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正在深入推进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教育考试机构要按照要求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文化软实力是影响考试机构和考试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成为教育考试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剖析了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愿景,厘清了考试机构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平台,为考试机构文化建设梳理出行动路径的建议,以期为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流价值文化是指在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对其他非主流价值文化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的文化。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就是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化。我国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在我国的文化结构中属于亚文化中的组织文化。教育考试机构文化是自觉构建的完整的系统的个体性文化体系,它直接体现主流价值观和贯彻国家意志的主流性文化,同时它也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考试为终极追求的公益性文化。在党和政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今天,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导下加强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使教育考试机构成为具有凝聚力、竞争力、公信力、感召力和个性文化特色的现代专业化教育考试机构。  相似文献   

3.
陈睿 《中国考试》2023,(1):31-37
在以中国式考试现代化推动我国由考试大国向考试强国转变进程中,考试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推进考试文化建设,必须找准历史方位,从时代要求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考试文化发展思路。中国式考试现代化面临的是考试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兼顾科学与公平的现代化,是将中华优秀传统考试文化与现代考试理念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为完成新时代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考试文化建设在精神层面应构建教育考试核心价值观,在制度层面应加强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及制度背后凝聚的价值导向的宣传,在物质层面应加强与考试历史文化、与育人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考试文化建设,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英、美、日、韩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考试机构先进的文化建设及特色,对我们构建教育考试机构的组织文化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些国家(地区)考试机构建设考试文化理念的是:服务社会化、机构专业化、考试标准化、评价多元化。启示和借鉴:教育考试机构应逐步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性机构转型;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需要专业化队伍和信息化管理机制;考试机构人员要树立"公平"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教育考试机构要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5.
组织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论。目前,多数教育考试机构的组织文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教育考试机构组织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扼要阐述教育考试机构组织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结合北京教育考试院组织文化建设实践,就如何推进教育考试机构组织文化建设的深化与升级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齐素祯 《职教论坛》2014,(11):20-23
对高职教育的"技能本位"及其困境,在文化育人理念下推动高职教育转型升级进行了简单论述,对高等职业院校考试管理队伍的现状和考试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的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结合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考试管理队伍的实际与特点,从学校层面的政策制定与考试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考试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加强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是教育考试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去年下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组制作了《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影响力调查问卷》,向全国省级、地市级、县级教育考试机构开展文化建设影响力的调查。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课题组进行数据统计并形成了实证分析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8.
考试文化在我国具有久远历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考试文化的实然现状与其应然本质和功能之间发生分离。本文在论述考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条件下,重在讨论考试应有的功能与意义,分析当今条件下考试文化存在的实然困惑与问题。最后聚焦于素质教育中学校考试文化的正确抉择,应通过明确考试的本质与目的,对考试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与实施,坚持考试的能力本位取向,最终使得考试回归其应然追求,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改革方案。作为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一部分,胡适的考试思想形成于丰富的教育实践中,不仅汲取传统考试文化的精髓,也受到改良主义思潮和西方测量理论的影响,极具时代特色。他重视考试文化建设,倡导人们重建“考试信仰”;在充分肯定中国科举制度历史功绩的前提下,主张建立“弹性主义”的考试制度、科学的“考试任官”制度、严格的考铨制度和考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考试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胡适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路径中所形成的考试思想,不仅对民国考试制度的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我国当前考试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对班级的影响具有其社会学意义。教师与学生在社会身份、文化资本、人际交往等主要维度上居于班级组织社会结构的两极,因而构成了班级社会最基本的两大结构要素。从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结构要素来透视学校考试对班级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针对考试对班级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加强班级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器物、制度与文化多元混同历史要素,科举自隋炀帝于605年创立以来,就以其多元一统性影响和控制了1300余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走向,这种控制本身不仅有显性的方式,更多的则是隐性的控制。从科举文化的视角分析它对社会分层的非显性控制,一方面是为丰富科举学、考试社会学、考试文化学等学科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当代大规模考试的改革及其价值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内外部关系原理,本文试着以福建省为个案,结合福建当时的历史背景,以福建科举的历史发展为脉络,着重分析影响福建科举历史演变的外部因素,试图从教育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四个方面对福建科举做出一个较为系统的外部原因分析,为整个科举事业发展演变的教育外部关系原因提供个案参考,并希望以史为鉴,使广大有关人士更多地关注当代教育的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校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而核心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全校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策划、细心培育。  相似文献   

14.
姜巍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7-148
博物馆作为保藏、陈列、研究、展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是向广大观众传递信息、传播科学文化、传播历史知识,并通过众多珍贵的实物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把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拟通过理性思辨与工作实践,对博物馆在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平台作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校园隐性文化主要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几个方面。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行的规范与德性的养成具有一般文化不可替代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是培育校本教研生态文化。校本教研生态文化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物质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和制度文化体系。校本教研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向的,而是要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能发挥校本教研生态文化系统的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开放大学作为新出现的一种教育组织模式,其文化符合组织文化的涵义、特征和功能表现。开放大学文化是对原广播电视大学文化的继承和超越发展。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中,文化认同在于制度、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言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实施教师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包括教育观念、物质和制度两个层面。在教育观念层面,通过实施终身教育,确立“大教育”的观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国家或区域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教师终身教育的实施。在物质保障方面,对现有财政教育支出、多方位、多渠道地筹措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教师的带薪进修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设备、物质和经济条件,从而,使教师终身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终生研究,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台湾地区成功建立起与普通教育并立、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技院校文化在台湾地区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陆与台湾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教育传统,台湾地区职技院校文化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提炼精神文化,传承办学理念;沉淀物质文化,营造人文气息;彰显行为文化,强化价值认同;创新社团文化,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把教育视为拯救民族危亡的前提和途径,通过亲身实践、改革旧式教育体制、废科举、倡新学、普及国民教育和设立奖励机制来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技,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尽管他师法西学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出色的教育家之一。另外,由他发起的戊戌维新思潮为新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