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部记录白岩松央视成长历程的新书《一个人与这个时代》近日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在新书发布会上,谈到新闻从业者,白岩松给自己两个定位——知识分子、啄木鸟,"好的记者都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不是天天让人开心。而知识分子天生就应该是从‘小我'中能有所跳离,去关注一个时代,忧心忡忡地看到很多问题,并希望它改变,社会也因此交得更好的一群动物"。对于当下整个传统媒体行业的状况,白岩松称,他每天逛报摊,很清楚现在大家还能投入多少去做有深度的报道,在传媒行业面临生存压力下,他最担心的是新闻人还能不能守护自己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军队新闻传媒存在不存在竞争?军队新闻传媒能不能引入竞争?军队新闻传媒又如何应对竞争?  相似文献   

3.
记者部落     
他17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紧盯前沿,对新闻精品执著追求;他17年间四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三年内两获一等奖。在荣誉面前,他谦虚地说:"是大众日报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养育了我,给了我创作新闻精品的能力和机会。"本期"传媒骄子"关注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齐淮东。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2,(7):26
"作为一名记者,你做得够不够格?评判标准归根到底是要看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本期"传媒骄子"介绍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优秀典型、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刘彤的新闻历程。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处于什么现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媒体与司法如何良性互动?请看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社区化的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中一个新家族"社区新闻"应运而生,本文论述当前城市地方媒体开发"社区新闻"的必然性、重要性。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社区记者的经验,阐明在采写"社区新闻"体会最深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韩国影片《老男孩》中有一句不算特别经典的台词,被我顺手抄了,总想着引用一下,先放在这里再说:“电视既是表,又是台历。又是学校,又是房子。又是教会,又是朋友。又是爱人。”虽然说的是电视,我看可以推广到传媒,然而,去他的电视,去他的传媒——我想说的是,统统是狗娘养的!活在  相似文献   

7.
记者部落     
他为新闻而来,一部书,一篇报道诠释着他对新闻的理解;他别新闻而去,留下同人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传媒骄子”刊发追忆傅上伦先生的文章《谢谢你教我们……》  相似文献   

8.
大连晚报总编辑赵振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都要仔细阅读晚报内刊《今日简报》。通过这张晚报自己办的内部"小报",他要看看今天的《大连晚报》,在新闻质量上还有什么问题;新闻出版还有什么差错没有;与同城媒体相比,晚报当日的新闻优势在哪?还有什么差距。他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这个‘简报’主编在报社的影响力比我大啊!编辑记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读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对书中第一章节记忆深刻:10年前,9·11恐怖事件第二天,一位中年妇女愤怒地推开白岩松办公室的门,质问: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为什么没有看到你?因为央视当天没直播,这番话让白岩松终身难忘。作为媒体,在大事件中不能缺席已是10年前的要求,10年来媒体发展迅猛,平面媒体在及时和互动上比不过网络;在直观和易接受性方面,抵不过电视。在抢新闻上无法与新媒体抗衡,但寻找、挖掘新闻的更多内涵和外延则是报纸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抢新闻的第二落点。  相似文献   

10.
翟江伟 《视听界》2009,(2):12-13
我最不喜欢的中国电视男主持人是白岩松,尽管他是中国最知名的新闻主持人,又跨行业主持了2009年的央视春节晚会——春晚主持人这个位置本来是属于中国最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大概全世界只有中国才会让一个新闻主持人去主持娱乐晚会吧。这个局面到底是白岩松个人的幸运呢,还是中国的娱乐节目被政治侵占过多的不幸呢?  相似文献   

11.
当更多的受众与学院派专家、业内精英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电视业以及其他传媒的时候,笔者认为,广播媒体,尤其是新闻频率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要从“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深”这12个字入手,方才能实现新闻资源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正犹记得2013年年末《一个人与这个时代》北京新书首发式上,当记者向白岩松问起为什么这套"华语名主持人丛书"的开篇之作是他的书时,白岩松笑着回应说:"为什么开篇作是我?与大家的各种联想、位置,都没有关系,可能因为我姓白,所以让我当了一回小白鼠。"《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是白岩松首次尝试由他人采访而整理出来的访谈录,记录着他二十年在央视的心路历程,更反映了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这种出书形式对于白岩松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而对于我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它自出现之日起便备受争议。推崇者将其作为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态势下,避免新闻同质化,变新闻资源共享为独享的制胜法宝。反对者则认为,新闻不需要策划,新闻的本源是客观真实,不能通过新闻传媒的主观策划,实行主题先行,自导自演,"制造"新闻。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15.
艾涓 《今传媒》2014,(12):1-3
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新闻起先象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对于一个怀揣着新闻理想与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新闻人来说,只要有梦想、有坚守,新闻之火终究会越烧越旺。有人说:新闻工作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份事业的热情。对于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武鸿鸣教授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给予这份事业无限热情,在传媒界打拼了近三十年。他以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六年多的新闻教育工作经历实现了传媒业界和学界智慧的完美融合,从理念和实践上,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及规律;立足当今传媒特点,研究传媒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新闻人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武院长以增强学校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己任,牢牢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及师者的职责,以他的新闻思维和学术智慧耕耘在新闻教育事业上......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武鸿鸣院长。  相似文献   

16.
工作中常常有通讯员拿些稿件同你磋商:"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稿子?"在纷纭杂乱的报道线索中,怎么挑选报纸需要的新闻呢?面对通讯员的问题,又该怎样给他个明确的答复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经典的黑框眼镜、典型的国字脸,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白岩松,总是一脸正色,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对新闻、社会以及这个时代的理解。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类型的"白岩松体"心灵鸡汤。对此,白岩松自己调侃道,"我以前觉得叫白岩松的人在全国可能很少,这些年我觉得叫白岩松的人一定非常多,因为有很多白岩松说的那些话说得真好。"这话虽是自谦,但白岩松确实很少在网络上活动,"我没有开微信,我也没有上微博。足够有价值的内容一定会绕着弯来到我面前。到了我这  相似文献   

18.
正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浏览任何一张报纸,不管多少版面,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是一个个新闻标题。常言道:"看书看皮,读报读题"。新闻标题是否有新意,决定着稿件的吸引力。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你可以把报道送到读者面前,但你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党报如何提炼新闻标题?提炼标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4,(11):79-79
汤耀国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当问及职业时,则答“搞传媒的”,使得人不得不再问一句:“是不是干新闻?”往往大都点头而已。为什么不直接称“干新闻”而代之以“搞传媒”?我想可能是与“传媒”一词的日渐走俏有关。当新闻仍是一项有待追求的事业时,传媒已迅速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白领职业,这一职业名称因其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新时期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从提高新闻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新闻传媒专业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报道理念,提高新闻传媒竞争优势;追求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彰显新闻传媒的美学价值等方面探讨了新闻传媒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