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可以揭示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据此,可以把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看成是由教育主体(班主任与班集体)、教育对象(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校教育影响与群众影响等基本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的部分: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政治主观性试题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的部分。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政治主观性试题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因此,我们在解析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要素分析法进行审题与编制答案。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一般是:将各类政治主观题的背景材料和设问分解成若干要素,分析各个要素之间、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据此列出答…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制和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和课件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因素都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洁 《科学教育》2007,13(3):7-9
教学系统是一个多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整体。面对复杂性教学系统,它要求我们要从整体性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要把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资源有机整合,整体优化。本文就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协同模式。按照复杂性科学所揭示的原理,一个系统产生1+1>2的整体功能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协调、同步与互补。因此,协同模式的基本思路是:1合作所谓合作,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同感。无论是教…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2013,(11):79-79
学校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中的学生、教师、课程、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又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教学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用系统科学理论来考察教学系统,并指导其运作,可以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系统的要素及结构 按照系统工程观点,教学系统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复合子系统。该子系统可以看作是教师及其教授行为,学生及其学习行为、信息(包括学习内容、手段及媒体)、教学组织及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在它的运作过程中、各个要素都在发挥作用,且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与协调的。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程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等,它们是高校课程系统的核心因子。这些要素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协同或竞争使得高校课程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本文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高校课程系统要素间的作用加以分析,并阐述其自组织特性。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一个集合,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子系统、亚系统)以组成的整体。系统论中合理组合理论认为,“整体”是一个合理组合的“整体”,是系统中几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有序排列的“整体”。合理组合必然表现为各要素之间有层次有比例,无层次无比例则无序,无序则谈不上合理组合,无合理组合便不成为整体和系统,所以层次性是系统论的重要概念和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方法作为科学的方法,它有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结构——功能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系统或都存在于一定的具体系统之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单位,从一个学校到一个班级,乃至于我们每个具体的人,概莫能外。而系统内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优化系统功能实现系统整体的优化目标,就必须协调处理好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个要素和谐统一,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可见,若想目标实现、事业成功,和谐是关键。和谐校园要求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语文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重组,构成一定的层次,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语文教育系统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通指事物的各要素(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要素(系统),宏观方面如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等,微观方面如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管理、学生教育等。落实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促进教育各要素(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五个结合”:教育发展规模与教育发展质量相结合、普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抓好学校全面工作与抓特色工作相结合、对教师的任务导向管理与关系导向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发挥学生特长…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的。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在系统论看来,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一个系统,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任何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又是较低一级系统的母系统。总之,一切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系统既然是由小要素组成的,那么,系统的优化自然有赖于要素的优化。一部机器,如果组成它的零部件都是次品,这部机器的整体功能就很难优化;同理,一所学校,如果它的教师素质都很差,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这个道理用不着多说。但是,在教育管理领域,还有另一种现象尚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在四个矛盾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教与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通指事物的各要素(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要素(系统),宏观方面如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等,微观方面如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管理、学生教育等。落实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促进教育各要素(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五个结合”:教育发展规模与教育发展质量相结合、普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抓好学校全面工作与抓特色工作相结合、对教师的任务导向管理与关系导向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发挥学生特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石爱琴 《福建教育》2014,(10):30-3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系统理论的整体原理强调,整体功能是整体间各要素功能及各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的结构功能之和。  相似文献   

18.
<正>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  相似文献   

19.
“名师出高徒”。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从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看来,单有高水平的教师,还是不够的;学校教育要取得最佳成效,学校管理者还必须科学地把教师组织起来,建设一个坚强的教师集体。 现代管理科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不是随便凑合起来的,而是一个集合了若干个要素,为了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具有诸要素所没有的性质,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组成它的诸要素功能的总和。同样的碳原子,可以组合成松散柔软的石墨,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