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一种抢答“24点”的四人扑克牌(playing card)智力游戏,这种游戏的规则是,每人出示一张牌,用这四张牌所代表的四个数(1,2,3,…,12,13,其中允许有重复的),要求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得出24,可以用括号,以先说出算式者为胜.游戏据说是由一位美籍华裔数学爱好者发明的,在美国还组织过比赛.由于这种游戏智力要求较高,又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解法具有开放性.因此在提倡“应设计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的今天,也进入了数学中考试卷.如2000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数学中考加试卷中,就有一道题: “给你四个数字:3,4,-6,10,通过加、减、乘、除,得出24的结果,请列出三种不同算法.”  相似文献   

2.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有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因此,数学教学要不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们设计了“玩数学扑克”的游戏。比如巩固“6的组成”时,同桌两人拿出每种花色的1-5共加张牌做“两牌凑6”或“藏牌猜牌”的游戏。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体验,  相似文献   

3.
说到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大家一定不陌生:用扑克A到K共52张牌,任抽4张,通过四则运算,将4个数凑成24.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玩过.没准你就是个“24点”迷,说不定你还是个“常胜  相似文献   

4.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教材编入了一些游戏活动,旨在通过“玩”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但并不能简单以为学生想玩,活动中就一定能玩得出效果来。事实上,想玩只是个前提,游戏活动中还要让学生能玩,直至会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游戏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数学游戏的有效性,让孩子能更好地“玩”呢?,下面试结合“玩跳棋”的游戏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老师就教我们算24点、玩24点游戏,让我们熟练的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我们可以算出一些简单的24点游戏题目,24点游戏使我们开始体会了数学的趣味性.今天我们通过探索24点游戏的奥秘,进一步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投影片展示规则)活动1:让学生阅读"24点游戏规则""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  相似文献   

6.
张红娟 《广西教育》2010,(22):24-24,30
随着幼儿玩数学游戏次数的增加,幼儿持续游戏的时间在缩短,专注的程度在降低,游玩的兴趣在减退。于是,笔者以玩“新”幼儿数学游戏为课题,尝试着将各类游戏巧妙整合到数学游戏中,探究出数学游戏的一些新形式、新玩法。  相似文献   

7.
教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师通常要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以巩固运算方法。这种练习方式相当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教师改变一下练习方式,情况就大不一样。上课时,教师拿出几付扑克牌,告诉学生这节课玩扑克游戏。学生一听,兴趣就来了。教师介绍玩的规则:4个人一组,每人手中有同样多的扑克。游戏时,4人同时每人出一张牌,然后根据4张牌的数字,运用加、减、乘、除以及括号,列出算式,使其结果是24,最先说出算式者获胜,就能得到桌上的4张牌。游戏结束时,谁手里的牌最多,谁就获胜。比如,4人出…  相似文献   

8.
1"巧算24点"——游戏中的"数的运算""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据传是由华人孙士杰先生发明的,其游戏规则如下:在一副扑克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牌,(也可以只用其中的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用加、减、乘、除(可以用括号)运算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个牌面上的数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可以是9×8-6×8=24,或(9-8)×3×8=24,或(9-8÷8)×3=24,或3×8÷(9-8)=24等.  相似文献   

9.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数学课标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把数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初中学生爱玩、好动,如果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进行初一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有意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如“24点”游戏,就是其中一例: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中任意抽…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吗?这个节目里经常有让选手算“24点”的题。实际上,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通常用扑克牌来玩。方法是这样的:从扑克牌A~  相似文献   

11.
一、拼音的复习——玩中巩固经过摸索,上学期我设计出一种“拼音牌”:将拼音字母制作成小纸片,就像一副扑克牌。玩的时候首先将“牌”分发到每个参与者手中,一方先出一张“牌”,同时念“我出×(如‘b’)”,然后另一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与对方的“牌”相拼。(比如出“n”,出牌者要念“我出n,b——n——bn,斑马的斑”)如果拼对了,对方的这张牌就赢过来了,最后看谁赢的牌多。在开心的游戏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玩得可开心了。我还鼓励学生下课也玩这个游戏。有几个学生居然发明了玩“生字牌”的游戏,看来学生们对此兴…  相似文献   

12.
李尚志 《中学数学研究》2008,(6):F0003-F0003
算24,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用扑克牌玩的游戏.每张牌代表一个的正整数.(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将J,Q,K及“大小王”去掉,并约定A代表1.)参加游戏的4个人每人出一张牌,4张牌就代表了4个正整数.四个人就开始竞争,看谁最先将这4个正整数通过加减乘除算出24来,而且每个整数恰好用一次.所用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简单的算术,但要算得又快又正确也不容易.并且还有很多难题出现.  相似文献   

13.
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切入,引领学生进入兴趣盎然的探索知识内涵的情境当中,让学生经历“玩数学、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融为一体的学习历程,享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最近,女儿喜欢上了一个新游戏——用扑克牌算24点,每天晚上都要拖着大人和她一起玩。说起算24点,那可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了。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区的计算24点比赛呢。游戏很简单:取出整副扑克牌中的大、小王,剩下的52张牌上的点数是几,  相似文献   

15.
play用作及物动词时的含义较多,用法也不同。 play表示“玩”时,后可接表示“牌、游戏、棋类”等名词;表示“打、踢、参加时,后可接表示”球类、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幺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  相似文献   

17.
24点游戏     
2014年11月30晴转多云今天星期天我的小伙伴邻居乐天来我家玩,爸爸让我们玩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一副扑克牌取出一到十,一共四十张,每人20张牌,一次每人各出2张,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是24,十次机会看谁算的快。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2张牌。我的抽的是4和6,乐天抽的是3和8,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只听乐天说:"8-6=2,3×4=12,2×12=24"第一轮,我输了。第二局我抽的是3和9,乐天的是1  相似文献   

18.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以“数学魔牌”为教学具的活动课,将计算与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计算变成有趣的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强有力的训练。一、把枯燥的计算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活动兴趣在开展“数学魔牌”的活动中,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计算,尽管答案都是24,但思考方法却多种多样,千  相似文献   

20.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的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