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在各类题型中往往会出一些具有“隐含条件”的试题.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的背后,即使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也极易被忽视,从而造成解题出错或解答冗繁.如何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丽 《中学理科》2007,(12):57-58
在许多物理题目中,题目本身除了有较明确的已知条件外,还常有一些不引人注意、易被忽视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题目的解答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儿姑且称这些条件为隐含条件.面对这些题目,很多考生深感“条件不足”而一筹莫展,于是隐含条件在题目中将成为这些学生的“神秘杀手”.在这类题目中,这些“神秘杀手”就在跟学生进行着“捉迷藏”,若想把这类题目轻松的拿下,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把“神秘杀手”给“捉”出来.那么,物理题目中的“神秘杀手”在哪里呢?我们又怎样去“捉”它们呢?这儿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常见几种出现“神秘杀手”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以来,为了顺应课改要求,一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定义新的内容,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并根据题目引入新的内容解题的新题型——“新定义型”试题便应运而生.为了让大家对“新定义型”题目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就两个“新定义型”题目进行探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发现了一道既陈旧、又新鲜的物理习题.题目大意是:“一人家有前后二门,现要求装一门铃,前后门都要有开关,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电路图.为了区别是前门来人还是后门来客,电路图该如何改进?” 我说它陈旧,是因为它源于老的初中物理课本.说它新鲜,是因为连续二年我校初二学生在练习这道题目. 他们的答案如图1、图2所示.图1表示前后门都有开关,图2表示改进后的电路图. 上述习题难度确实很大.从“一人家要装门铃”可看出这是一道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的标准应该是能否按图施工,使之满足题目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教学中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要把作文写好,必须重视学生的各种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写作能力?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能力。即“深入地思考题意,理解题目写作范围,揭示作文题目意义的能力.”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思考:一是题目要求的内容,二是题目要求的范围,三是题目要求的重点,四是题目要求的体裁,这是写作的第一步. (二)立意能力.即确立文章主题的能力.“文以意为先”,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取舍,结构如何安排.语言如何遣用,表现手法如何选用等等,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加以…  相似文献   

6.
“练后思”即做完一道题目后,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取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弄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如何去做”.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练后思”呢?通过以下一道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掌目的:1.通过复习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2.通过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3.结合有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掌重点、难点:20以内加法表的排列规律。教掌过程:一、回忆题目,揭示加法表1.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在20以内的地位加法中,9加几的题目有哪些?要引导把9加几的题目全部都说出来,并且按顺序说。2.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分步回忆8加…  相似文献   

8.
“新定义”题目,就是在现有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并运用它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由于“新定义”题目形式新颖,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特别能够考查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近年来,成为考试的又一热点.在处理此类题目时,应先准确理解定义,然后依靠定义来解题.下面选取几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杂采生辉     
商考语上海卷审题专家:高考作题应当是开放性的.能够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叉不能考前让考生“精题”有备而来,因而题目越采越难出。我们命题组准备了好多题目。为何选“杂”?最主要的是猜不到. 今年由于“非典”疫情,不少老师在复习时引导学生准备了这方面材料,命题组有意回避,就是体现了高考公正公平的原则。当然,也有考生会转弯抹角联系“非典”。“杂”的今义很多,可打开学生思想的天地.引导学生知识面广,活学,关心社会、生活。 作题的提示语简明扼要,引导学生尽快入题.[编按]  相似文献   

10.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内容很少,只有两个问题,是最简单的方程题,如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象这些题目,小学生不用方程也能解决,初一学生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一节课,做老师的可为了难,如果仅仅把这两个题目让学生做会,似乎课堂的容量太小.因此有老师A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了许多这一节里没有的知识,诸如什么叫方程,何为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如何检验,等等.这样一补充,就显得课堂内容充实了许多.而老师B是这样处理的:他抓住了题目中的“到”字做起了章,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的这一建模的过程,而这恰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课堂上教学内容看上去不多,但学生的思维密度很大,  相似文献   

11.
加强教研.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我校开展课题研究有一年多了.我科组开展课题研究的题目是:“重视题目点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初接此课题,既感无味,又感疑惑,点评题目.真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吗?近年来,数学题型千变万化.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千方百计地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展开合理想象,大胆进行创新.初中一些课后练习中设置了“续写”题目。而这类“续写题型”的写作,不少学生不知如何下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把握好这类题型的写作,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考试题及高考模拟试题大量涌现出一系列“新定义”试题,对学生而言,这“新定义”题目解决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曾学红 《四川教育》2006,(10):29-29
[案例] 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在就课题质疑时.大多数学生都围绕“是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等提出问题.唯独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是要经人同意的.而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我认为题目应该是‘草船诈箭’或‘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搞闹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实施学法指导。一、教学生会“听”,培养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教师要教会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教会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它们的数量关系式。通过这类练习,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教会“听”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  相似文献   

16.
设计型电学实验题是高考实验题中的热点题型,也是一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题目.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只要能做好如下五个步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选择好合适的实验原理;2.设计好合适的电路;3.选择好规格合适的实验仪器;4.选择好滑动变阻器是接分压式还是接限流式;5.选择好“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册     
18 一夜的工作〔题旨说明)1.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从题目本身的内容来 看,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出是 “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内容,得出“劳苦”与“简朴”的结论,这里要着 重培养概括与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二是要求细读课文,能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这样一概括归纳,一具体叙述,既让学生熟悉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在读书方法上提出了要求,而且把“内容”与“表 达”紧紧融和在一起,避免了肢解式理解 的弊端。2.第二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题目…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对待学生解错题目的问题上,不仅要对学生宽容、善待、接纳.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错解”是一种资源,应奉之为圭臬.应“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2004年的考卷有可能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熟语”将作为考查的内容。所谓“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做活马医”等,它比成语的范围广。今年对古文阅读的考查在题型上将有所调整,即将古文阅读的5道选择题减为4道.增加古文翻译的文字量和题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举手的故事     
故事一:数学课堂,老师让学生一起做判断题,老师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表态:对的举左手,错的举右手,一学生惶恐.师问其故.生曰:“我不知道哪是左手。哪是右手……”众生大笑:看着孩子一脸的诚实,老师微笑沣说:“噢.这不要紧,你这叫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