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浙江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有企业把“有男(女)朋友”列入招聘条件之一。原因是“情侣毕业生”心理稳定,频繁跳槽现象较少。也有的企业是想通过此种方法,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特别是女多男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媒体报道,香港的大学毕业生近几年不仅就业率创出新高,月薪也显著提高。香港各大学适应市场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功不可没。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功不可没个这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据了解,他们的做法是各大学均有“援助毕业生模式”。为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让他们的生活、眼界不局限在于大学里,大学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从社区和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3.
学历何价     
最近一位博士生取得香港的一些数据: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同一个行业,工资收入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目前工资最高的“投资银行”这一行,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入职工资最高的和最低的,可以相差将近13倍。这当然也包含不同银行之间的差异,但是即使在同一所投资银行,当高薪分析员的,和当基层秘书的,都是大学毕业生,但是工资可以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日前,宜昌市西陵区面向社会招聘25名小学教师的工作圆满结束。今年的公开招聘呈现两大亮点。 一是硕士本科毕业生争聘“孩子王”。来自华师、首都体院等10多个省市区的大学毕业生报名竞聘。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478名应聘者参加笔试,年龄均在28周岁以下,其中具有硕士及双学位学历的12人。  相似文献   

5.
最近,媒体报道中频频出现“硕士求职遭遇‘寒流’”、“大学毕业生身价进入‘调整期’”、“x大学毕业生求职更理性”之类的醒目标题,这与近一个时期新闻报道中关于技能人才身价不断上涨的热门话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首先,引起人们思考的问题之一是,技能人才的身价上涨,大学毕业生的身价反而下落,是不是说明我国人才市场对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与职业类学校(学院)毕业生的评价颠倒了?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显然不能怪市场,因为,市场对商品(人才进入市场也是一种商品)价值的评估是最公平的。除非有人为的…  相似文献   

6.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不是我们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读了那么多年书,能随便就找一个吗?”这是2006年3月北京某高校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杨建斌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小杨的话,道出了中国20多万硕士毕业生的心声。寒窗九年考上大学,本科四年后千辛万苦考上了研究生,又是默默无闻的三年。加起来,读了整整十六年书,才终于站在了就业这条门槛上,心里能不颤悠吗?本来“一朝学成,喜出门”,以为在无边学海里修身历练了可以栖高枝,可举目一望,却是由不得寒心。2006年,国内硕士毕业生高达20多万!加上那些拿了洋文凭回来的海归,硕士文…  相似文献   

7.
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对我们的启示厦门大学平川关键词:毕业生就业一香港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且大都能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毕...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省全面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石 《陕西教育》2006,(3):16-16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实行推荐免试免费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实行“3 1 1”的方式:前三年,取得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入学资格的学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签约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回到培养学校注册研究  相似文献   

9.
《师道》2011,(1):60-60
◇“大学招聘会”求职服务无效各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是每年大学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求职服务。近日,“人民网一麦可思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分析”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63%的本科毕业生接受过“大学招聘会”求职服务,其中有32%的人认为该项服务无效。(见《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0.
毛志成 《教师博览》2006,(12):22-23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随之便在重视“学历”的基础上强调“学位”。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至少还要获取个最低学位,即“学士”学位。然后,若有可能还要争取拿到“硕士”甚而“博士”的学位。于是,各式学位论文也就多了起来。比学历、学位更有“价值”的是职称。为了捞到职称也必须拿出论文,用此作为职称申报的前提。大学教师由助教升为讲师,由讲师升为副教授,由副教授升为教授,都要靠拿出论文。这样的趋势一扩展,中小学教师也有了“级”,如“一级”“高级”“特级”,等等。为了争取到相应的“级”,也必须先写出论文。在这里,“写”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职业》2004,(18):71-71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可是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 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日…  相似文献   

12.
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逐渐增长,校园招聘竞争也就愈发激烈,这预示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本文着重对“就业难”更突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析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正在从“精英”走向“大众”。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昌教育》2009,(10):35-35
中山市“大学生村官”招考首次出现“海归”的身影。这天上午9时许,两位分别毕业于瑞典于默奥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海归”硕士梁伟民、刘杰,快步走进中山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考试的笔试考场,他俩和东区另外125名大学生,同场竞逐该区3个“村官”职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的出现是个人、家庭、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大学毕业生“啃老族”问题,除了大学毕业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力外,还需要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进行制度改革,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一年里,香港“金领”北上“淘金”,“海归派”回流潮涌,“洋打工”现身职场,金融人才炙手可热等现象,无不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规范人才市场管理的法规,北京、上海、长沙等17个大中城市人才中心建立了网上联盟,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召开人才中心负责人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对人才市场现行体制进行改革等举措,都有力地证明了人才市场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市场化的轨道。然而,在人才市场满园春色的背景下,我们也无法忘记求职者捧着简历到处求职的忙碌身影和那一双双渴盼就业的急切的眼神。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推行以及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将更加严峻。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12万,比去年增加67万。有关专家估计,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将有64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端不上“饭碗”。但无论压力有多大,只要留心,肯动脑筋,总是能够找到办法就业的。现运筹进入2003年职场的10大攻略,提供给广大求职朋友。  相似文献   

17.
就业,路在何方——浅析大学生就业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已使毕业生就业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以前的香饽饽, 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单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就业难说明了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我国高等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而我国高校毕业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或“过剩”的程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其二,某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些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的“社会精英”、“依赖心理”、“待遇优厚”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从思维方式切入进行原因分析,论述大学毕业生应该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就业观,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有_段时间,“7万硕士及以上毕业生送外卖”“北大毕业生卖房”“双语硕士做家政”“985(高校)毕业生养猪”等消息甚嚣尘上,掀起了一番热议。“学历不值钱”的说法一时充斥各大网络媒体,人们纷纷质疑:数年寒窗苦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些岗位上能得到运用和施展吗?这样的择业入行,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