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老年人体育意识与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体育意识较好,体育价值多为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体育锻炼行为整体可观。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对老年人体育多做宣传,或体育健身方法的指导工作,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多为老年人创造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氛围。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晨晚练点锻炼者的基本情况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因素对晨晚练点锻炼者体育行为的影响,为具体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马芜铜(马鞍山、芜湖和铜陵)城市社区体育晨晚练点的组织管理状况、参与主体状况、活动状况、场地经费状况、指导者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旨在为今后马芜铜城市社区体育晨晚练点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06)数据进行二次资料分析,发现不同教育程度、职业的管理位置、居住空间城市老年人的健身锻炼情况有显著性差异。退休前不同的技术职称等级、行政级别、所在单位不同等级、不同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社会经济地位主观认同的城市老年人对是否锻炼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年龄没有成为区分体育锻炼行为差异的变量。应用社会分层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社会客观位置与锻炼行动之间存在"结构化"关系,具有追求健康、非生产性、炫耀式休闲特征的身体锻炼行为成为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用来强化社会地位群体的边界。研究进一步对体育部门职能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晞 《体育世界》2009,(8):77-79
对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人口比例较高,活动频繁,活动时间长,活动方式呈现多样化,活动项目与形式带有明显年龄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征。同时因地域设施等条件不同,对体育知识认识程度及体育技能,体育消费水平也呈现出其水平有高有低。无专业组织指导与体育健身锻炼环境是影响城市老年人健身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内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和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老年阶段解剖生理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参加运动锻炼对增进身体健康、预防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提出老年人在运动锻炼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陈福亮  杨剑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87-990,983
对锻炼心理学领域构建的锻炼行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阐述了每一个锻炼行为模型的优点和缺陷之处。锻炼行为模型的构建对锻炼心理学的发展都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制定体育锻炼干预措施可提供理论性参考知识。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省60~69岁城镇老年人锻炼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辽宁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度和运动强度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为全民健身在辽宁省老年人群中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发现:新疆城市晨晚练点的人数民族、汉族锻炼者在性别、年龄、职业、锻炼时间和强度、锻炼项目、体育消费和参与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疆城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探讨,对老年体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时尚球类》2006,(1):61-61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尤其要注意科学适量,确保安全。我国运动医学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五戒”:  相似文献   

13.
王晨 《武当》2014,(4):61-61
人老防衰,延年益寿,需要讲点四季养生学。根据早春气候多变,病菌丛生的特点,为防止春疾,确保健康,老人户外的春季锻炼应注意下列事项:  相似文献   

14.
锻炼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锻炼行为理论的研究源于20世纪50年代有关健康行为理论的研究。目前为止,健康行为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应用健康行为理论模型研究锻炼行为,使锻炼行为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研究理论模型己经应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锻炼行为。国外健康行为理论在锻炼行为领域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我国关注健康行为的专家和学者也在不断的引进这些国外的理论不断进行本土化研究。此文试图以国内外锻炼行为理论的发展述评为媒介,为国民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提供必要帮助。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15-419
目的探讨锻炼投入在锻炼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 2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锻炼动机量表简化版、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锻炼投入的活力坚持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β=0.49,p<0.001),锻炼投入的专注满足(β=0.32,p<0.001)、价值认知(β=0.19,p<0.001)、参与自主(β=0.19,p<0.001)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力坚持、专注满足、价值认知、参与自主。  相似文献   

16.
张熙  易文波 《体育与科学》2011,32(6):99-102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足球运动员进球庆祝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进球庆祝行为不仅是运动员情感的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球员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指出职业足球运动员进球庆祝行为的历史演变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足球运动员进球庆祝行为作为现代足球激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运动员展现自我的特有方式,而且还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展示舞台以及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与商业目的推广的重要载体。球员的进球庆祝行为必须在符合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的基础上,以充分展现球队群体的凝聚力以及符合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为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运动鞋作为运动的辅助装备,在提高运动感受的同时,还起到了重要的危险防控作用。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很多的项目都有其专属的运动用鞋,而广场舞运动并没有一款完全针对其运动特点所设计的运动鞋。当下,广场舞运动已经成为老年人最热衷的健身活动,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而长时间穿着不科学的靴子进行广场舞锻炼,不仅达不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病,因此设计一款专为老年人进行广场舞锻炼的专业用鞋,不仅可以有效防患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锻炼中可能造成的运动性损伤,同时也会促使广场舞运动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取样法时间纵贯研究设计,采用量表在693名青少年中初测行为意向、锻炼技能及锻炼活动等变量,4周后复测行动计划及锻炼活动等变量,检验锻炼技能在青少年锻炼行为意向、行动计划及锻炼行为间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锻炼技能、锻炼行为及行动计划等变量间性别差异显著;行动计划是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间的中介变量,行动计划的中介效应受锻炼技能变量的调节,掌握锻炼技能者随后锻炼活动多而锻炼技能少者,锻炼活动少;被试性别及初测锻炼行为是复测锻炼行为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高翔 《体育世界》2013,(4):20-2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9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等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图较强,但其行为受时间、环境、资源、技能等的影响较大;女生缺乏体育锻炼意图,且过去行为习惯是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76-80,1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3.3%;女生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6.1%。45.0%的男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1~60min;55.5%的女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内。32.4%的男生已经坚持锻炼了1~6个月;52.7%的女生坚持锻炼的时间不足1个月。以上3方面,男女生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友伴锻炼和单独锻炼是大学生主要的锻炼参与方式;65.7%的男生会将大球类作为锻炼项目,49.8%的女生则喜欢跑步锻炼;选择下午课外时间锻炼的男生人数比例最高,为37.0%;选择晚上时间锻炼的女生比例最高,为27.3%;多数人选择校内室外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人数比例高达57.7%。③69.4%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以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小器械等物化的体育用品。④从主观总体而言,学业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没有喜欢的锻炼项目、锻炼场所拥挤不方便、锻炼相关知识掌握少、怕累及从众心理等是大学生不良锻炼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