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受封之地。为谋求发展,他深谋远虑逐渐吞并周边多个小国。后其子武公助平王东迁,占领了虢、郐二国的十邑之地,定都在桓公经营的郑父之丘,即今新郑市所在地。50年后,郑国“初霸中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争霸战”。  相似文献   

2.
郑国是《左传》中记载较详尽的诸侯国之一。通过《左传》的文本,我们可以重建郑国的文化空间。文本中记录郑国的文字,显示出处于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的郑国人的生存处境及复杂心态;极具雄辩力的说辞记录,展示了言说主体的价值取向;《左传》文本中显示出郑国人某些学术观念;反映出郑国人在人格方面的自我修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描写各国女性纷繁复杂,而其中郑国女子却以其多样化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左传》中的郑女在父权与夫权的矛盾中、"非礼"事件中、婚姻选择中的参与不同,选择不同,命运各异,这不仅与郑国的历史风俗有关,也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伟虹 《甘肃教育》2010,(16):45-45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后人所认识的范蠡,多来自其助越灭吴的事迹。  相似文献   

5.
从迁谪诗看宋之问的精神归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被贬的诗歌可以看出来,宋之问的人格没有大的问题,在最痛苦的时候支撑宋之问的精神的是:一是对国家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一是仙佛退隐的思想。这使宋之问一面对朝廷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又在寄情山水和仙佛的安慰中得到解脱。但是佛老思想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只是一个意象,而不是一种精神,他的诗歌表现出来的还是深情之美。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其高超的建造艺术为世人所称叹。苏州园林的艺术性可以以中国画之"三远"构图方法进行艺术审美,符合中国画之"三远"境界。以"三远"境界来欣赏《苏州园林》,是对《苏州园林》进行美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迁淮边氏谱”(稿本)中摘录有关边寿民的资料,结合《泼墨图》、《苇间书屋图》的名人题咏以及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对边寿民的家世、生平等,提出崭新的认识。附论边寿民列入“扬州八怪”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佛学的重大问题在于对现实生命的超越,以求得永恒。而僧肇的《肇论》正是在对现实物质世界诸象的本质探索基础之上,提出了现实世界的万物(其中也包括人类自身)通过何种条件才能够得到永恒的条件。文章试图通过解析《物不迁论》中的时间观念来说明僧肇眼中的生死问题,从而完成对死亡的超越,达到佛家所说的"涅槃"境界。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对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的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损抑诸侯、宾服四夷。这一主张适应了当时的形势,为汉武帝解决即位以来所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诸侯坐大与对匈奴的和战问题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指导,从而为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里贾府有十二位女伶,她们在作品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与作品中其他类型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与个性。作者通过这些女伶展现了《红楼梦》的三重美学世界:即青春童真世界;现实世俗世界;形而上的艺术化世界。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一部大型汉语语词词典,但随着词汇学研究的深入,其书证晚出的现象便凸显出来,补充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的溯源和工具书的编纂不无裨益。《三遂平妖传》现存版本是国内孤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它反映的是明代早期白话,书中出现了一些比《汉语大词典》较早的书证,有的复音词用例还有比《三遂平妖传》更早的用例,我们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也稍作溯源,旨在为《汉语大词典》的溯源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典籍对《世本》作者记载情况较为混乱,今汇集文献中各家说法,分古史官说、左丘明说、刘向说、宋衷说等八类进行综析。其中,认为刘向本只是一个整理本而非注本,宋均为注者而非撰者,并推断《世本入一书的性质属于不断累加而成的总谱  相似文献   

13.
"三",一个简单又熟悉的字眼,在儒家重要经典《论语》一书中多次闪现,从其特定的"三"字语句中,体会其对为己之道、为人之道和休闲之道的人生理论的智慧与哲思,感受其在现实生活中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成果,对我们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夏明超 《文教资料》2010,(27):99-100
老子之道,生万物,法自然。身处各种欲望之困的人,只有通过致虚、守静,方能回到人之本真状态,找到生存之根。这对于当下人们从无根的飘零状态中寻求自身的意义、重建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岳阳楼记》是我国传统人精神的一个表征,是北宋庆历之际时代精神的聚焦,是一群在政治上遭遇迁谪厄运的士大夫高尚人格凝成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陆贽是后世公认的唐代继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后的贤相,其《论叙迁幸之由状》作于他刚充翰学的建中四年(783年),此状分析了造成建中之乱的原因,并针对德宗将其归之于"自古国家兴衰,皆有天命,今遇此厄运,虽则是朕失德,亦应事不由人"的托辞予以否定,指出天命由于人事,激励德宗谨修人事,恢复大业。从这篇奏状中可以窥见陆贽的引咎自责宽君圣怀、引经据典格君之非、循循善诱励君理治的事君之道。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阅读和阅读教学应努力追求三重境界。读懂作者当是第一重境界。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个平等交流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要读懂作者。任何一篇文章都毫无例外地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心血,作为读者,我们必须循着文字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这又是一个还原的过程,我们要准确无误地破译作者在作品中呈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最  相似文献   

18.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文化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中,曹雪芹将玉文化的精髓领悟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也看到"玉"已被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沦为统治阶级的至宝。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奄迁到了殷,此后历时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也没有迁都.对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其实,社会动乱和河患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盘庚迁殷以后,注重治理和保护环境,为后来商王朝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