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第一部成熟的悲剧。《榆》剧是一部充斥着各种欲望的家庭伦理悲剧,剧中人物有现实与古希腊神话悲剧的原型。奥尼尔在剧中刻画了三位女性,表达出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也对具有反叛精神的爱碧形象进行了颂扬。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直把同情都只局限于情感、心理的范畴,从而难以实质区分开同情与怜悯,并长期把两混用了。本认为,以“行动”区分开同情与怜悯,其意义在于可以超越现代社会的冷漠处境。  相似文献   

3.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中讲述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书中,人间的同情和怜悯,都已近于理想世界。笔者不禁感激起作者来,他让笔者找到这个完美的爱育教材,让笔者对爱的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作者福克纳对主人公爱米丽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表现出无尽的同情和怜悯。从女性主义视角,包括社会、家庭和婚姻制度三个方面对爱米丽的悲剧人生进行解析,从中可以看到南方非人道的道德观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控制、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5.
从妇女问题的视角看,《红楼梦》是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妇女问题的百科全书。它抒发了对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的极大同情和对残害妇女的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一种崭新的妇女观、恋爱婚姻观和婚姻道德观已在《红楼梦》中萌生。 一、万艳同悲与女清男浊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全书反映妇女问题的总纲。金陵十二钗,全是“薄命司”中人: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茶,名“千红一窟(哭)”;饮的酒,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探寻红楼人物的"诗意空间",就必须将《红楼梦》当成少男少女用血和泪铸成的青春史诗,去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去倾听他们的歌哭心声,为他们的毁灭(沁芳)一洒同情之泪,同时必须明白"正邪两赋说"是理解红楼人物(贾宝玉、王熙凤等)的关键所在,进而才可以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样就为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提供了从人物性格的发展中来全面地理解、看待人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评价标准的新观点,以使学生充满期待地读完《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辅导》2023,(29):25-36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且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宝玉和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相似文献   

8.
对于《红楼梦》,我们并不陌生。初次读它的时候,我还太小,对其中的爱、恨、情、愁,还不懂。记得当时的我,为林黛玉的死哭上了好几天,甚至痛骂作者没有人情味,于是它被冷落在书架上,好久好久。现在我长大了,重新拾起这本书,再来感受一次其中的每个故事,我慢慢觉得——黛玉的死是最好的结局。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表  相似文献   

9.
一、《爱与同情》与情感现象学1、《爱与同情》简介。《爱与同情》原名《心灵的焦灼》,是著名奥地利籍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1938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唯一的长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情节很简单的故事:奥匈帝国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下肢瘫痪的富家少女艾迪特,因同情而常去陪伴她,终使艾迪特心底萌生了爱情。霍夫米勒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比较《红楼梦》与前代的优秀戏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里的女子之美与崔莺莺、杜丽娘相当,但个性化和真实性胜之;《红楼梦》里的女子在个性化真实性方面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李瓶儿相当,而在人物美上远胜之。可以说《红楼梦》的女性形象总结了前代优秀作品的优点,而又舍其不足。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和作者曾在实际生活中和女子长期生活在一起,观察体验颇深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读者,对袭人都没有好感,也谈不上对她的同情。大家都鄙夷不屑,骂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这是《红楼梦》问世以来向无异议的。现在,金实秋同志在《倘有取舍,即非全人一对袭人评论的异议》(见《北方海丛》一九八○年第四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中提出异议了,他认为“这是不公正的评价”,因为袭人身上,“也有着不轻易表露的、没有泯灭的潜在的反抗性。”下面他举出了三件事来证明这一论点。我认为这三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失误原文】我读《红楼梦》一考生从认识字起,我就抱着一本大字典啃《红楼梦》。爸爸深知,女孩儿家对《红楼梦》有种天生的迷恋,因而这本书成了惟一一本经爸爸许可,初中前就可看的“禁书”。小时候,还幻想着能有林妹妹那样的才情与灵秀,长大后,才知在爸爸疼妈妈爱、快乐单纯中生活的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林妹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美好的,遇到有人问我,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谁,我总是笑而不答,结果对方总会说“:你一定喜欢林黛玉。”是的,我一直喜欢林黛玉,甚至认为她是爱使小性子的美人。(黛玉之美,美在何处呢?也许是一种人性之…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老头》的研究一直主要是从父爱及父爱的悲剧等角度来谈,但尽管高老头的爱已经深入骨髓,但他到生命的末尾也没有得到女儿的同情与怜悯,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女儿的不"来"?本文笔者试图从女儿不"来"的缘由入手,从高老头自身来分析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失败父亲。  相似文献   

