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毅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09-110,135
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当道统和政统发生背离时,隐逸文化由此产生。隐士们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隐逸思想。显然隐逸文化从未占据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基因,隐逸思想曾历史地传承和沉淀于历代不畅其志的士人的血脉之中,并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为我”是道家隐逸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终极目的只是为了维护个人的“适性”权利,且以不损人为基本原则,所以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利己主义有极大区别。“为我”思想的主要内容在“重身”与“贵生”。对于外来的伤害,道家主要采取远避深藏和外示无用的方法,而其“无用”正是为了追求“适性”之大用。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30年代,时在云南大学执教的刘文典先生撰著了名重一时的《庄子补正》。其时,陈寅恪先生为之序云:“先生之作,可谓天下之至慎矣。其著书之例,虽能确证其所脱,然无书本可依者,则不之补;虽能确证其所误,然不详其所以致误之由者,亦不之正。……”。寅恪先生倍叹刘文典“补正”之慎,治学之严,堪称典范。后人又有评之者谓此书“乃校勘训诂专著;其兼综群言,发  相似文献   

4.
《庄子》养生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思想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别从生死观、生命关怀、人体养生功法等方面,系统地梳理和阐述了《庄子》有关现世生命及人体保养的诸多见解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意味隽永,令人品评不尽。细读全书不难发现,其中透露出丝丝平等气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尤为可贵。而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即便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也同样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拟试对《庄子》思想中的平等思想作一番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读《庄子》,人们印象最多的是庄子文章的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庄子思想的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庄子寓言的想象奇特、寓意深远和庄子风格的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但思想家的思维总是涉猎广泛的.细读《庄子》,我们不难体悟:庄子还是一个重视教育、讲究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隐逸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隐士思想具有深远影响。《庄子》中形象地描写了几类隐士,他们或是刚烈,或是柔和;或游离于理想中,或回归到现实中。每一种隐士类型都集中反映了庄子看待隐逸的态度,都是庄子隐逸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庄子》内篇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了》内篇素被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本探讨内篇七篇思想的内在统一与完整,阐明内篇七篇的思想内容是一个整体。各篇重点不同。递相延伸,最终合成完整的思想。完整把握内篇的思想,可以比较其与外篇、杂篇的不同以及老与庄的不同,这是分析《庄子》内篇思想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范丽华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81-83,54
晏几道为宋初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不合于世俗的生活理念及“真”的写作风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究其思想根源,庄子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他又在某些方面悖离了庄子的思想,以其地道的“俗”的方式生存及创作。  相似文献   

12.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师,他的道家思想深受庄子的影响.阮籍以庄子的最高理想境界--"逍遥游"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又深得庄子批判精神的精髓.阮籍追求心灵的自由逍遥,批判束缚人身心的虚伪名教,但其实又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捍卫者.这是他与庄子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只有端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方能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对庄子其人、其思想和其所处时代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史实,从而进一步论证出庄子的"无为思想"乃以其修身,德也;以其治国,祸也。  相似文献   

14.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真”是《庄子》一书的要义所在,而庄子对“真”的追求主要表现在“真性”上。“真”是一种朴素的状态,“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关”,就将“真”与“美”联系在了一起。庄子关于“真”与“美”的思想,不仅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民族性格、审美品味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对庄子的语言美学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寻求其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6):52-55,61
行为乖张叛逆的三毛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思想的影响,她的理想、追求,她独特的生命哲学都继承了庄子的许多思想。她乐命,任自然,注重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并希望以“爱”来救赎人类。性格因素和理想的彻底破灭导致了她最终选择“自杀”这种结束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向往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庄子将自然哲学引入社会哲学,以天道论人道,在2000多年前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社会和谐问题。庄子的和谐社会论主要涉及人的个体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而其最为经典和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是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庄子所处的时代造成了他对祸患的恐惧和对人生的失意。这样的心理反应使他陷于无限的困苦和矛盾之中。由此,为了摆脱困境,获得在物质世界所无法实现的超越,他力图在精神领域以“无用之用”、“物我合一”、“游世”等为主要手段对实现问题进行某种程度的消解。他对一系列哲学命题的思考正是由此而深入的。并且显示出庄子哲学是关注现实人生的,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