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文章的主题要做到深刻,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即层层剥笋,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看待事物不能片面,而应辩证;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善于运用一些恰当的表现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有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幼儿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可能直接造成他今后无论是在性格还是语言发展上的结果。人们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是要他们熟悉集体环境。如果某个幼儿不能融入这种环境,那么他今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是一个智障儿童,往往根本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样,他的发展肯定令人担忧。维果茨基说:"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有交际的功能。幼儿语  相似文献   

3.
徐玉兰 《考试周刊》2014,(17):59-60
<正>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是高考作文对于议论性文章的要求。所谓辩证,强调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在作文中出现片面和绝对的观点,在评分上就可能会降一个档次。纵观全国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哲理思辨类材料占了大片江山,例如"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人与路"、"忧与爱"、"绿色生活"、"拒绝平庸"、"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产业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者有,反对者亦有。我们认为对此问题应辩证认识,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有多性质特点,决定了教育从一方面看能产业化,从另一方面看不能产业化。从教育的职能看,有些部分能产业化,有些部分不能产业化。从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看,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但教育有自身规律,不能完全市场化、产业化。总之,我们认为教育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且教育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经济效益是第二位,教育是产业,但绝不能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事物的维,就是人们对事物研究的视角、出发点、看问题的角度。任何事物都有众多属性,每站在一种属性上观察研究问题,就可确定事物的一种维。由于事物的属性众多,因此说,事物具有多维性。由于人们受心理定势规律的影响,在观察研究问题时,往往站在某个或某几个固定的维上看问题,而忽视了事物的其他属性,这样常造成看问题的片面性。事物的多维特性,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为了帮助人们顺利转换看问题的视角,为了便于人们全面地看问题,顺利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对事物的多维属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肖家芸 《新读写》2013,(1):36-38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绝对孤立的事物不存在。所以,必须打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孤立看问题的简单思维,必须摒弃就事论事的简单做法,学会用联系的正确方法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独立性,即个性,又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相互联系,共生依赖,这样才能走出狭隘,突破局限(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看到事物的全貌,做出正确的决断。  相似文献   

7.
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认识事物关系的能力。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进行辩证分析的前提。论述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事,必须明确二者关系的指向。事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依存关系。例如“学与”,学而知,问而广,勤学与好总是连在一起。不能问者,学必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2)主次关系。例如“成绩缺点”、“奉献与索取”、“个人集体”等,就要分清主要与次,主流与支流,切忌平均使用笔。(3)取舍关系。例如“自卑自强”,自卑会使精神萎靡,未先衰,才华和智力被埋没在哀之中;自强是事业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需要有辩证的观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对立的统一,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数学学习的成效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说内因比外因更重要;间接经验为主以登高博见与重视直接经验以求索前行,二者相辅相成;数学知识呈现方式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是对立的统一,不能走极端;教学内容的删减要考虑质量互变规律,用减少数学教学内容来"减负"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引起反思,数学教育要解决"两张皮"的问题;揭示事物自我运动全过程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数学教学改革只有在不断的辩证否定中波浪式前进.  相似文献   

9.
<正>1.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点拨和引导,发展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性思维。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只有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创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而且要求异,即发散性思维。在小学生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教导学生从事情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看问题,可以顺向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做出的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判。课堂教学评价科学化要解决“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应该以重视个性为指导原则,从注重共性转向肯定个性,从知识测验转向多种能力测验,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上,有与共性相对的个性;在人学和心理学上,有与人性相对的个性,这两个个性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指一切事物或某一范畴的全部事物的包含着种种差异性的共同的规定性;与共性相对的个性则指个别事物的体现着不同层次共性的独特规定性。在人学和心理学上,人性是指...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相互联系的许多方面,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放弃,不妨换一个角度,从问题的某一分支、某一屡面、桌一特殊情形或某一极端情形入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决了事物的极端情形,有助于共性问题的解决,要学会使用极端原理.  相似文献   

13.
<正>在写作本单元的习作时,要注意想象与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切忌脱离具体事物的空想。想象既要大胆,又要合理,既要高于现实,又不能脱离现实。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某个人物或某件事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自己进行"夸大"或"缩小",借助不同的视角看寻常生活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校园中,男生、女生的笑声话语,给这个集体带来无限生机,而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中,却暗藏着一个敏感的话题。即男生、女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往,并不一定完全局限于某一狭隘的定义里,而关键是看男生和女生怎么去把握这种交往的度。在这样一个强烈要求发展个性的时代,传统的封建思想已经不能约束“年轻人”了,他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下去。现在许多成年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时代异性之间的交往,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就会影响学习,就应该禁止。也有人认为学生时代的异性交往,应该自由、开放。我不同意前者的观…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计量的精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保留到整数,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要看百分位……;二是将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得到了1.50后,为什么末尾的0不能去掉,1.50比1.5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总体的阅读分析能力。在此我主要谈一谈关于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反映在逻辑上要求人们必须把握研究事物的总和,从事物本身矛盾发展、运动、变化把握它。反映在议论文写作上,要求作者能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察、分析事物,并用这样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使文章的内容不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辩证思想通常包括个性和共性(也就是个别和一般、特殊与普通)、绝对与相对、  相似文献   

17.
<正>从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轨迹来看,作文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思辨能力。那么,考生怎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增强思辨色彩呢?首先,对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站在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看待一切事物和问题,不要片面地、僵化地、绝对地去看,更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所谓求异思维而故意夸大阴暗面,扭曲事实真相。其次,对事物要全面、准确地分析,不能只顾及一点而不及其余。道理要讲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其基本依据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某方面来说,中国古代朴素辩证唯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反之,其也再次印证了辩证唯物主义。那么其中重要的一条在我接下来要论述的问题中要用到的理论,便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下涵盖的唯物史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秦太明 《教育探索》2011,(10):45-46
音乐教学运用比较教学法一般可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比较方法.比较教学法的作用在于通过比较能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个性,显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事物的发展线索等,只要运用得当,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运用比较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有:比较的内容要有可比性和必要性,比较时要突出中心事物,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20.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对圣贤、名著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恰当的原则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一部优秀的书稿,体例要严整,名称与内容要相符。这两点是刘知几审读的重要观点。这种观点对我们今天审读书稿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