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初识《定风波》第一次接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选修教学是有别于必修教学的,至于区别点在哪儿,当时的认识就是选修当然侧重于"选",所以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上,主要凭个人喜好筛选相关篇目。在"新天下耳目"这一板块就选了《定风波》《江城子》《卜算子》,预计两课时。从诗词教学的常规角度考虑,初定《定风波》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教学重点是理解内容,感悟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旨在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精神,提高母语素养,激发个性潜能,引领专业发展。高中语文选修教学具有基础性、拓展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中,应该破除“钟摆”效应,处理好五种关系:单篇和整合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讲读和自读的关系,精读和略读的关系,以及深教和浅教的关系。本文拟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好这五种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选取了唐宋之际62首诗词,几乎篇篇经典,字字珠玑,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可谓美不胜收。可面对如此丰富的一场语言盛宴,却让语文老师有些力不从心,倍感吃力,而学生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种感受有其原因。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这些上千年前写作的华美篇章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含蓄甚至模糊等特点,而这些诗词中有的个别地方比较难懂,有的则通篇难懂,有的看上去能理解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这对教学往往很不利。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该如何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呢?本文以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突破口,了解苏轼的精神品质,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精神的升华。这也是苏轼诗词教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鉴赏古典诗词,对象不同,要求不同。有时只需观其大略,浅尝辄止;有时则须揣摩文本,感悟诗情;有时还需探究物理,寻觅诗心。指导学生鉴赏时,不能对每一首诗词采用同一种教法,也不必对每一首诗词都作面面俱到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讨,而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对象采取不同的鉴赏方法。本文以苏轼《定风波》一词(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高中必修4)为例,说明诗词鉴赏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6.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板块,充分体现了高中选修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充分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养成兼收并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教什么?怎么教?在选修的实践过程中,在反复研讨之后,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进行了集中的教后反思。  相似文献   

8.
张阳 《学周刊C版》2010,(1):100-100
古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高中必修阶段共有三个板块。从总体看来,必修阶段的古典诗词数量少,难度略小,教学要求低,系统性也比较弱,而且其人文内涵都指向每个专题的人文专题。  相似文献   

9.
北宋词坛盟主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又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创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显示出"中和"之美。他的词《定风波》和《水调歌头》体现的平淡、超旷的境界,也与"中和"之美相融通。本文从作者的创作心境、情感和两首词的意境以及审美意义等方面来领悟苏轼词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10.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有五大系列,教材数量多,容量大,但一本教科书只能用36课时学习。很多时候,教师教学观念的保守使得教材与课时的矛盾愈演愈烈,教师疲于备课,变成教材的奴隶,把选修课当成了必修课,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和评价。而学生或囫囵吞枣,  相似文献   

11.
【教情·学情】 浙江省必修教材选用的是苏教版,但却将选修教材定为人教版,这种“选文撞车”现象偶有发生,经典篇目更是难免。北宋苏洵《六国论》几乎是中学语文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选材,苏教版放在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中的“后人之鉴”板块,与之配套的《读本》是苏轼和苏辙的《六国论》,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疏通文句、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将古今对接的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会自己总结与反思历史;专题彰显了鲜明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王苏国 《语文天地》2014,(31):48-49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肯定《史记》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等史学方面无与伦比的价值,后句肯定《史记》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气势纵横、感情充沛、形象逼真等精彩绝伦的文学艺术价值。《〈史记〉选读》学习能让学生“以史明鉴”,明辨是非曲直,获得人文素养的滋养;丰厚文言知识、获得人物形象描写、性格刻画等写作能力的提升。一、《〈史记〉选读》教学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编排上很有特点,如十二个专题采用“以史为序”“精泛结合”的模式编排,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诗词历史流变与时代精神主题最强音的最佳结合,让学生对于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和作家作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精当的定语对其特点加以概括,精当的定语概括构成每个阶段诗词的专题精神,这样的概括准确地诠释了每一个专题诗词体现的精神;每个专题编选诗词前都有一篇简短而精要的导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张耀红 《语文天地》2014,(11):48-49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肯定《史记》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等史学方面无与伦比的价值,后句肯定《史记》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气势纵横、感情充沛、形象逼真等精彩绝伦的文学艺术价值。《(史记)选读》学习能让学生“以史明鉴”,明辨是非曲直,获得人文素养的滋养;丰厚文言知识、获得人物形象描写、性格刻画等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也谈“用教材教”——苏教版《科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学生学习知识,心须要求他们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段。”与理科教学的环环相扣。步出为营不同,语文教学常常是天女散花,教师很难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绘制出一幅严密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而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建构整体教学认知体系和教学结构,以诊治当下语文教学零散、低效的弊病。  相似文献   

17.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求他们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段。”与理科教学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不同,语文教学常常是天女散花,教师很难按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绘制出一幅严密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而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建构整体教学认知体系和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诗词英译过程中,意象传译是有效构建以及再现译诗意境美的关键。本文采取比较分析法,选择苏轼《定风波》英译的两个版本,从意象的生成、意象的表现、意象的传达、意象的翻译等角度展开探讨,为诗词英译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姚兰梅 《语文知识》2014,(12):78-79
诗歌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样式,主观抒情色彩很强。对于这样的文本,高中学生往往抓耳挠腮乃至焦头烂额,每年高考古诗鉴赏的低得分率就是明证。对此,语文教师有什么妙招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古诗与记叙的两大要素——人物和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试着以此为切入点去赏鉴古诗,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一把有奇效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