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形形色色的案件报道中,各种媒体各有所长,电视以其直观形象报道见长,但是不可能叙述长篇的破案故事;互联网以其快速报道在众多媒体中独占鳌头,但它的准确性往往会打折扣;报纸也讲究快捷,但与互联网相比,它更应该是以叙述故事见长,人们喜爱看报纸上刊登的案例通讯报道,就是想看其中的故事。当然,杂志在叙述故事方面又比报纸胜一筹,可以娓娓道来,然而时效性又比较差。  相似文献   

2.
孟部长抓黑板报某分部益广真部长走马上任之初,看到分部机关办公楼前的那块小黑板上,不是通知取鸡蛋票,就是告诉领烤火煤,长此以往,这块具有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良田”岂木是要荒芜吗?他经过几大的思考斟酌,把黑板报出什么内容、多长时间更换、由谁负责等想法与机关的同志交换了意见,同时集中大家的智慧加以完善。如今,这块黑板成为展示部队思想作风的窗口,成为培养写作人才的摇篮。在这块黑板上,有新闻报道,有学习体会,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黑板报道就了一批写作爱好者,培养厂一批报道员。不少黑板报的报道员…  相似文献   

3.
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6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33亿人次,比2005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9.3%;实现旅游收入559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0.7%;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20元。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旅游业总收入达10000亿元左右,增长10%。“假日经济”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做好假日旅游报道,是每一个旅游节目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期前沿报告选取近期的几个热点,对媒体的报道是否客观中立、专业深入等进行集中监测。7月,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高铁故障频发,由此引发对高铁的彻查和降速,媒体也应对之前的高铁报道进行总结反思。5月,李娜夺得法网冠军,媒体之后的报道和评论是否适度?对中小企业倒闭潮,媒体的报道是否在同情中缺失了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年初的“晓旭出家”,到不久前的“黛玉之死”,围绕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报道一时间成了媒体焦点。确实。从“林妹妹”到商界名流,从看破红尘到抱病辞世,具有传奇色彩的种种消息大大刺激了受众或窥探或怀旧的欲望。然而,在这场名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博弈中.媒体究竟展现了怎样的姿态?其喧哗的表象下隐藏了什么?抑或建构了什么?这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公开的批评是一种艺术.近几年来报纸上批评性报道数量不少,起到了好的作用,但出色的批评报道还不多,所以有必要提出讲究批评性报道的艺术的问题.一、尖锐与含蓄批评必须尖锐泼辣,旗帜鲜明.对于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能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棋棱两可.但旗帜鲜明又不等于直来直去,有时根据对象的情况、问题的性质等等,需得用含蓄的方法.直来直去固然痛快淋漓,但效果有时并不佳.含蓄并不是含糊,而是一种批评的艺术,实践证明,尖锐与含蓄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今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登的批评性  相似文献   

7.
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形式中最利于发挥广播特点的一种形式,它是由文字叙述、现场音响和人物谈话三个要素构成的。录音报道可以充分利用现场音响真实感强、感染力强的特点,把新闻现场的动人情景和新闻人物的声音笑貌及时地、准确地传达给听众,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1982年中央台播出的录音报道《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  相似文献   

8.
从事经济报道20多年,饱尝了酸甜苦辣。近两年来,我觉得经济报道难度较大,与同仁交换意见,多有同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写出可读性强、有感染力的经济报道来,成为许多从事经济宣传的记者共同关心并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解放军报》编辑部在总结应急、突发事件报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把常态报道搞精彩,自上而下地开展了业务研讨。常态报道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如何使常态报道不致流于平淡。很重要的是加强创意策划。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怎样把工作报道搞精彩。谨列七题试论之。  相似文献   

10.
从事经济报道20多年,饱尝了酸甜苦辣。近两年来,我觉得经济报道难度较大,与同仁交换意见,多有同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写出可读性强、有感染力的经济报道来,成为许多从事经济宣传的记者共同关心并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寻找“闪光点”前一阵,记者下去采访,头一个难题是:不少企业效益下降,一些企业领导情绪低落。这种困难状况和精神状态,也或多或少地“感染”了记者,觉得经济宣传无从下手,出现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经济报道,服 务经济建设,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多年来,特别 是近年来,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按照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不断探索经济报道 的新思路,改进经济报道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经济报道的 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了经济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经济 报道中,经济频道注意做到:宣传典型,提高经济报道的深度; 与权威部门配合,增强经济报道的力度;经济问题社会化,提 高经济报道的广度。 宣传典型 提高经济报道的深度 经济频道在经济报道中,不局限于经济工作一般的部署、 进度和数字,而是注重发现经济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种典型,进 行深入采访和深入报道。通过一个个典型报道,为广大干部和  相似文献   

