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凤虾 《收藏》2010,(5):63-63
古代画坛有许多书画家蔑视权贵,他们以铮铮傲骨保持了独立人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许。但也有些画家不幸被捅了“软肋”,留下遗憾。 宋元之际画兰名家郑所南,所画兰花清秀雅致,挺拔飘逸,令观者赞叹不已。宋元易代之后,他所画兰花都悬空而立,无所依靠。一些人不知道他这样画兰花的用意,问他画兰为什么不带泥土,郑所南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  相似文献   

2.
吴杨 《收藏》2010,(4):28-33
庚寅初始.我有机会与马海方老师结伴外出.朝夕相处。话说作画。他曾相问曰:“说说我的画.你有什么看法?需作哪些改进?多给提点建议。”说这话时我见他眸子发亮,神情专注.不无热切。他是位沉默寡言之人,通常言语不多.生活简而又简.唯有说画、作画,精神头便来了。  相似文献   

3.
沙伟 《收藏》2016,(1):12-19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1899~1983年),其出生即有"黑猿转世"之说。他一辈子以猿为友,终生爱猿、养猿、画猿,与猿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猿(缘)"。他摸透了猿的生态习性,经常创作以猿为主题的画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画猿传世杰作。因大千极善临仿宋代"画猿圣手"易元吉的作品,故又被人们誉为"今之易元吉"...  相似文献   

4.
李烈初 《收藏》2009,(12):62-65
王震的《欢天喜地》 近代王震好画人物画。王震(1867~1938年),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寄居上海。工书画,于花果、鸟兽、人物无所不能。由于他信佛,多画佛像和神话传说人物,1994年上海朵云轩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王震画的《欢天喜地》(图13),画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居住在扬州,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其中,又以画竹的成就最为突出,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享年72岁,这在清代已经算是长寿者了。那他何以能如此高寿?其长寿秘诀又是什么呢?在郑板桥位于江苏兴化老家的厨房大门上,有一幅由郑板桥亲手所书的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寥寥几个字,高度概括了郑板桥以粗茶淡饭为主的日常饮食生活,而这也被视为他获得健康长寿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人毅 《收藏界》2013,(3):146-147
也许是看多了山水画,很难让人读画时处于一种视觉冲击和感动中,可看到杨阳的画却让我进入了他的画境中去流连忘返了。他的画,给人第一观感是够品读,耐寻味。  相似文献   

7.
肖映川是我多年十分信得过的好朋友。他画得好,干得好,做得好。平时想起熟人,就总浮起他的笑意。时而听听他的声音,心里热热,真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如其画”,人好,画才好,先前我常见肖映川的版画,如今常见肖映川的中国画,画山水,也好,真好!  相似文献   

8.
名家话张仃     
《收藏界》2006,(12)
他的画充溢着一股正气,这不仅因为他画了太史公墓,画了抗日遗址,更主要是他的手法、他的风格体现。他的焦墨作品,这种黑白调子,是一种很高的美。但很多人不懂。(夏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喜欢过生日,画家们也喜欢画贺寿的题材,除了仙鹤、松树外,寿桃也是祝寿常见的题材。齐白石喜爱画寿桃,他一生画了不少与寿桃有关的画,粗略计算,应有近百幅。齐白石画的寿桃非常喜庆,色彩艳丽,笔墨豪放,代表了他的大写意画风,是藏家们格外青睐的品种。齐白石寿桃画的分期齐白石早期画的寿桃,还是属于人物画范畴,如他1906年画的《赐桃图》(图1)。时齐白石44岁,此画是为他的好友罗醒吾之父罗晋卿祝寿所画。罗晋卿生于1837年,此时恰是七十大寿。古代有传说,西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果,食之可增寿。《西游记》根据这传说,描绘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食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于是齐白石  相似文献   

10.
牟建平 《收藏》2020,(2):82-107
齐白石以画水族画闻名,特别是他画的螃蟹(图1),墨色丰富,动态多变,寓意深刻,可谓前无古人。齐白石画螃蟹最早受胡沁园、徐渭影响,20世纪20年代后自创一家,蟹与虾一起成为他的招牌画。齐白石对自己画蟹的水平还是很自负的,他曾在一幅画给著名画家于非闇的《篓蟹图》上题句:"古今画蟹者,神形俱似能有几人?非盦心折于余,未足千古定评也。"  相似文献   

11.
张楠 《收藏》2018,(12):38-53
汤定之,一个淹没在历史中的名字。他的作品在博物馆藏品中凤毛麟角,后世对其生平更是知之甚少,但翻开尘封已久的民国期刊,你会常看到他的名字,看到他的画,他的题字,感受他身上散发的民国文人的温度。他是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画社"宣南画社"的导师,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与金城、吴待秋出生于同一年,同民国大家陈师曾、陈半丁关系深厚,余...  相似文献   

