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燕 《考试周刊》2007,(45):98-99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一个特殊的主人公。表面上,我们似乎应为这个弑君篡位的封建暴君的灭亡而拍手称快,实际上,其悲剧结局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观众正是在他的堕落毁灭中感受到人在社会异化过程中的身不由己,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从而给予麦克白一定的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4.
贺亚男 《海外英语》2012,(14):174-175,177
正统观念中,基督教的救赎是通过上帝之子耶稣的殉难来实现的,但从更抽象、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救赎可以通过时间、死亡和挚爱来变相获得。《麦克白》中时间救赎的主题非常明显,即通过使过去、现在、将来达到与上帝时间的永恒合一,来拯救处于世俗时间中的人。结合奥古斯丁关于时间和人类思维(记忆与期望)的关系,可以看出,麦克白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性格缺陷而走向自我毁灭,而是在于他在犯了罪的同时,关上了自己的救赎之门。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朦胧诗这一文学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尤其是这种诗歌思潮产生的社会原因与它在诗歌发展道路上的意义是有学术性和现实的价值。从心理机制这个角度来审视朦胧诗人群体的情绪结,旨在从一个新侧面阐明朦胧诗所达到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和艺术探索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思想、创作既是人文主义的又是宗教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一种"基督教悲剧",更多地体现了原罪、忏悔和救赎等宗教观念,他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就很好地阐释了原罪意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坛巨将威廉姆·莎士比亚的剧作历数世纪之久而魅力犹存,可以经得起不同文学批评流派多种角度的解读。作为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亦不例外。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剧作中可获知的细节为论据,证明麦克白夫人并非邪恶而只是一个深受父权意识影响的普通女人,她的命运带有浓重的悲剧性质,她的悲剧经历对于女性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倾向于分析挖掘作品的积极的乐观主义情绪,甚至一厢情愿、画蛇添足地人为拔高。殊不知,艺术作品并不需要浅薄虚假的乐观主义,深刻而真诚的悲观性人生体验往往更具一种永恒的打动人心的力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正是凭借朴素的生命悲剧性咏叹而引起“后之览者”的深深共鸣。  相似文献   

10.
《麦克白》悲剧的实质是贪念和不满足占据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但这个剧本最令人震撼之处并不在于主人公如何由一个伟大的英雄蜕变成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而在于主人公在不择手段追求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斗争,以及由作恶产生的强烈恐惧意识。最终,人性的堕落击溃了主人公内心的安宁,使之精神崩溃,在强烈的幻灭感中身败名裂。本文以麦克白人生的起伏为主线讨论他的心理变化,进而剖析莎士比亚对他的心理刻画。  相似文献   

11.
Lady Macbeth is one of the most disputable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plays who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other simple-minded or bright women characters who bear consistent characters.She changed greatl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She changed from the ruthless and stone-hearted woman who was bold enough to commit regicide to one who lost her sleep and lived in deep regrets.And in the end Shakespeare let her take the heavy burden of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the recovery of the humanity,making her a lonely c...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悲凉命运作家”的代表。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为例,探求了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对其作品思想性和人物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悲剧意识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态。在每一生命个体的人生历程中,它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中介,体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用悲剧意识解读《前赤壁赋》,更深入地理解、体悟苏轼的文化心理和艺术人格,对社会变革时期构建坚强的心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微 《海外英语》2012,(10):206
Macbeth is,both by expectation and by means of the exposition,set up as a classical tragedy.The very title of the play,The Trag edy of Macbeth,encourages the assumption on the part of the audience that Macbeth is indeed a tragedy.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ross-cultural angle to the plot of the tragedy of tragedy Macbeth analysis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appreciate Shakespeare’ s drama open up alternative thinking mode.  相似文献   

15.
纯洁的女人悲惨的命运 --苔丝悲剧命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苔丝》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本文拟就通过对造成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宿命论、男权主义、个人性格的分析,来探讨作家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悲剧一直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永恒主题,而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最具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指挥家、作曲家和演奏家更是将悲剧性在作品发挥到了极致。动荡的社会、忧郁的民族特征、曲折的个人经历以及姊妹艺术的影响是其悲剧性产生的原因,而作品中的“钟声”形象、“死亡主题”、忧郁的旋律、动荡的节奏节拍、暗淡的和声、忧伤...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剧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典戏剧贯有的“大团圆”的人为结局。他不满足于单纯地叙述悲剧情节和塑造悲剧性的人物形象,而是借鉴了西方美学思想和现代创作理念,以艺术的手法完成了对悲剧意识的建构。他设置了距离感来淡化悲剧发生的时间、空间,以加大悲剧的涵病因同,将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和现实主义创作巧妙地结合,并把观众或读的情感与理智内在地融汇为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个人遭际、感悟与时代困境,王国维接受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学说,形成了悲剧人生观,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与“苦痛”,解脱之道在于“艺术之美”。其“境界”、“眩惑”、“古雅”、“悲剧’’等说,注重艺术创造对于“苦痛”生活“真”与“自然”的反映,与其悲剧人生观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