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艺灵 《收藏界》2010,(12):70-70
香炉是一种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供奉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福建德化窑生产有各式各样的香炉。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  相似文献   

2.
张美芳 《收藏》2009,(1):45-46
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焚香是佛事活动中必有的内容。佛家有一种修持为“经行”,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谓之“行香”。那么,什么样的香炉更方便随时手执行走,从而达到“无处不生香”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孙艺灵 《收藏界》2011,(5):80-81
香炉是一种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供奉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福建德化窑生产有各式各样的香炉,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当时的德化窑香炉有耳作竖方、象鼻、狮首、螭龙、绳索、如意诸形,足呈兽首、方戟、乳突、马蹄、磬式、玉环等状。器身或圆或方,胎体洁白细腻,厚薄因器而异。釉色以乳白为大宗,纯白,白中泛青或灰次之,  相似文献   

4.
崇源 《收藏》2013,(6):157-157
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定于2013年春季推出"佛像及金属艺术品专场"拍卖,届时将为广大藏友奉献一场精彩的收藏盛宴。本次专场藏品汇集了百余件佛像、香炉、铜镜、银器、法器、刻铜墨盒、镇纸等古代艺术品,其中不乏精品。佛像部分最为经典的是一尊"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像。四臂观音是佛菩萨之菩提心所化现,在很久以前已成正等正觉之古佛,称为“正法明如来”。为救度不同众生而示现不同的相,世人称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相似文献   

5.
谭文诚 《收藏界》2011,(7):48-53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  相似文献   

6.
李强 《收藏界》2011,(5):118-119
中华民族是一支崇天法祖、天人合一的民族,故对与神佛交流沟通、清神以至于增添生活品味、提升嗅觉享受的香料有特殊的感情。自古迄今除多方拓展香料来源及其种类与制作方法外,其能生香的器具亦多全力考究发明制作,成为文明史上的一项特例,其中又以明清铜炉为香具中之翘楚。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  相似文献   

7.
汤丽萍 《收藏界》2010,(11):114-115
香炉是古人焚香的用具。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瓷、铁、瓦等材质制作的香炉。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烧香拜佛、祭祀祖神,广为流传。随着古代冶金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到明代宣德年间,开启了中国用黄铜铸造香炉的先河,"宣德炉"也因此而得名。我们现在所说的宣德炉,其概念不仅是指宣德炉,而且泛指与宣德炉相近有款或无款的铜炉。  相似文献   

8.
阿尔卑斯山区盛行着这样一种习俗,每逢新年伊始,人们提着香炉在家中走来走去,用苹果、桔子和冷杉树枝制成的条香散发的香气,给阴沉沉的冬日带来欢愉。  相似文献   

9.
张海军 《收藏界》2014,(9):68-75
长沙窑是一座商业性瓷窑,古称为石渚窑,因窑址在湖南长沙市以北30公里所辖的望城县铜官镇书堂乡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解放后的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显示,长沙窑的窑区除了瓦渣坪之外,谭家坡、陈家坪、廖家坝、胡家垅、蓝家坡、蓝岸嘴等都是遗址区域。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兴盛于中晚唐时期,而衰落于五代时期,其烧制时期仅15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产品器型之丰富,风格之多样却是当时任何一个窑口所罕见的,长沙窑的香具亦是如此。长沙窑香具上所展现的各种类型文化元素无不体现出了唐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对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统计得知,长沙窑所生产的香具主要以香炉为主,兼有配套使用的瓷盒,其中香炉和瓷盒均可细分为多种样式,这在1996年出版的《长沙窑》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主要以1983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单位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同样也是以此次调查发掘为基础。根据对馆藏长沙窑香具统计得知,香炉共有27件,瓷盒及盒盖共计两百余件,现针对相关器物的具体造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李铁锤 《收藏界》2014,(9):62-67
烧香始于西周,用以祭天祭神。汉代普及至民间,唐宋时期烧香民俗之风大盛,给后世留下许多香具艺术珍品,处于四川盆地的巴蜀之地也是如此。图1是件汉代灰陶香炉,炉体与炉盘由三足相连。图2是件隋代青釉瓷香炉,与上图基本形态相似,只是连接处变成了五足,香炉的这种相似形态竟延续了四五百年之久。图3是成都顺达博物馆收藏的陶质绿釉博山炉,博山炉是汉代流行范围很广的熏炉,从图上看,它不仅是熏与炉,还可作为香插使用。图4是件三国至西晋时期的青瓷熏炉,从釉发黄、底发红的情况来看,显然不是青羊宫窑制品,绵阳窑有类似器物。图5的南北朝晚期熏炉,釉面光亮玻璃感强,但已由青色开始变褐,这是青羊宫窑制品这一时期的特征。在隋代以前的巴蜀古陶瓷中,尚未看到专门的香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