12.
潘深亮 《收藏》2001,(7):17-20
任颐(1840~1895年),初名润,字伯年,号次远,青年时代因崇拜费晓楼才华,改号为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长期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他十几岁时毅然投奔太平军,直到天京(南京)沦陷,才回到家乡,寄居宁波四年。这段火热的斗争生活,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擅画花鸟、人物、肖像和山水,尤以花鸟、肖像著名。他勤奋好学,不断从传统绘画和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吸收营养,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以清新、活泼、笔墨生动、构图新颖、赋色明快称雄画坛,是“海派”  相似文献   

13.
牟建平 《收藏》2021,(2):132-146
在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一位开拓者、奠基者。在中国画改革上,他更是一位积极实践者。林风眠在融汇中西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鲜人可比,他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方新天地。从"为人生而艺术"到"为艺术而艺术"林风眠(1900~1991年),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人,出身于贫农之家,父亲是雕刻石匠。他7岁即开始学画,从临习《芥子园画谱...  相似文献   

14.
他的史诗     
李小山 《收藏》2017,(9):138-143
他这个人 我与杨佴曼虽然结识时间已久,但真正在一起相处.则机会不多。以我的直观感觉,杨佴曼不是高调的人。与许多喜欢做画外功夫的画家相比,他宁愿守在画室里埋头画自己的画。  相似文献   

15.
陈科 《收藏界》2014,(7):112-113
2013年5月应《收藏界》杂志社邀请,为弘一法师造像,颇为激动。弘一法师是我敬仰的一代大师,自己又是敬佛学佛之子,真是缘分。要画弘一法师,如何画?静静的在北京的工作室思索了好几天,过去对弘一法师的了解只是表面支离破碎的东西,要深入读懂和理解大师,就要精读他的作品,看大师丰富的资料、书和图片。学习后更加深深的感觉到大师的伟大,决定以描写他“清淡纯洁方知真”的形象为主调,以他晚年形象为素材造像,这也是他人生达到最高境界的时期,对表现大师是最好的描绘。  相似文献   

16.
骆风 《收藏界》2013,(2):66-69
华品(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县人。华由少年为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杭州卖画为生;中年后,他流寓杭州、扬州间。其小写意花鸟画笔意纵逸,可并驾于恽南田。华曲技法全面,还擅长人物、山水。其一生生活困顿,而声名潇然,有遗作《离垢集》。  相似文献   

17.
倪萍画语     
《收藏界》2012,(5):135-138
画由心生? 画由心生?那我的心在哪儿?找画画的时候常常是脑子一片空门,好多幅画落下第一笔时部不知道后面怎么画。手不具体,心却知道走向。艺术其实没有绝对的规律,它不像电脑得编程序。艺术的程序是什么?是你这一生的积累,加这一小会儿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丁莉 《收藏》2014,(21):65-69
徐仲南(1872~1953年),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徐仲南出生于贫苦家庭,儿时仅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父亲送他到南昌,在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做瓷画工。在南昌学徒绘瓷期间,他勤奋刻苦,绘瓷技艺突飞猛进。清末民初之交,他名气渐显,求画者众多,后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开“改良瓷店”之先河。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之职。由于其画风与当时的绘瓷风尚格格不入,又洁身自好,不愿应酬,不合潮流,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1922年他应邀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有尝睹其作画者,见其手舞足蹈,注目凝神,忽前忽却笔杆挥霍,有时且至折笔杆洞画幅云。李尝语人,画家吾不敢自居,然实类乎画怪。"这是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蔡涛在"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研讨会发言时引《画怪李铁夫》中的文字(载于香港《工商晚报》1935年2月19日)。作为我国第一位远赴重洋到欧美求艺的先行者、中国近代油画艺术的先驱,李铁夫是一位传奇人物(图1、2),被尊为"中国油画第一人"。孙中山先生曾赞他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他还是同盟会元老、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相似文献   

20.
李寒停 《钓鱼》2012,(7):10-11
为什么邓刚自出成绩之后,他能一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在2001年达到其竞技状态的高峰,获得“钓王”称号?2006年,为什么邓刚在西宁多巴全国锦标赛中,独揽个人对象鱼、个人混养、个人总成绩、16强对决及团体5项冠军,是国内目前获钓鱼比赛冠军最多的人?为什么他和徐银舟带领着天元竞技队,连续夺得17次全国钓鱼锦标赛团体冠军,创造了竞技史上的神话?带着众多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钓鱼界的传奇式人物邓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