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逐渐登上舞台进入大众视野。微信作为自媒体在朋友圈的广告投放是其商业化道路上再迈出的重要一步。本文探讨了微信广告投放的相关问题,解析其流程,分析其利弊,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对微信朋友圈内容"点赞"表达自己的关注与态度,笔者试通过对朋友圈内容、何为"点赞"、为何"点赞"、"点赞"的思考等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微信朋友圈"点赞"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3.
上线三年来,微信已经由最初只局限于文字、语音的聊天类手机软件,成长为一个集生活服务、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平台。2015年1月25日,首批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迅速引发网络讨论,成为舆论热点。在移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发展背景下,微信想要在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朋友圈广告看起来是一步思索良久的险棋。如何审慎地看待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信使用的大众化及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传播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以微信朋友圈成瘾为例,分析用户微信朋友圈成瘾背后的机理,阐述微信朋友圈成瘾产生的负面影响,期待人们对微信朋友圈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理性使用微信朋友圈。  相似文献   

5.
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成为当前引人关注的研究问题。由于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存在多样性和相异性,使得此类研究带有不同程度的观念偏离。本文试以符号互动论为理论基础,对此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学理解读和实践辨析,抓住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和社会文化生成改变这两个动态基元,发现青年用户在个人与社会关系识别上存在误区,在文本符号指向中难以寻求文化内涵,在沉迷内隐中缺失改变主体态势的意识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的高龄网红颠覆了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成为互联网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以"老年"为看点的IP所聚集的粉丝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主,银发网红成为连接"信息原住民"和"信息移民"的纽带,达到了跨越互联网代际圈层的效果.由于银发网红与青年粉丝的互动发生于线上情境,用符号互动论作为理论框架进行...  相似文献   

7.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典型的虚拟社区,有助于满足用户平衡注意力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将反过来对朋友圈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23):50-5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移动媒体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新媒体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微信朋友圈在现阶段的中国成为了新媒体社交工具中的佼佼者,但是笔者发现,在朋友圈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于新媒体社交中隐私管理的新思考。本文将以曼德拉·佩特罗尼奥提出的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微信朋友圈的隐私管理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手机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新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手机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体验感。其中,微信作为最普遍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有着非常庞大的使用群体,朋友圈、摇一摇、微店等附加功能丰富着用户体验。其中微信朋友圈的营销行为,即俗称的微信代购迅速发展,对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微信代购行为中是否存在第三人效应,本文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此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朋友圈来了解好友动态。微信朋友圈的语境下,拟态环境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它成为人们自我呈现的虚拟舞台,人们发布信息时呈现出显著的自我把关倾向,真实内容的片面化和碎片化呈现导致其成为事实型的拟态环境,人们基于此对好友进行形象塑造,并加速了其环境化。  相似文献   

12.
13.
2015年1月21日,微信推出了第一条内测的“朋友圈广告”.朋友圈广告作为一个谋划已久的“战略级”产品的商业拓展计划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深刻嵌入大众生活,甚至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而朋友圈则在微信各项功能使用率中排名第一.即便如此,仍然出现了一部分微信朋友圈的弃用者.本文尝试对这些朋友圈弃用者的心理动机进行探析,剖析人们在线上社交网络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情感与思想,以期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个体自身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依然保有可贵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微信是建立在熟人社交圈层的强关系传播,手机通讯录、QQ好友是微信好友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本身是用户多年社会关系的浓缩体现.微信朋友圈不是现实社交圈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传播,而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交流方式,本文拟从媒介情境、朋友圈信息表意方式的角度对微信朋友圈分组现象进行剖析,揭示朋友圈分组、权限行为的原因所在及重构后朋友圈的信息隐患.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正式上线,广告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在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广告商还要周密而慎重地传播朋友圈feed广告,找到和微信平台、受众三方关系的制衡点.文章结合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价值,探讨了feed广告传播方式,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为微信社交平台及广告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李闻  冯锐 《今传媒》2016,(11):34-38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是否屏蔽父母与自我揭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得有效样本406份.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大学生正向自我揭露较男性大学生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屏蔽意向的大学生在自我揭露和亲子关系上有显著差异,正向自我揭露越多,亲子关系越好.  相似文献   

18.
李艳玲 《出版广角》2018,(14):83-85
朋友圈是微信的重要功能之一,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壮大,发朋友圈和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习惯.基于微信朋友圈具有满足用户的认知心理、好奇心理、表现心理和安全需求,自恋式传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构建理想自我、寻求身份认同以及获得自我存在感是微信朋友圈自恋式传播的主要动因,然而,过度自恋式传播将会引发个体焦虑、助长虚荣心理并影响个体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交往和社会生活方式,在微信众多的社交功能中,朋友圈是当下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际、自我展示与营销的首选平台,然而这种具有强连接属性的生态体系也在无限膨胀的趋势下呈现出诸多乱象和隐忧。本文正是基于微信朋友圈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过程来分析各种乱象,并结合传播学知识探索微信朋友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且慢慢地转变成微信文化,如"朋友圈"社交文化、"晒"文化、点赞文化、红包文化等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带来了影响。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