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纪,说到底都是为表现“ 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写梦或者写与梦有关的内容,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梦幻审美意识和梦幻创作方法。《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悖谬或不相容性。这种荒诞的梦幻意识不但贯注于《红楼梦》的艺术构思、思想倾向和审美表现之中,而且直接影响着主题的揭示、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的客观真实性与主体倾向性是统一的,是作者用来表达其审美理想和深化人物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3.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 ,也是宏著的重要特色。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 33个梦幻 ,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味”服务的 ,情与梦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在讲述故事内容 ,推动情节发展 ,塑造艺术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拓展思想内容 ,深化作品主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也是宏的重要特色。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33个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味”服务的,情与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讲述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艺术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拓展思想内容,深化作品主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煜以其个体生命与时代悲剧共同参与了词的创作,使其词在传唱出真挚沉郁情感的同时获得了无限的时空意蕴,形成了"专作情语"的"情境",于词坛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旅,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每旅五百人,形制旗下两人(众、从),从"(木冈)",与旗帜有关.旅卦,主要是商旅卦,与军旅义无涉,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言学把"时"(Tense)与"时间"(Time)区分开来."时"是个语法范畴,"时间"是哲学范畴,是人类共有的认识概念,"时态"是在时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受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时态"与"时间"之间并不只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现在时"并不仅表现在"时".英语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能与现在时和过去时相提并论的表示将来时间的特殊动词形式--将来时(Future Tense).没有"将来时"并不意味着英语没有表示将来时间的能力.现代英语除了will/shall,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动词形式表示"将来",包括be going to.  相似文献   

8.
从诗学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曹丕<典论*论文>经由魏晋玄学到陆机<文赋>的美学转变过程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了从"诗赋欲丽"到"诗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嬗变对于先秦以来所形成的儒家诗学审美观的巨大冲击,揭示了它在人的自觉过程中所具有的本体论的审美意义,指出了对于艺术形式美的重视和欣赏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艺术自身的发展要求、时代变化的影响和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潮发展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艺术审美理想的发展和转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济是常州词派中论及音律的第一人。周济的音律论主要体现在《词调选集》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周济从三个方面,分别从词的押韵特色、四声、句式及相关的"领字"、"积字"、"换头、煞尾"等角度,论述了词的音韵问题。审音度声,讲求表现技巧;强调词调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联系;关注读者的接受情况,以"须令读者耳目振动"为佳制--这正是周济音律论的特色。就技巧而言,周济所论多是对前人理论的承继或发挥,但后二者,则是周济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中的"读”是一种"中西合壁”体,其"西”的内涵在于"起语两词”的结构形式和"记时、记处、记容”时附起词、语词的语法功用;其"中”的内涵是"辞气"以及与之相关的"读先乎句".<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种种论述体现了"中西兼顾"的推演思路.通观<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内涵及其推演思路,"中西合壁"呈"西"主"中"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潜意识的表达。梦常常和小说联姻,它在小说中表达的是人物的潜意识,同时也是作者的潜意识。贾平凹擅长把梦融入小说中,《怀念狼》这部小说对梦的描写极具代表性,小说中的梦既暗示了主人公"舅舅"傅山对狼的恐惧,又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文明中人们生存困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之梦承袭并突破了前人梦描摹时的梦魂宗教崇拜之神学性思维模式,将虚构的梦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使梦文学成为映射社会文化的特异窗口,从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梦文学艺术发展序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笔记》展示了文人丰富的梦幻世界。梦是文人人生追求和高雅情趣的表现:有追求科举与官禄的科名梦,有反映乾嘉学风的学术梦,有思考人生的哲理梦,有神秘灵感的诗歌梦,还有梦寐以求的古董梦。梦也是文人浪漫风流的感情世界的表现:有凄婉惆怅的爱情梦,有人欲放纵的艳遇梦,还有浸染男风的相思梦。梦表现出当时文人独特的人生追求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依据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关于梦的心理过程的理论,把梦的心理过程与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加以比较,再根据阿瑞提关于创造力的理论阐明梦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最后由文学创作中的内觉和幻觉入手谈梦的思维方式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梦是人脑睡眠中枢细胞被激活与泛化 ,具有与觉醒时想象不同的特点 ;凡梦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有三大来源 ;梦并不影响健康 ,具有五大有益功能 ;梦并不神秘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梦想     
《海外英语》2008,(12):37
Don't lose your way with each passing day   You've come so far   Don't throw it away   Live believing   Dreams are for weaving   Wonders are waiting to start   Live your story   Faith,hope and glory   Hold to the truth in your heart   If we hold on together   I know our dreams will never die   Dreams see US through to foreve……  相似文献   

17.
爵士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懈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最终破灭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盖茨比自己,都对他梦幻的破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和曹禺都以诗情勃发的激情在各自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寻梦者"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对自我与他人拯救的理想情怀。他们梦想的指向旨趣迥异:易卜生坚持不懈地叩问人的生命之终极问题,他的梦想都指向人的最终的精神向往;而曹禺在诗意掩映下的梦想却都指向物质的或者现实的、世俗的归宿。虽然曹禺深受易卜生及其他西方剧作家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和宗教的积习却使曹禺在实质上选择了一条与易卜生迥异的审美之路,他们的典型"梦想"意象实际是中西两种精神指向的文化显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20.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clients’ dream narratives. Few counsellors, however, recognize the significance of monitoring their own dreams. In this clinically-informed position paper, counsellors are urged to consider their own dream content. Self-awareness is vital to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but also instrumental to the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counsellors themselves. Dreaming about one’s client can reflect troubled therapeutic rapport and highlight emotional or countertransference issues. Dreams can be harbingers of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Thus, counsellors are encouraged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dreams as a deliberate self-care initiative in order to promote a safe and eff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