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鹏 《山西档案》2020,(2):26-32
社会正义是档案治理的内核所在,走向正义的档案治理才会抵达善治,探讨档案治理视域下社会正义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框架下,结合罗尔斯的正义观,我们得出公平的社会正义奠定档案治理的基石,良序的社会正义贯穿档案治理始终,共享的社会正义勾勒档案治理的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夯实实现社会正义的档案法治基础、建立契合社会正义的档案治理程序、培育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正义信仰来打造充满社会正义的档案治理。  相似文献   

2.
王莉超 《新闻世界》2014,(10):108-110
网络围观极大地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是丰富治理主体,创新治理理念,推进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友好互助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但是非理性的网络围观随时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用理性透视热点,守望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从政府角度、媒介角度和社会大众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网络围观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效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三大治理理论——参与治理、自主治理和合作治理①中,参与治理以其鲜明的民主行政理想,"成了政治学和行政学最倾心倡导和推荐的治理途径"[1]。公共图书馆参与治理是在国际"新公共管理运动"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反映了图书馆人希望通过参与式民主,实现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愿望。然而,从治理哲学的角度看,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环境不佳、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使参与治理难以独立担当中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变的历史重任。有关参与治理中的民主行政理想,需要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格局逐渐成熟的基础上,结合自主治理、合作治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务微平台的职能定位经历了从政务公开的平台到社会治理工具的变迁。2010年以来,研究者从关注自媒体的技术属性转向关注其作为社会群体关系网络的社会属性。研究焦点问题包括政务微平台与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关系研究和政务微平台运作机制研究。但单一的"行政效能"研究视角已经很难进一步从学术角度解释媒介化社会情境下,多元治理主体如何参与社会网络治理的现实问题,包括协同视角在内的更加多元的学科视角将有助于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治理体系当中,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一个基础性的部分,只有将基层治理做到位才能真正完善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而新媒体作为当前前沿的时代产物,渗入到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新媒体发展特点,对新媒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其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6.
学无止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主编:顾明远石中英ISBN:978-7-303-10833-6定价:60.00元【内容简介】《学无止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由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石中英共同主编,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攻关项目"构建学习型社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1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本书围绕学习型社会这一主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学习型  相似文献   

7.
舒斌 《传媒》2021,(3):12-15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围绕社会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清代社会与实学》是从事历史学研究的香港大学吕元骢教授和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葛荣晋教授合作完成的一部著作。他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清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哲学的实质,系统地论述了清初实学的基本特点、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深刻地揭示了清代实学与清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内在联系,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了清代社会的全貌。 葛荣晋教授多年来一直专心从事中国实学思潮的研究,现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论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实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元  于涛 《今传媒》2022,30(2):144-148
网络复合型人才是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建设的核心资源,当前网络社会安全治理人才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呈现出低龄化、非专业等特点,高端复合型领军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后备补给也严重滞后。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政治素质、强化信息治理能力和化解网络议题"泛政治化"风险能力等方面提出健全人才协作培养机制,培育一支"层次分明""数质合一"的网络社会安全治理人才队伍,确保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纪律,提升其技术应用、信息搜集、信息甄别和数据整理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社会治理"引发了学术界的大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教授创作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应运而生,该书于2014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它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阐释,是学术界关于"社会治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张家源  铁铮  杨涛 《传媒》2021,(23):32-3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政府的"发言人"与人民群众的"传声筒",搭建了二者之间沟通及信任的桥梁,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和媒体服务整合在一起,为基层民众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保障.本文从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抓手的角度出发,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社会治理的诸多案例,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微信问政:自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4,(15):64-68
微信问政在近两年的风生水起,反映出公共行政主体方在自媒体时代逐步转变舆情观念,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把微信导入政务、把网络弹性民意导入刚性制度建设,力图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均衡话语权的平衡。本文依托微信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传播特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研究微信问政在"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中是否有效地适应并促进了社会治理,并试图探索微信问政未来继续改善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四等级"的报刊是一整套有关政府、公民身份、公众舆论与报刊自由相互关系的理论,它在英国近代政治哲学那里得到了系统的论述.近些年来,关于媒介作为第四等级的社会功能与角色曾一度成为国内新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却鲜有从政治学理上对其具体义涌进行追根溯源的分析与阐述,因此,本文拟选取英国近代自由主义之父洛克,功利主义政治学代表边沁与詹姆斯·密尔的相关政治学说和他们有关新闻自由与报刊的认识来分析政治学说为"第四等级"所提供的理论支持,从而深入我们对报刊作为"第四等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十年,中国政治学尤其是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取得了丰富而颇多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文章基于十年来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背景,以2012—2022年当代中国政治学相关期刊论文作为总样本做文献计量分析,对这十年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发展态势做一个综合述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治理、地方治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等方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党政机构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较为全面地构建新时代十年来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知识图景。  相似文献   

15.
智媒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关注受众的需求,成为当今媒体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化将更大限度拓宽信息源,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受众满意度,转型为服务型社会治理,建立在服务上的管理才是有效和合理的治理方式。服务型社会治理将促使国家拥有更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中国社会的独到认识,梁漱溟致力于将乡村建设理论发展成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方案。以"调和论"文化哲学理念为指导,他追求自下而上的社会改良方式,强调从乡村社会进行治理,以乡村建设来实现中国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政治沟通与政治传播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宏观的意识形态的政治与微观的公共 管理的政治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的通例。在 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沟通日益显示 出重要性。从政治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 与狭义对应于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个维度。从 传播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与狭义对应于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为了促进政治沟 通的顺利进行,发展我们自己的政治传播学势在 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文化治理”一词作为“舶来品”已在中文术语中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对于治理理论的极度推崇,却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治理本身的“失灵问题”。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实践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强政治面向、市场经济时期的强经济面向后,目前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时期兼顾“政治—经济—文化”三重面向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发挥乡村公共文化的复合治理功能,并且以实现乡风文明为价值取向。这不仅要求政府要有明确的职责定位,而且应当具备平衡社会利益博弈的能力,维持好三种治理面向的“开合”,避免社会阶层利益冲突对治理造成损害,建构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体制与规则。  相似文献   

19.
李京丽 《新闻界》2020,(2):88-94
网络社会风险研究是多领域的交叉研究话题,目前的研究要么以风险社会作为宏观背景,要么从中微观角度对风险进行具象化、细分研究。专著《网络社会风险论:媒介、技术与治理》从媒介与风险的关系、技术与风险、网络社会风险治理三个相互勾连的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网络社会风险研究从技术逻辑、内容生产与传播到制度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整体体系,形成了网络社会风险研究的宏观图景。研究既有"沟通资本"和"信息转换鸿沟"等重要理论拓展,又颇多观点上的真知灼见,为后来者进一步深入探索该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版图和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对人文科学的定义,大体上有广义狭义两种,《辞海》持广义观点。1985年,英国著名人文科学教授亚当·库珀和社会人类学家杰西卡·库珀,在他们共同主编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将人文科学划分为人类学、生物学、经营研究、人口学、发展研究、经济学、社会学、传播与媒介研究、教育学、地理学、历史学、劳资关系、法律、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社会问题和犯罪学、医学、方法论、哲学、政治学、政治理论、精神病学、心理学等23个学科和专业领域,大体上也属广义的观点。本文凡涉及人文科学者,均从广义论。它比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要大些,即除了哲学社会科学外,还包括语言学。 20世纪80年代,大陆人文科学的图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