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治通鉴》之所以博得古今称赞,关键在于其能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择取有关国家兴衰、生吵民休戚之事,以古鉴今,垂训将来.其中一百一十九篇“臣光曰”,作为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全书的历史叙事提升到理性认识.它的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忧思,成为后世理解全书、认识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资治通鉴>"臣光曰"中提取管理思想,形成司马光对征求管理意见的系列思想.通过分析有关征求管理意见的材料,司马光讨论听取管理意见的重要性、必要性、目的、方法及如何对待意见等,这对搞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本世纪初,《史记》“太史公日”的研究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历史了,它是《史记》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在广泛搜集有关献资料的基础上,就20年来“太史公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估,并指出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学人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聊斋“异史氏曰”是作家创造意识的自我张扬,对自己孕育的形象世界作论析,每多独特发现,并包含创作与接受的理性机微,其文或议论骇世,或叙事论证生动,或抒情,讽刺多姿多彩,对寓意深邃的象征本文,更能点出文思隐曲之处。其显现原初表达的特有含义,能加深受众对聊斋本文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是北宋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就已经传开了。他7岁那年,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总是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本世纪初,《史记》"太史公曰"的研究已经有了20的历史了,它是《史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此问题,学人陆续发表了不少的文章,或宏观把握,或微观探析,综合论述了"太史公曰"的方方面面。但也有不足,如关于"太史公曰"的篇目、体例、文学性等问题,还有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左传》“君子曰”与《史记》“太史公曰”虽然都是史家对所录历史的感悟与看法,但二者在策略、主旨、风格等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太史公曰”对“君子曰”评论模式的突破,对我国史论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其篇末"异史氏曰"既承袭了史传文学的传统,又独具特殊效用,或发唱惊挺,或寄慨良深,或补充叙述,实是其篇章结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界对这一曲终奏雅的艺术形式虽有所论及,但褒贬不一,终无确评,其中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之处,此文拟对之做初步的梳理及探究,以利于更好地评价"异史氏曰"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使我国史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裁。该文论述了此书的成书过程,分析了此书的思想基础和创新性。认为该书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了解司马迁对我国史论发展的贡献,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和繁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字文化水平,都是有益的。本文就“太史公曰”的主要内容,“太史公曰”的艺术手法及“太史公日”的产生和发展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为鉴",中国传统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它的存在与价值一方面面临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有力挑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隐喻",也非全无问题,有必要加以逻辑与事实的论证。关于第一方面。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经验的存在和价值表达了明确的否定态度,从他的话里可以揭示出三个问题:其一,历史经验给了我们的教训是,从来没有人从中得到任何教训;其二,即使有历史经验教训,人们也有拒绝的自由;其三,在古今变易中究竟有无相同或相通的经验教训。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黑氏所说乃是悖论(paradox)。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诚如黑格尔所言,对于历史教训之取舍,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可是对这一自由的选择结果,就不再有选择的自由了。而且,选择的历史前提条件也是不可以自由选择的。从拒绝接受历史教训而失败的例证,人们可以证明历史教训是存在而且起作用的。选择自由只不过是不自由中的自由而已。关于问题三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历史的经验教训既然是在历史中产生的,那么它就必然离不开它所由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也就必然具有历史性。人类既然生存于历史长河中,那就只能满足于具有历史性的历史经验教训。不过,历史的"变"之中也有其"常",历史流程中的相对稳定性或"常"在不同层次上并不相同,总之,只要在某个层次上有关的历史条件仍然存在,相应的经验教训就是有效的。关于第二方面。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以镜为鉴(就是镜),看到的是自己,而以史为鉴(镜),看到的却是它者,历史如何能够为镜?其二,"鉴"字源于"监"字,监的本义是人从器皿的静水中照见自己,而历史则是长江大河,江河流水如何可以为镜?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我们通过作为中介的镜子里所见到的自己只是自己的影象,它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自己的它者、反映了自己相貌本质的它者。自我的认识实际上是必须经过作为它者的中介的反映(reflexion)才能实现的。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需要或意向决定不同中介的选择,例如,欲知自己的形象可选用镜子,如须知道肺部健康情况可选用X射线照相,欲知自己的历史处境与前程则须选用历史书等。因此,对于"以史为鉴"这种隐喻的意义的深入理解,实际上也是需要逻辑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以史为鉴     
不应漠视三十年历程所留下的宝贵经验财富. 著名远程教育家莫尔先生给<美国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2期写过一篇题为"历史研究难觅其踪"(Where is the Historical Research?)的"编者的话".莫尔先生说,在过去20年主要远程教育杂志所发表的文章中属于采用历史研究方法研究远程教育的文章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3.
镜象化是中国化史上一项独具个性的内容。其中《太平广记》的镜象故事就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化现象。本从“鸾鸟双鱼、阴阳和合——镜鸾与婚恋主题”,“耀通三界、光照天地——镜媒与神仙主题”,“镇邪去恶、降生吉祥——镜异与灵怪主题”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言小说中镜象化的类型及其化意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学习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明乎既往,即知现在之所以然,进而观察将来.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挥历史“以古鉴今”的功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文章呈现历史学科的一个本质属性,从素质教育和渗透教学角度阐述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并通过此种功能的发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要保持长盛不衰,新兴的社会阶层应该克制贪欲,不做财富的奴隶,正确地使用新制度焕发出的社会能量,引领平民百姓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之梦承袭并突破了前人梦描摹时的梦魂宗教崇拜之神学性思维模式,将虚构的梦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使梦文学成为映射社会文化的特异窗口,从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梦文学艺术发展序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广“难封”的客观原因是封建官场上的各种不定因素 ,但主要原因是其不谙官场政治、自负其能、心胸狭隘等。尤为重要的是 ,李广只是汉初战略防御指导思想下的名将 ,擅长防御作战 ,不适应汉武帝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所以 ,当卫青、霍去病等青年将领出击匈奴屡建奇功的时候 ,他却不知所措 ,以至败多胜少。后人对李广寄予同情 ,主要受司马迁感情左右 ,强调客观因素多于重视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简论毛泽东的农业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农业思想主要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增产粮食是农业发展的重点;政策和科学是农业发展的依靠;给农民物质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的关键;通过合作化,发展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构成领导者施政效应的要素 ,一是以法定授权为基础的权力性影响力 ,二是以领导者自身人格、品德、气质、才智为基础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历代有所作为的领导人 ,都重视领导风范 ,将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有机结合起来 ,并注意以非权力性影响力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