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最赏心悦目的内容,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大有讲究: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升华内化为其文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批判性阅读能够促进学生从多重层面感知作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素养。以《出师表》为例,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文本分析、问题引导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探讨批判性阅读在培养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最赏心悦目的一栏内容,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大有讲究: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升华内化为其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不仅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题材,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如何让诗歌鉴赏教学更为有效,是值得教师探究的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一、有效整体感知的过程——美读诗歌是一种经典的文学体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占有重要作用。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层面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作品的领会离不开美读,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也能加强学生对作品含义的感知。高中课本中精选了部分现代诗作,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表达爱国情怀的诗作,诗中流露的情感,学生只有在美读  相似文献   

6.
一切文学鉴赏都是一个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吸收是指鉴赏者完整深入地追寻、发现、阐释作品的文本原意、社会意义.再创造是指鉴赏者通过完整地理解作品,生发出自己对文本的鉴赏感悟并能准确表达出来.荚美文学教学的任务也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吸收和再创造,而这个过程的重点就是首先让学生读透文本原意,明白文本究竟传递了哪些信息.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感性作品,最具形象性和情感性,一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道德见长。文学作品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的最生动最直观的立体教材,似乎与科学技术这种理性化的东西毫无关联。其实不然,世界万物,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作品与科学知识也“剪不断,理还乱”。文学作品中亦蕴含着许多科学因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展开诗歌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只有以文本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展开语言教学,才能让学生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有更为深刻的感知。本文以三首现代诗为例,从不同角度剖析重视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一、从文本中深化语言教学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类作品按创作年代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古诗词中的诗歌,另一类是近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无论是哪一种,诗歌作品中的语言都是高度凝练的,并且有一定深意。教师对诗歌文本展开理解与剖析,不仅能让学生从语言层面有很大收获,还能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精炼的组织语言,更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简短凝练的  相似文献   

10.
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构筑学生精神世界来看,文学阅读教学应是感性实践活动。文学阅读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时间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言语形式,这是与文学大师对话的过程,是提高语感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变文字为形象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掘作品的形象性;最后,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师生情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善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而且要恰当引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比重加大,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升华内化为文学素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文学作品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带有抒情色彩的游记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开展游记文本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细致分析语义,使其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积累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的问题,原因是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之美。因此,在《壶口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品味游记文学之美,全方位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多角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包括两层:一是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经典文本.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得到熏染和提升: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纯正趣味”(朱光潜语),并且让学生逐渐形成欣赏文学作品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致说来,前者是显性的.通常体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之中:而后者则是隐性的.蕴藏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类,教学必然要遵循文学作品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小说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小说的文本内容不等于小说的教学内容。小说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小说文本,让学生有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追求小说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这个层面讲,让学生"裸读"是了解文本内容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正>文本阅读中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让他们融入作品,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能力。语文文本阅读关键就是抓好几个对话:一、对话文本语义结构文本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既指向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同时疏离于文本之外。文本阅读框架是支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存在三组矛盾:文学作品阅读要求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学生阅读少与阅读经验积累之间的矛盾、教师自身的阅读水平与教学对教师审美鉴赏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其中,教师的课堂引导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细读文本、涵泳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作品写作手法的敏锐感知能力,教给学生一点基本的审美鉴赏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8.
纵观最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的比重呈上升的增长趋势,小说这一文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形成聚集型版块,备受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探究小说类文本,让学生感知小说的文体特征,运用通读文本、精读题干、并进行分析、概括、探究,教学生把握有效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文学鉴赏指的是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解读的方法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文学鉴赏分成感知、体味和领悟三个阶段,在初步感知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作品进行评价,能让学生从探究作品"怎么写"过渡到思考作品"为什么这么写",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展开文学领悟,尝试评价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核心应该是体验,是在体验之后的反思。的确,文学作品需要的是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作品中的那个活生生的生命世界,而并非局限于对作家意图的探寻。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以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因为这样学生很难深入文学世界,只能在文本边缘上徘徊。因此,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并在引导其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