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在单元习作中尝试编童话,在《语文园地》中学习用改正、增补、删除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边读童话边预测,进一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尝试顺着情节猜想。课外,学生阅读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稻草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书籍,交流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对于续编童话故事,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习作起步阶段,学生要顺着情节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仍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 教学目标 1.以“兔”展开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2.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试着把童话编得有趣、清楚。 3.激发创编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习作快乐,并能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  相似文献   

3.
开展童话习作训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中学习方法、积累语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通过读写结合进行童话故事的仿改续编,通过阅读童话绘本创编故事,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童话创作、自由创编等。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设计理念】童话故事以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语言和揭示人间真善美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少年儿童的心。通过本组阅读教学,孩子们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深切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以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写童话这些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分层、渐进式地进行教学,依照学生的思维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流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童话的能力这一目标。本次习作,还要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从而激起他们进一步进行创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习作的实际能力出发,通过让学生阅读童话、编写童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阅读童话成为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点;合理把握学生阅读童话兴趣的发展水平:创造阅读的条件、掌握编写的方法、关注兴趣发展的差异;师生参与体验童话故事的创作乐趣;以公正的评价保护学生编写童话的信心和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1):27-28
文章从"童话"习作的特征、"童话"习作的过程和"童话"习作的归属三方面阐述了对童话习作的一些看法。从合理选材,创设情境绎精彩;驰骋想象,给其自由笔生花;教给方法,水到渠成情自真;联系生活,童话故事表真情;激励评价,呵护兴趣激潜能五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在通话教学中的一些点滴经验,并试图通过"童话"习作,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教给他们写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次口语交际是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活动,此时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本次——讲童话故事比赛这一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读童话、讲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感受童话的魅力及讲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目标1.以"兔"展开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2.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试着把童话编得有趣、清楚。3.激发创编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习作快乐,并能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大胆的想象,创编的  相似文献   

9.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选择动物编童话。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指导:我们读过很多童话故事,那你知道什么是童话吗?回忆一下你记忆闸门里那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你会发现,童话是按照我们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童话一般篇幅较长,情节上富于幻想,往往蕴涵着生活中的道理。它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拟人化童话,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中的“人物”;二是人物童话,即以普…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园地七》安排的习作内容——让学生编童话。童话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许多学生都是听着童话、看着童话渐渐长大。童话伴随着他们走进  相似文献   

11.
一、习作内容编写动物的童话故事是人教版小学第五册“积累·运用四”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重在想象,要求学生借助小动物去写他们心中的故事,去表达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自由表达。二、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我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积极创设生趣盎然的童话氛围,克服以往作文课中写作与生活相脱节的状况,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通过语言的训练,锻炼他们观察力、想像力和语言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将童话的思维方式融入作文教学,能彻底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自由地邀游于现实与梦想之间。让学生尝试编织一个又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在培植学生习作兴趣的过程中,训练并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和童话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一定的新奇的童话表象时,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条件,激活这种种表象,使它们相互撞击而重构,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童话故事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哲理,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带来无穷的想象与生命的启迪。鉴于此,统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童话内容,将童话视为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充分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徜徉在想象的海洋中,感受童话的魅力,获得更多精神的润养。安徒生被誉为“童话之父”,一生创作出大量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童话教学中,要从儿童出发,把握童话对儿童的特别价值,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教童话。笔者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谈谈童话教学中的所思所得。《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将“反刍”这一科学小知识融在故事中。备课时,最大的担心是课文比较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有一定难度,但童话故事学生都比较喜欢,会有阅读期待,于是满怀对童话的美好憧憬开始备课。而上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干国祥老师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学写童话"。他的教学先从漫谈童话入手;再出示一组故事,引导学生探寻故事的原型;接着,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创编故事的大致"模型";最后学生根据故事的原型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他的教学启示我们:写作教学要教到"上位"、教在"本位"、教在"这一类"才有效。  相似文献   

17.
习作内容 同学们读过许多科学童话,科学童话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知识。让我们也来编写科学童话吧。比比看,谁编得生动有趣。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开拓视野,学会收集资料。 2.发展想象与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编写科学童话,力争写得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8.
于思雨 《语文天地》2014,(33):43-44
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体裁,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童话类课文。在低年级童话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尝试通过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促进学生有兴趣解读童话,即依《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设“演童话”“寓童话与游戏中”“编童话”的情境,通过创设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小学教材中的童话及其特点从所占比例看,童话故事占小学低年级课文总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统编教材低年级的课文中,入选了大量的中外童话作品。这充分显示童话故事在低年级阅读中的重要地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学生喜欢读童话,童话也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童话既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童话故事性强、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又要从故事中跳出来,开展有效的语用学习,使童话教学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交流活动,邀本人执教三年级习作指导课“编动物童话”。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教材要求如下:“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