得到了一些不成见解的见解,现总结如下,希各位前辈、同仁指教。我认为诗歌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诵读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诗歌的节奏往往是作者情感波动的表现,并随情感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把感受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古诗《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胡彩虹 《学语文》2007,(1):23-23
诗歌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具有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诗歌教学历来是件头痛的事,弄不好就会教得支离破碎,意韵全无,索然寡味,而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有三个单元是诗歌,如何将诗歌上得兴味盎然,妙趣横生,面对这个挑战,我觉得以“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方法不错。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在细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后,提取了"诵读诗文""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四个关键词,尝试用"四读"的方法,力求让古诗学习有意思,有意蕴,有趣味,有价值。一、诵读:读出韵味1.什么是"诵读"?"诵读"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课标"在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语调、韵律和节奏都属于"诵读"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6.
“古诗诵读”是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亮点之一.在一至六年级各册教材中均编排了相关的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古诗诵读”教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简单读读、念念、背背而已,要求过低;二是过分强调对诗的理解.有的甚至条分缕析,串讲到底.作者生平、诗歌背景、写作特点等等一应俱全,要求过高。因此,有必要静下心来对“古诗诵读”教学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思考.以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神女峰》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爱的心语》中的课文。教材建议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问答式、讨论式和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诗歌文本的初步感知,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自主诵读"来实现。学生在课前浏览《神女峰》学案,通过不同的历史神话传说了解"神女峰"名称的由来,并思考诗歌疑难意象的多重内涵和主旨句的意蕴。教师宜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诵读和问题探究两个方面,力求使学生在宏观上把握诗歌主旨、创作手法的同时,在微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纵深发掘;使学生在反复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辉煌灿烂的诗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因而,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传统的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背""默""熟练以备考",忽略了学生智力、情感、思维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则明确要求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体验情感,感悟内容,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鉴于此,诗歌教学应突破传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即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去体验诗歌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学习本课时,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教学理念】诗词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从诗词的特点探究其教学,应强调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注重诵读欣赏和想象品悟,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诗歌的意象,诵读激活画面,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教材把原本安排在第三册学习的诗歌内容调整到第一册开始部分,足见诗歌教学对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先导意义。但是笔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诗歌,无沦是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在鉴赏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解的多义性。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完整无误的理解诗歌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小作归纳,笔者发现造成诗歌多义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编的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必修本第三册共选入古今中外的诗歌精品 34首,再加上一、二、三册读本所选,有好诗近百首。这样多的诗歌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足见编者对诗歌教学的重视,也足见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鉴赏诗歌,提高诗歌修养的重要性。但要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的精要,却又是件不很容易的事。因为诗歌含蓄,竟境深幽,跳跃性又大。鄙人经过多年教学和鉴赏诗歌的体会,认为诗歌教学,可以从下面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一、反复诵读   诗歌的本质特点之一是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所以鉴赏诗歌,首要的是要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13.
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精美的诗歌呢?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十二册《古诗三首》谈淡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理念的设计 第十二册《古诗三首》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教学时要以新课标有关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要求为依据,以评促学,评中导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钟丽 《海南教育》2008,(6):77-77
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精美的诗歌呢?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十二册《古诗三首》谈淡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理念的设计 第十二册《古诗三首》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教学时要以新课标有关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要求为依据,以评促学,评中导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诵读方法传统、内容单一等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和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为了解决诵读教学难题,教师应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应用专题形式和引导学生用心品味诗歌。  相似文献   

16.
<正>诵读是一种审美欣赏性的阅读。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诵读的要求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关注了诗歌的音律节奏,把感受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作为重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古诗《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第三学段诗歌诵读有效性的认识。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师:最近,我听了一首歌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很受感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仔细听听,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生1:慈祥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草》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首诗歌。背诵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于老师在《草》的复习课中,以背诵为主,其中穿插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进行了思想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背  相似文献   

18.
初四册 第五单元○教学导引1 .“单元提示”指出 :“学习本单元课文 ,要继续练习诵读 ,培养文言语感。”这可以看作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目标。长期以来 ,古诗文教学定位不准的表现之一就是忽视诵读练习和语感培养 ,以为古诗文教学就是解词和翻译。重视诵读练习和语感  相似文献   

19.
北风阵阵,雪花飞舞。12月份的江淮大地已然是地冻天寒的世界,伴随着严寒,新年的浓浓春意也渐渐袭来。我们班的课程也已进入最后一个单元,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所编排的内容和新春有很大的关联,所以这个单元的教学也很是应景。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23雾凇》、《24春联》、《25古诗两首》。单元练习"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三个环节也同样与新年主题有关。由于第24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春联的种类和作用,初步了解春联的基本特点。通过新课学习,课前复习,孩子们在知识方面的掌握基本达成了目标。同时,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搜集喜欢的春联,培养孩子对春联的兴趣。使孩子们喜欢春联,愿意诵读春联,最后形成较为积极的对对联的兴趣。没有想到,在练习7"处处留心"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对对联的兴趣和能力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20.
程学高 《现代语文》2008,(12):74-75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然而,初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却是老师忙于肢解活生生的艺术品:解释词义句意,挖掘典故修辞,机械的归纳主旨,生硬的照搬赏析文字;而学生学习方式就简化为一个字“背”:背诗句和作者,背翻译,背名句的赏析,背修辞的作用,背诗歌的主题思想……诗歌教学尴尬地成了语文课堂改革遗忘的角落,变成了最没有诗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难以承载课标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任。所以新课标呼唤诗歌教学“回归诗歌的审美本性,营造诗的意境,激荡诗的情感”,诗歌教学呼唤“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