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目标解读 有理数加法是算术数集扩充为有理数集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一种运算,它是算术数加减法的拓展与延伸.借助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及绝对值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以转化成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不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正负数、绝对值、算术数的运算、数轴等)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任何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这种发生、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3.
荣华 《吉林教育》2006,(6):50-51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工作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去获取知识,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性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的一项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特定的活动情境,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熟知的活动情景中建立起与事物的必要联系,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经历、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以获取积极的体验,形成初步的知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维 《考试周刊》2010,(31):74-75
课程改革向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本文通过课例展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教材载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能运用性质简化加法运算。”教材还指出:“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引人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看下面的例子①~⑥。”教材把6个算式归在一起说“一般地,我们有”,于是,用方框框出、黑体字印出“有理数加法法则”,最后举例解释法则含义及操作方法。对此,笔者有如下三点看法:1上述教学目标仅限于数学本身的“技术教育功能”,对其“文化性”很少体现。2.教材通过实例分析导入法则是好的,可为什么恰是6种情形?每种情形又仅是一个算式,…  相似文献   

7.
徐毅 《贵州教育》2005,(23):31-33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1.宏观上的数系扩展宏观上,是从算术到代数的一种和谐扩展;呈现方式是,利用数轴,结合实例,形象地来实现这种扩展:和谐扩展.一是扩展,二是和谐,主要体现在:(1)正数与零部分,法则完全与算术中的相同;(2)扩展到有理数后,基本运算律仍然成立;(3)扩展后的运算,仍然具有实际意义郾课本是通过如下的6个例子来实现它的:①向东走5m,再向东走3m,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m?②向西走5m(即向东走-5m),再向西走3m(即向东走-3m),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m?③向东走5m,再向西走5m(就是向东走-5m),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m?④向东走5m,再向西走3m(就是向东走-3m),两次…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 “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的音乐能力之一,但音的强弱、高低对他们来说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经历过程的空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用数学的思维去探索,用数学的模式去构建,以实现学生是数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有人曾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因此,数学概念教学要特别重视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一、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应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朱永梅 《教书育人》2013,(12):56-56
审视平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走上精讲多练,力求熟练掌握的路子,很少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大花工夫。其实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获取知识方法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体验是必须的。学生在活动中先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反思、提升,最后获得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6.
上课一开始,教师逐次出示三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6÷2= 12÷4= 60÷20= 学生一一口算,教师写上相同的得数3。 师:算这几道除法算式,大家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通过操作,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促使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这个角度分析本节知识内容,不难得知: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学生在有理数概念基础上遇到的第一个运算法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十分重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操作、数学讨论、数学观察的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20.
“数学化”体现了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数学化”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