14.
我在《浅析〈红楼〉的思想内涵》(见《北方论丛》1998年文史哲专辑)一文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象征明君与贤臣。从情与文化命题的角度,即从宝玉黛玉的待人情感和反对程朱理学两个方面,指出“社会黑暗的主要原因在于运用程朱理学,而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昏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部旷世奇书里,依据人物的精神境界的不同,创造了宗教境界、审美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四种生命境界1。《红楼梦》中描写的四种生命境界,来源于人物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但对此,作者的态度又是十分明朗的,他并不全部赞同,而是有褒有贬。那么作者的倾向何在呢?我以为宗教境界作者是赞同的,审美境界作者是欣赏的,对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作者是同情和谴责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倾向呢?那就要从《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心态来分析。我认为《红楼梦》的主题就是表现了一种生命情绪和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终极思索。《红…  相似文献   

16.
江月(湖北)嘻嘻姐姐,我是个四年级的小女孩。放寒假的时候,我把姐姐的五年级语文教材借来预习,里面有篇《暮江吟》的古诗。其中有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为我弄得不是很明白。什么要说那天夜里很“可怜”啊?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可怜”这个词。在不同的情景中有着不同的含义。首先,和现代汉语一样,它有“值得同情”的意思。如白居易的《卖炭翁》里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可怜”就寄托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怜悯;“可怜”也可作“可爱”的意思。就像你提到的这句古诗“可怜九月初三夜”,作者用“可怜”一词描述了“…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对于咱们高三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后宫被冷落了的妃嫔,想与“习题”、“参考”性这些红得发紫的宠儿相比,真是异想天开。可我这个“冒牌万岁”偏偏喜欢与她们混在一起。我是个标准的乐天派,爱在百忙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瞒着老师,背着父母,悄悄与“闲书”为伍。看看这,摸摸那,人生一大快事也!我爱看名著,常与它们打得火热。我同情于连悲惨的结局,爱回味红与黑的多次重叠。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行动更是让我百看不厌。比起以上这些,《红楼梦》中纷繁芜杂的“满纸荒唐言”最是  相似文献   

18.
读《一碗阳春面》,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紧紧地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引起我们情感的不断变化,由惊讶到怜悯,由怜悯到同情,由同情到关心,由关心到尊敬;同时,我们思考的对象也发生变化,由人物转向我们自己。于是,在无形之中我们的精神境界便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兴奋和愉悦之情。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于我们高三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后宫被冷落了的妃嫔,想与“习题”“参考”这些红得发紫的宠儿相比,真是异想天开。可我这个‘盾牌万岁”偏偏喜欢与她们温存一优。我是个标准的乐天派,爱在百忙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瞒着老师,背着父母,悄悄与‘阐书”为伍。看看这,摸摸那,人生一大快事也!我爱看名著,常与它们打得火热。我同情“于连”悲惨的结局,爱回味红与黑的多次重叠。“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行动更是让我百看不厌。比起以上这些,《红楼梦》中纷繁复杂的“满纸荒唐言”最是有味不过。我喜欢探着直率的性格,尤其是给王…  相似文献   

20.
歌名歪封     
斌1.《不要骗我》(张惠妹) —《不骗你》(陈小春)2.《我不要》(徐怀钮)诊. 一二戏瘾来称佳么5.《怕黑》(周华健李《胆小鬼》咏琪)6.《别爱我》(郑中基犷骂器(杨铎馨〕-;俪器‘0·嘎馨界下雪了吗笋几(周亮都不要龚_3.《想和馨瓢》、。长学友如一滩没时间》(莫文蔚)州浦…!一一《没有》(陈慧琳)1 1.《我是谁》周华健)4.咖豹犷、嵌救我吧》(陈小春) 杯竿饭戮不管》(陈慧琳)犷一一《我是女生》(徐怀钮) 户、︼曝1舞珊黝禽拿肇肇嘟肇纽拳曝12.《除了爱曳、还能爱谁》蔗夏法餐摹黔肇谬珍缈娜翻{麟岭 一一《妙妙妙》〔徐怀钮)- l9.《别再来找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