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 《今日教育》2010,(4):31-32
前面的两个案例反应了当今家长对待幼儿学习问题上的矛盾心理。那究竟是让孩子“学习成长”还是“自然成长”呢?这还得掰开来看。我们先来看看“学习成长”。幼儿时期(3-6岁)是儿童各种心理能力发展的快速时期,在这个时期内,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教师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出现无力感与疲倦感.本文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证实,"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教师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现象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突出特点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反抗期。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4.
孟广义 《家教指南》2004,(12):47-48
“第二反抗期”一般指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深为反感,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反抗。有的学者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则把它称作“为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战斗的”的时期,或叫“心理烦恼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很有必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第一反抗期的出现是幼儿的生理、心理成熟发育的必然结果,是幼儿发展行为品质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成长进步的标志.但大多数家长对幼儿第一反抗期特点、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幼儿教育的过分娇惯或粗暴的教育方式.由此,正视幼儿第一反抗期,家长应采用理解、完善或软处理教育策略,变幼儿的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高校纷纷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探索.大连工业大学自2018年开启主题为"大学生团体心理成长支持计划"心理实践课,它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团体心理技术的搭配与组合,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大学生素质提升"心理套餐",该课程打破了仅仅依靠单一团体心理技术的局限性,实现了心理差异化需求100%全覆盖.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个性化"小团体心理课程是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修己以安人     
其实有的人的心理并没有随着年龄成长,心理年龄在某一个阶段已经停止成长了.就像知识一样,从小到大要不断地学习,心理成长也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巩固练习的,是要不断修炼的.  相似文献   

8.
正家长困惑:我家孩子四岁,男孩,死活就听不进大人说话,不管骂他打他都是无所谓的样子,在幼儿园,他根本不参与集体活动,就是自己瞎玩儿、乱跑。此外,他还很爱威胁大人。专家支招:您好,您孩子的情况,是处于反抗期孩子的正常表现。"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看到这句话,我觉得您应该感到欣慰,这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一向乖巧、合作、听话的孩于,变得不那么听话了,时时处处有了自己的“主见”,有时他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可还反抗我的管束。我知道,这可能是他开始进入第一个“反抗期”的缘故,因为他的年龄是2岁9个月。对于孩子的反抗行为,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心理成长是成长主体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维度,它影响主体的心理建构和独立主体的最终形成.心理学上的成像是在他者作用下对自我幻想的认同,是主体形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犹太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心理成长和主体建构过程中经历了对三重镜像的认同过程,即“镜像时期”对母亲镜像的想象性认同、后“镜像时期”对父亲镜像的拆解性认同以及对“象征父亲”的符号性认同.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的误区.王锦、曹荣清的研究指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进行性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性教育的关键期是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期,抓住这两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性教育,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玛丽·考尔德伦博士指出:"对于性教育,可能持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尤其是5岁以前,由父母或其它有关人员进行.这一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2]因此,适时、恰当的性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6~12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不仅是孩子身高和年龄增长的黄金阶段,更是他的心智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看到许多孩子在这一阶段由于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得当而出现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本文主要探讨孩子成长的真正内涵,家长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奏响孩子成长的"三部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它一定会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14.
人自诞生起,就具有巨大的内在成长动力,而心理的成长是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的.众所周知,心理的成长要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表现大约有两个时期,即心理热切期和心理契约期。构建顶岗实习期学生心理支持系统主要建立学校学生职业发展心理服务系统、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顶岗实习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的运作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解决相应问题,实现相应的功能。通过三个阶段的心理成长,三个方面的心理服务,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以及和谐的社会人三个层次的转变。在运作中,学校、企业、社会三方承担不同的角色,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为避免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青春期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反抗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家长手足无措,令教师头疼不已。笔者做了八年的初中班主任,面对青春期的学生从一开始的迷茫到现在能非常好地和他们相处,真的有很多的心得和体会。学生一进入初中,就陆陆续续步入了青春期,作为初中班主任首先要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有冲劲的一个时期,也是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的一个时  相似文献   

18.
何旸 《母婴世界》2011,(9):90-91
宝宝到了3岁左右,行动和思维在逐渐成熟过程中,此时期的宝地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了一定的见解,有时大人要他这样做,他却偏不这样做,家长们就会担心,这是不是宝宝的叛逆心理?其实,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心理上称之为“第一叛逆期”。  相似文献   

19.
"闲"作为一个心理情绪--生活状态意象,在宋词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这一意象包含四个层面:其一,闲淡雅致的美人姿态;其二,洒脱闲散的人生情趣;其三,壮志难酬的孤愤情怀;其四,悲观厌世的末世情结.这四个层面分别体现出不同时期宋代词人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9,(2):60-64
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在叛逆中收获成长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春期青少年的特点:既颓废没落,又淳朴敏感,对成人世界的恐惧使成长生活变得郁闷和焦虑。小说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青涩和苦恼[1]。这是两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一个从青少年到青年的成长;一个是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历程。两个孩子相差四岁,进入各自不同的成长发育期和不同的心理成熟期。"我"的叛逆期刚过,"sucker"的叛逆期又来了,"我"作为过来人对"sucker"是体会理解的,但又比较困难去驾驭"sucker"。因为"我"在叛逆期使用的冷酷伤人的那些话刺激了"sucker"的心理,加速了"sucker"的叛逆期的到来,这让"我"因此感到内疚并期待"sucker"能相对顺利地完成他的叛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