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梵高是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倍尝艰辛。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  相似文献   

2.
画大师的画     
《特区教育》2010,(3):F0004-F0004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第一步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5):F0004-F0004
后印象派,或称后印象主义,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的后期。换句话说,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而是与印象派本质不同的、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一个艺术派别。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后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相似文献   

4.
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画家梵高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他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人们往往只看到其激情的一面,在其激情的背后,梵高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及掌握,却是充满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孙琳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2):40-43,52
梵高的绘画在色彩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是他众多绘画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梵高当时外部条件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并从色彩学的角度研究归纳了梵高色彩艺术的一些特征,以更深入地探究他在色彩艺术方面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6.
梵高是绘画艺术史上的大师,他从色彩把握、线条运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理念,为表现主义绘画开辟了新的道路。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梵高,应从梵高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他对艺术定义的界定、对现实与艺术思考,方能窥见梵高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的熊熊火焰,艳丽华美有力,同时又和谐优雅细腻;不仅是富有自然属性的植物,更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一生共作了11幅《向日葵》,据说有10幅散落各地,只有一幅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的《向日  相似文献   

8.
梵高《向日葵》 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油画《向日葵》的色彩是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绘成的,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  相似文献   

9.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是后印象派中的一员。梵高当过教师、传教士,后来对艺术的热烈追求让他成为闻名遐迩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     
梵·高 《初中生辅导》2012,(12):F0003-F0003
梵·高(1853--1890),倚兰后期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星夜》、  相似文献   

11.
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是一个对生活与艺术同样充满炽烈感情的画家,反对缺乏内容和情绪的纯色彩性的创作,用色彩和形体传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热情奔放的主色调黄色和他那近似疯狂的个性形成共鸣,唯有黄色才能得到充分的情感宣泄,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是梵高艺术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出生在荷兰的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1853——1890),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他短暂的一生也具有独特的色彩。梵高生长在荷兰一个小村镇的传教士家庭,由于家境困难,他16岁就去画店当学徒,后来他被画店解雇,1876年他曾去英国当过一段教师,又去比利时的一处矿区当过传教士,生活像无根的浮萍,到处漂泊不定。但是他始终不放弃对绘画的热爱,不管是住在多么简陋的房子里,他都要坚持画画。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10,(35):F0003-F0003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他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以及所谓“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相似文献   

14.
《想起梵高》是一篇贴在“明日论坛”上的网文,我一贯对网文多有挑剔,但对这篇杰作,却不得不被其所吸引、所感染,因而不得不产生共鸣,并为之称美。“愤怒出诗人。”是的,中国的历史制造了太多的“愤怒”,因而造就了无数优秀的文人墨客,自不必例说。而《想起梵高》一文则告诉我们,是“孤独”造就了梵高。文中说,梵高与十九世纪法国重在表现客观真实的印象派画家格格不入,而是力图用色彩来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精神与意识,因而,他被朋友、亲人、爱人所抛弃和鄙视,但他仍然执着地爱着自己,爱着生活,爱着他身边的人。那些被虚伪的世界禁锢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森特·梵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珠 《中学生英语》2014,(11):15-15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麦田上的群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相似文献   

16.
印象派与此前的画派相比,更注重艺术的形式,忽视艺术的内容。印象派画家是色彩的艺术家,在他们笔下,色彩犹如跳动的音符。色彩在印象派绘画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作为绘画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保罗·高更(PaulGal.1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分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高更的作品趋向于“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并往往充满具有象征性的物与人。在现代艺术史中,高更往往被拿来与梵高并论。  相似文献   

18.
吴玉宽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85-86,91
纵观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史,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人很多,梵高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一生是短暂而贫苦的,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但他却通过画笔,运用绚烂的色彩,将熟悉的人和物展示在世人面前,其每一幅作品都像一团团生命幻化的火焰。在梵高的艺术世界里,色彩不仅具有最直接的情感表现力,而且被赋予了更加神秘的意义,对现代绘画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波纳尔跨越了后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鸿沟,从印象派大师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对早辈大师艺术思想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综合性探讨的作用。他还从东方艺术中抽去他所需要的要素,色彩是他的艺术中心,通过奇幻性的光线和色彩表达了他那种真挚的情感。他是一位终生不渝的描绘内心世界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20.
印象画派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