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课件类型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结构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知识进行表征,将有助于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呢?本文从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知识类型来阐述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采用何种方法更有利于知识的表达、获取和运用呢?文章结合网站设计这门课程,主要从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知识类型来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知识表征理论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同声传译的过程是译员激活自身的语言、文化图式,运用同声传译策略,实现交际目的一种策略性过程。常见的同声传译策略包括信息重组、顺句驱动、简繁有度、因时而动、适时调整、适当预测等。这六种同声传译策略各具特点与作用。在现场同声传译实践中,译员正是通过恰当利用这些策略,顺利地完成了同声传译任务。同时,研究还发现,了解同声传译策略是将陈述性知识转换为程序性知识,进而自觉运用于同声传译实践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能力,对北京地区48名弱智 被试进行的表象训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整体训练后的清晰度和记忆成 绩均高于训练前的成绩,且差异显著;轻度与中度被试的清晰度成绩差异显 著;重度被试的记忆训练成绩均高于中度和轻度被试,且差异显著;高清晰组 的记忆成绩训练前后差异显著,低清晰组则不显著;说明表象训练技术对提 高弱智儿童的表象清晰度和记忆力是有效的,清晰度越高,对记忆提高的帮 助越大。在教学中,应加强和应用此项技术,提高认知能力,开发其潜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梳理了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研究现状,并试图从知识可视化与视觉表征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涵义及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对视觉隐喻本质涵义的阐述中,结合隐喻学将知识可视化中的视觉隐喻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类型,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知识可视化中的视觉隐喻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恰当运用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并非孤立的单位,而是符号的系统。根据视觉形式分为表层形式和深层形式,可以分别阐释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特征。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表层形式为色彩、线条和大小等材料因素,深层形式为线性结构、循环结构、圆形结构和网状结构和隐喻形式等空间关系。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设计中,需要构建视觉表征的结构关系,展现内容性元素;应用线条、色彩和大小等材料因素,发挥修饰性作用;文字符号与视觉形式结合,明晰所指代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信息、知识呈现的可视化趋势正改变着学习者获取知识和学习语言的方式。视觉学习已成为外语学习者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外语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输入、互动、输出中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媒介,遵循学习者为中心、输入情景化、教学环境视觉化、知识呈现可视化、语言输出互动性五个原则,采用吸引、讲解、交流、展示、互动、创造、反馈、评估的策略,将视觉化教学策略融入到外语教学中,有助于促进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9.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wo heavily funded initiative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have been founded on two very different and seemingly conflicting (if not antithetical) visions of education. The first, the Australian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 (AVEP, 2003–2010) enshrines what may be called an ‘embedded values’ vision of education; the second, the National Assessments Program-Literacy and Numeracy (NAPLAN, 2008-present) enshrines a ‘performative’ vis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unpack these two seemingly conflicting visions and to argue instead for their possible consilience, bringing together apparently incompatible phenomena to coalesce into a single, more expansive vision of schooling. Agains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hat gave rise to AVEP and NAPLAN in Australia,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visions of education rendered in these abrupt policy shifts are vestiges of a history of dichotomous and dualistic thinking in wester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Underpinning this dualism is a fundamental schism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and a Cartesian separation of mind from body that can no longer be sustained. Our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cognition, the ‘intertwined’ nature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combined with a philosophy of mind that does not dissociate propositional knowledge from the disposition of the learner, points to an alternative vision of education. A vision that is thoroughly values embedded, concerned with the educational wellbeing of each child, while also giving value to and prioritising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 and the intellectual liberation these can offer each and every child.  相似文献   

10.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内容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知识可视化中更多探讨视觉表征具有可以表达什么知识内容的功能,却没有根据知识传播的属性,探讨视觉表征如何表达知识内容的方法。为此,文章考察了视觉表征与知识内容的关系特征,并根据信息科学中知识的属性与分类,探讨视觉表征内容的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知识以及选用课外的文化素材和安排合适的小组活动,传授必要的语用规则等策略为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点拨和渗透,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辨析中西文化的差异,以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然而对于教学技能如何获得和运用的认识却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入手,应用ACT-R理论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研究成果。在其框架下对教学技能的获得和运用阶段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和教育领域符号应用本体的教学理念逐渐走向教育实践前列,使“读图”和“知识视觉表征”成为高校平面设计课程内容呈现的一种内在需求。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三个方面,文章以平面设计课程内容的封装与意义阐释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三个领域的知识分类加以梳理比较,构建平面设计课程知识分类的四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视觉表征的方法与机制,旨在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研究开拓出新的空间,以及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一种理论资源和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技能之间迁移机制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西格勒和安德森的“共同要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两种技能之间发生迁移的条件 ,是它们之间必须共有相同的过程性知识。这一观点忽视了陈述性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 ,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批评。单独考虑过程性知识或陈述性知识 ,都不能有效地解释技能之间的迁移。两种技能之间是否存在迁移 ,受到过程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对陈述性知识的精细加工、对过程性知识的精细加工、被试认知能力 (先前知识、认知水平、元认知水平等 )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commentary on Brayboy and Castagno’s paper, published in this volume, we discuss, on the one hand, many points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ir proposal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schooling for indigenous youth and El-Hani and Mortimer’s proposal of culturally-sensitive science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focus on a key disagreement, not only with Brayboy and Castagno, but with a whole body of literature on multicultural, postcolonialist, postmodernist education. The main point of disagreement lies in the fact that we are not sure that to broaden the concept of science so as to talk about “native science” or “indigenous science” is indeed the best strategy to attain a goal that we wholeheartedly share with Brayboy and Castagno, to value other ways of knowing for their own sake, validity, and legitimacy.
Fábio Pedro Souza de Ferreira BandeiraEmail: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体育电化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揭示其存在的资料陈旧、缺乏层次、目的性差、设施缺乏及其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希望能为 2 1世纪电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知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发展理念,对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的数字教材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基于教学场景化的发展及其与知识类型、知识习得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数字技术与课程陈述性知识"融合"的技术架构及相应规则,即数字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相同的标准、能够与普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区分而形成数字教材的专用资源、能够形成灵活的知识供给系统以适应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等.据此,要对知识的数据化进行源头治理,要形成专职于数字教材建设的开发队伍,要深刻理解数字教材的本质.此外,数字教材应用中也有专用与通用资源的数字化关联问题、应用异化问题等等,提供给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基本理念,基本环节,以及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做法,讨论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现代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大类,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我们将数学知识分为结果怀知识和过程性知识2类,其中结果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怀知识。因而,数学理解应指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理解。图式的获得、产生式系统的建构、关系和观念表征的完善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理解、过程性知识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知识可视化是运用各种图解的视觉表征手段来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讲解抽象、实验设备短缺,且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知识可视化解决方案,选择了知识地图、思维导图、Sniffer、OPNET、PpacketTracer作为《计算机网络))知识表征的工具,并介绍了相应的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