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之树常青,生命的激情在于永远的发现与创造。人类文明从大自然展开,人类的心灵从大自然得到滋养,但是在当下,几与自然隔离、困在生存竞争战车里的都市人,他们对于美,对于美的发现的感觉业已迟钝或者麻木,即便如罗丹所言,美无处不在。如何使人们重新找回那曾经鲜活的感觉,真正观照或发现宇宙人生不时焕发的灿烂之美及真理的光辉,这无疑是现代人们普遍的渴望与急切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美神维纳斯的雕像,为什么会获得无数人的赞美?她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相似文献   

3.
美在于发现——作文取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在于发现———作文取材谈苏洲大学文学院王家伦翻阅当今一些中学生的作文,记叙文写教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生遗憾……议论文的论...  相似文献   

4.
想起前日看到李薄星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功名利禄与信仰之间的关系,立意很好,主旨也很崇高,本无可非议,但在其最后一段,李大作者落下一句这也正是我作为今日中国人倍感悲哀的原因之一,于是这篇文章从云端摔入了地狱,令我甚感不爽。这不爽的原因很复杂,姑且放下。  相似文献   

5.
美在于形式——论审美活动的学科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存在、意识与话语在当代哲学界有一个说法,叫语言学的转向。它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它指的是哲学或者说人类思维方式以及隐含在其中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基础性转换。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主体的精神活动方式主要发生过两次重大转换,即(一)从客观本质到主体的意识结构,以及(二)从理性主体的意识结构到话语主体的语法规则。对前者大家是熟悉的,而对  相似文献   

6.
林格 《教育》2011,(3):9
一个人有气场,就是指这个人的能量在扩散、传递给周围的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7.
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从2001年2月开设,至今已经10年了.数学文化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些成绩,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一种教、学关系,生活关系。它益于师生思想交流、阅读优化、砥砺创新及身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师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教学生学了很多知识、方法,如何让学生熟练地解决各种题型.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总希望能用一种方法解决多种问题.于是笔者进行了尝试总结,体会到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能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衣然 《新读写》2011,(7):54-55
背景: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2010上海高考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混血少数族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呈现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及身份诉求。维兹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熊心》吸纳了印第安口头文学中的恶作剧者形象,一方面,他强调小说主人公身上传统恶作剧者的某些特征,如流浪者、拯救者、现实改变者和变形者,另一方面又把部族文化和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赋予人物鲜明的价值观念和时代特色。这种写作策略体现了维兹诺对当代印第安人生存境遇的严肃思考。他在某种程度上为美国少数族裔在现代社会生存指明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湘西><湘行散记>中有关文本的分析,展示作者湘西散文长卷的创作心理及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3.
正2月17日晴我的文具盒里有很多文具朋友:傻乎乎的橡皮,身材瘦小的铅笔,扁扁的尺子等等。这个学期,我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钢笔。笔身的图画中有一个小公主,她头戴美丽的皇冠,一头浓密的黄发,大大的眼睛,紫色的公主裙,肩膀上还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漂亮极了。草坪上还有一只正在偷吃蜂蜜的小熊,它那圆圆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对了,你要赶快写  相似文献   

14.
三月天,当我还捂着厚厚的棉大衣出现在位于北京西城钓鱼台国宾馆旁边的“中古友谊小学”大门口时,迎接我的却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一抹春色”一吴小瑜校长身着墨绿色的毛衣,内罩淡黄色的衬衫,下配深灰色的呢子裙,笑容谦和步履轻盈地款款而至……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月过去了,本该作为公开课小奖品下发的荧光笔还在讲台醒目的位置摆放着,它就像学生们给自己写的座右铭,诉说着一个故事,提醒着一个行为……抗议不公,集体质疑那是一个周五的上午,外校老师借我班学生上数学公开课。我提前把学生送进礼堂,学生坐好后,讲课老师对学生说会按照发言次数发小奖品。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月过去了,本该作为公开课小奖品下发的荧光笔还在讲台醒目的位置摆放着,它就像学生们给自己写的座右铭,诉说着一个故事,提醒着一个行为……抗议不公,集体质疑那是一个周五的上午,外校老师借我班学生上数学公开课。我提前把学生送进礼堂,学生坐好后,讲课老师对学生说会按照发言次数发小奖品。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虎姑婆》。故事的情节虽然有些简单,但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天,三个小女孩的妈妈外出给她们的外婆拜寿,在路上遇到假扮成老婆婆的老虎精——虎姑婆。妈妈跟虎姑婆聊天时把家里所有的情况都讲了出来,虎姑婆便弄昏了她并穿上了她的衣服跑到女孩们的家里。虎姑婆骗最小的女儿打开门,并跟小女儿睡在一起。夜里,虎姑婆在被子里偷偷吃了小女儿,  相似文献   

18.
王甦 《文教资料》2005,(28):126-127
当你登上泰山山顶,俯视山下众苍生,不由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时;当你反复吟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犹未尽时;当你沉醉于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心灵不由得跟音乐产生共鸣时,你会不会想过,这些不同的感受,来自于一个共同的感性认识——“美”。然而,“美”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日新月异,经过了上万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性的一种学科,它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自由创造主体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19.
工艺美术品也是艺术品的一个范畴,它除了艺术的装饰性外还有自己的一项基本功能——实用性。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它在装饰性上与其他绘画及装饰性艺术也有很大的联系。将艺术性与实用性集于一体能使工艺美术品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得以完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社会生活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面对这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 ,如何有效地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笔者拟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观念意识的转变是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 ,作为思想品德教育主体的学生 ,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未免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 ,教师的观念意识不适时而变 ,再照搬过去那种陈旧的教育手段、教学内容和方法 ,施教于具有“前卫意识”的学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