12.
1 深化报道的社会根据近几年来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个新的、重大的发展趋势:深化报道。深度报道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质量上不断提高。为什么新闻界出现了深化报道的发展趋势?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环顾一下整个文化界的状况。近几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 ——理论著作,特别是西方人文科学、新学科著作销量看涨。  相似文献   

13.
副刊四题     
报屁股与后花园报纸副刊,从前人称“报屁股”。究竟是何出典,人们说法不一。最近看到一种说法,即早年有人到报社访  相似文献   

14.
读报四题     
包世华 《新闻记者》2007,(11):70-71
交警发草帽与百姓送锦旗前些日子读报看到两幅图片,值得一议。一是《人民日报》(2007年7月3日第4版)刊发的题为《交警赠送"黄草帽"》的图片,说明文字是:7月2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交警大队专门购买遮阳"黄草帽",印上"关爱生命,平安出行"发放给冒着酷暑进  相似文献   

15.
倪萍四题     
在当今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对于倪萍的研究,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中应当说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倪萍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典型,的确也构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最近几年陆续读到了一些研究倪萍的文字,对于倪萍褒贬不一,这里不想作简单评价.笔者认为,对于倪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就倪萍谈倪萍的层面上,应当从更为开阔的视角去观照倪萍,这样或许会有一个较为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一、倪萍是一个符号当人们用热情的话语赞美着这位《综艺大观》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体坛四题     
节俭奥运 7月13日,在各界庆祝北京申奥成功1周年之际,国人得到一则喜讯——北京将办一届“节俭奥运”。 笔者现场采访过3届奥运,从未听主办国有类似口号。当然,1984年洛杉矶奥运作了这方面尝试,其中仅不建记者村(在大学扎营,因奥运时值署假)便节省了数千万美元。北京奥运能节俭到什么程度,洛杉矶奥运有成功经验,同时也是一把比  相似文献   

17.
专刊四题     
报纸专刊采编与新闻版相比有着其自身的规律,而如何把专刊办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话题。首先,要突出一个“新”字。所谓“新”就是指要强调专刊的新闻性。许多人认为时效性是新闻版的事情。其实不然,专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  相似文献   

18.
三种借用方法封面设计中的借用方法可以比做文章中的引经据典,它是借别人现成的东西去表现自己的构思主题。不同者是,引经据典只能占文章的很少比重,但封面设计的借用却可以使之成为画面的主体。但这并不被人认为是抄袭,而却是书籍装帧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方法。借用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一)装  相似文献   

19.
趋势一:微博介入 政坛风云变幻,高层一举一动,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从作风建设的高度对新闻报道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要求,包括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作新闻报道,明确要求压缩字数、时长和版面,压缩发稿数量等. 一方面是严格的自律,一方面是"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残酷新闻竞争环境,从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考察——元旦前夕前往河北贫困地区看望困难群众开始,新华社通过"微博直播"的方式,抢占领导人活动在新媒体领域的报道先机,创新领导人活动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京报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新闻记者》2001,(7):25-27
一、《北京青年报》怎么了 ?我的一个朋友过去是铁杆的《北京青年报》读者 ,但是 ,去年开始 ,她不订北京青年报了 ,主要原因是广告太多。有趣的是 ,广告多反而提高了她的阅读速度 ,过去薄报时代 ,她需要花挺多时间看报 ,而现在进入了厚报时代 ,她倒是可以跳读了 ,理由很简单 ,她不看这些广告。这个朋友同时也是《环球时报》的忠实购买者 ,但是 ,最近她也不买了 ,理由类似 ,就是《环球时报》改版后 ,广告多了 ,内容少了。我注意到 ,她是一个网络迷 ,所以也许网络是她抛弃报纸的一个原因。对比《北京青年报》和《环球时报》是很有意思的 ,《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