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介传授关系,海量信息资源将我们置于一个面对无限选择的"丰饶经济"时代,当代人的"注意力"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注意力"和"影响力"仍是现今传媒产业价值实现的核心要素,而"相关性"则成为传媒获得注意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由此而来的"相关性经济"成为一个需要加以认识和界定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
王炎龙  蒋亚隆 《今传媒》2009,(11):16-17
传媒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传媒本身也成为一种产业.注意力资源的提升、新技术的融合变革、数字化产业的升级、信息的全球化消费等构成了传媒经济时代的复合特征.对于传媒经济时代,有学者认为:"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1]提出传媒经济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媒经济的崛起(牟荣,2002).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是技术理性时代传统传媒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生态环境.在当前语境下,强调"媒介融合"就是强调互联网、新媒体对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市场化的同时坚持传统传媒产业的责任担当,是传媒产业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4.
社会传播中"注意力霸权"的过度滋长和"缄默文化"的缺失,会损害传媒文化的内在品质和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传媒文化的精品化、经典化和必要的文化沉淀。随着媒介革命和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注意力的稀缺和"眼球经济"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诉求。但对信息泛滥时代的"注意力神话"需要反思,应重视较为收敛、内涵化的"缄默传播"的作用与当代机理。这里所谓的"缄默传播",可以理解为不以信息数量取胜,  相似文献   

5.
辛华 《新闻实践》2003,(9):54-55
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媒介即是讯息"、"地球已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等奇异思想而震撼西方的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提出:传媒所获得的最大经济回报来自"第二次售卖",受众的"注意力"——媒介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传播学界多数人认可和接受了这个论点并对此津津乐道。的确,传媒的经济运作并不是依赖出售自身产品获得全部回报的。这是传媒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类型的一个重大区别点。但是,在传媒市场的实际评估中,那些最受广告商青睐,最具广告(或市场)投资价值的传媒常常并非是那些收视率最高或发行量最大的传媒。这是关于传媒的"注意力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与数字化相伴的是就是传媒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2010年12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互联网与传媒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传媒经济的影响,明确了"碎片化""个性化""注意力经济"是互联网经济下影响传媒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用户需求和传媒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了传媒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构建传媒经济新生态奠定了基础。坚持注意力经济为核心,打造满足市场碎片化需求的内容,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构建适应碎片化发展的矩阵传播模式,适应用户多元需求;实现大数据精准分析,增强市场把控能力,营造传媒经济新生态,大力发展传媒"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注意力经济:传媒的产业本质无限的信息与有限的注意力的冲突,实际上把传媒由信息闭塞时代的“卖方市场”带入充满竞争的“买方市场”,也为现代传媒发展确立了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的生存空间与价值空间。作为兼具社会功能属性与文化产业属性的大众传媒,如何在无限的信息海洋与受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之间确证自身的位置?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多元状态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人的注意力受到越来越多的目标牵引,也越来越难以在某个对象上持续集中。因此,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把受着无数信息牵…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媒几乎进入了一个言必称"策划"的时代.在"为人作嫁"的传统传媒理念中引入并培植传媒的策划意识,意在促使传媒活动从相对被动的技术性加工走向充满主体精神的整合、建构与创造活动.现代传媒不可避免地陷入信息无限增长与人的注意力相对有限的内在矛盾之中,策划往往成为传媒人确证职业位置和实现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成为传媒主体最为核心的素质构成,甚而成为传媒形而上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0.
