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大众的审美取向,标记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的文化力量。民族唱法女声演唱艺术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还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标志,让我们感受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让歌声转化成一种文化阐释。民族唱法女声演唱具有强调风格、韵味、吐字、真假声相结合等特点,在借鉴西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基础上从实践中汲取彰显艺术表现力经验,使我国民族唱法女声演唱艺术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3.
所谓"民族声乐",并非单指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包含各种地方戏曲、民歌、民间唱法和民族化了的美声唱法等几个方面.我国民族声乐有科学、系统的传统理论和讲究"字、腔、声、情、味"的唱技特点.建立和形成新的中华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又要借鉴、吸收外国古典和近代声乐精华,同时要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了发展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面临极大困难,为了帮助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本文辩证分析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并针对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得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是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经过千百年来,在歌唱实践中逐渐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民族声乐艺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获得新的艺术生命力。民族声乐艺术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标志之一,在于她独特的“民族性”。如何使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演唱者、音乐教学者所孜孜以求的,本文想就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特色的把握在继承传统、提高技艺和语言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盛梅 《华章》2012,(25)
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的作为一门学科,集各民族、各剧种的个性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目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美声发声技巧的基础上,继承我国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的优秀艺术元素,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表现技巧,本文就民族声乐演唱当中将如何训练学生喉咙打开和声音集中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戏曲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大量素材,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声乐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后从唱腔、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审美熏陶等角度分析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增强对民族声乐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演唱艺术精髓,在此基础上借鉴并汲取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形成了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定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大胆的出现与民间唱法融合的现象,音乐家打破音乐风格的界限各取所长,将不同风格的曲调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其相互交织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是基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因而在声乐语言、情感表达、歌唱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既要继承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精粹,又要吸收外来一切优秀的声乐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借鉴文学、民歌、曲艺、戏曲等姊妹艺术,汲取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门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是演唱作品内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殊风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被称为"韵味"。韵味的价值是以"独特性"为准绳的,是建立在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及其生存背景上的。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歌唱艺术的总称,它是传统的民族歌曲,戏曲以及曲艺以及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的各类唱法。民族声乐体现着民族性,是对民族生活以及民族情感的呈现,传递质朴和亲切的民族情感。藏族民族声乐必然具备民族声乐的传统特点,本文主要围绕藏族民族声乐具备的民族区域特色以及藏族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是一个以土家、苗、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封建王朝和土司王、苗王的双重统治,致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浓郁。至今,尚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其内容涉及到声乐、舞蹈、器乐、歌舞、戏曲、曲艺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湘西州各族人民原始、古朴的民间音乐艺术,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有极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遂昌"昆曲十番"是全国罕见的一种用民间乐器演奏传统名剧昆曲曲牌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起源与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积极传教昆曲和创作《牡丹亭》有着密切的联系。"昆曲十番"经历代艺人的不断传唱衍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可观赏性,可谓是一项民间艺术瑰宝。文章对遂昌"昆曲十番"的生态现状与当地保护措施进行实地调查,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健康地延续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声乐,从登上中国新世纪的艺术舞台就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也区别于西方的面目,围绕这一主旨形成了中国歌唱艺术从戏曲到声乐的研究等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其中,如何获得完美声音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审视的热点问题,其对声乐教学深入研究具有很现实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即在语言上要达到"字正腔圆"符合人民大众的听觉和审美习惯,又要在演唱时融汇中西的科学发声方法美化音色同时在作品风格上要体现演唱个性的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分和精华,对各民族各类型类民间音乐的表演进行研究,将其表演艺术和歌唱方法上升为理论并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吹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广泛分布在大江南北民间艺术活动之中或影视音乐舞台上,它承载着我国千年音乐、文化和艺术精华.树叶吹奏艺术不仅受到我国民众的喜爱,也引起美国CNN电视台和国际著名纪实电视探索与发现(Discovery)频道的关注,曾拍摄作者的吹叶专题纪录片.文章首次较详细地介绍吹叶常识和吹叶入门基本技法,以传承和普及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20.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作为外来乐器经过时代的演变成为了典型的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民族民间乐器,从中可以看到中西音乐的交流与融合。管子在音乐教学中也有着值得应用和研究的地方,通过欣赏管子的音乐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类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了解与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