宋健  谢娟 《新闻传播》2022,(3):10-12
新时代传媒产业生产观念赓续变革,以数字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发展为先导的媒介融合趋势愈益强劲.作为以培育人才、服务产业为要务的高校,构建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大变迁、行业大变革背景下,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其"广学识、精专业、凝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常规性理论的角度,人们对于传媒经济的解读,通常把握三个角度,即传媒形态的角度、文化经济的角度和应用传播学的角度。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同其相适应,经济社会又出现了两种新的经济模式:1.线上经济模式;2.线下经济模式。传媒经济共同体是实现智能化时代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在智能化时代,一方面是整体传播媒介自身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有效的、快速的扩充了传播媒介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各部门,特别是各类产业实体的产品更加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推广,于是,经济社会就成了传播媒介功能力发挥的助推器。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在特定的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其典型个案应是欧共体。传媒经济共同体是智能化时代服务于人类共同体的各类传媒实体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是智能经济条件下由纸质传媒、传统电子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互联网传媒结成的理念性传媒集体组织形态。在信息技术时代,"传媒+"资源总量同全球社会性资源总量成正比,同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同"传媒+"资源行动计划的实施度成正比。这三个成正比就是当代传媒人必须确立的传媒资源意识,简称为"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实践已经证明:确立了"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的传媒人就是传媒的赢家,反之,传媒人就会不自觉地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广电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化"过程,即广电传媒的现代化、数字化过程,同时也是区域性广电传媒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媒介融合时代区域性广电传媒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区域现代传媒,仍然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区域性广电传媒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区域发展. 三个问题 关于政府管理规制统一问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大的传媒产业,这为广电传媒联合外界力量走跨区域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王欢 《传媒》2021,(21):88-90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传媒产业融合转型加速,融合型传媒人才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本文在分析融合型人才是传媒产业链重要支撑元素的基础上,基于"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的视角,提出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媒体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最后形成品牌力。这样才能有效掠夺受众资源,给媒体自身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商机。才能在传媒竞争中自热化阶段独善其身。不可否认,我国媒体已到了过剩传播时代。从平面媒体、广播到网络以及手机客户端,全国几千家报纸,几千家电视台及网站,还有过亿的手机客户端,极大地释放了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传媒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如何更好地生存是摆在各个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面对竞争,该何去何从?于是,打造传媒"影响力"的呼声日渐高涨."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目前的报业的市场,正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等等不绝于耳.甚至,很多媒体把它奉为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传媒在打造影响力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大众话语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陈万怀 《编辑学刊》2016,(4):108-111
在"读题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双重传媒意境下,为了博取受众眼球,赢得注意力经济,断章取义、夸大事实与混淆视听式的"标题党"现象已经从网络蔓延到纸媒,甚至到广播、电视、广告等领域,文章分析了"标题党"的语言表达和编辑策略及其负面传播效应,总结归纳出一套相应的编辑规范与自律准则。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兼具的时代,受众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各个行业追逐的目标。各新闻传媒机构为争夺受众注意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致出现了新闻"标题党"、过度消费明星、虚假"新闻"等一系列不当的新闻传播行为。笔者认为追逐受众注意力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注意力而"不择手段",牺牲和僭越基本的新闻专业主义和道德红线。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可从"内容+渠道"为王、"创新+品牌"意识以及"人才+互动"意识三个主要方面提高受众对新闻媒体的黏性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6):64-67
孙俨斌博士在《新闻记者》(2014年第2期)发表论文《"社会资本"视角对传媒经济研究的三个跨越》,认为"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不能对媒体会议会展、灰色收入等非经济因素进行有效解释,进而提出传媒经济理论存在局限性。本文认为,上文把对传媒经济本质的研究混同于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把传媒经济研究的局限混同于传媒经济理论的局限。"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是对传媒经济本质模式的研究,不能涵盖其它传媒经济理论。非经济因素对传媒经济的影响,即可以通过现有的传媒经济理论加以研究,也可以通过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研究局限不等于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9.
任何时代人类都生活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传媒的发展导致信息环境的变化。人类在这种环境的改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本文以人类进化的注意力经济倾向为主线,从人的动物性、社会性和符号性3个层次,揭示了社会行为主流模式向"注意力行为"转变的事实,明确了人类伴随社会发展的"进化"方向。阐述了信息过剩社会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意义,为注意力经济学派的理论建立了"人性"分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清艳 《新闻记者》2004,(12):47-49
当代中国传统媒体虽未明确为传媒产业,但其运作方式长期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如今,经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电影、书籍、杂志等媒体已被称作"传媒产业或媒介产业",它们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媒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以一种特有的力量改变着、优化着人类的生活。因此,承担着资本经营和社会整合双重功能的当代中国传媒产业,日益从只注重传播的传统观念向重视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