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优补差促中间”是很多教师对面向全体教学的通俗理解。在均衡发展的宏观教育背景下,当下英语课堂在注重培优的同时,加大了对中等生、学困生的关注。然而,受教学评估关注点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无奈跟风,出现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学。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教学倾向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得不到素养的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1]25-26在实施英语新课程的背景下,英语课堂如何全面培优,促进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值得英语教师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普宁一中创办于1920年,现有师生4000多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进取”的校风,坚持“面向全体,发现潜能,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健康发展,人人成才”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3.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说的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个论题虽不新鲜,但绝非陈旧、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确认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一)对“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我们说的“面向全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面向一个班的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按照计划开展集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面向全体”则是民主与进步的教育目标和办学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既是国家的事业,又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中央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办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要真正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大众,特别是为全体少年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面向全体”,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面向全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72年。建校36年来,在历届校长的苦心经营和全体教职工辛勤努力下,从一所名不见经传,最初只有几间平屋瓦舍、占地不足50亩的弹丸之地逐步发展成为环境优美、治学严谨、校风纯正、设施一流、文化气息浓厚、社会声誉很高的现代化高级中学。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楼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彰显个性,培优促特”十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展示了学校办学理念。两侧教学楼上,依次是“创办塞上一流名校、培育国家民族栋梁”,诠释着学校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密云县第六小学于1995年建校,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1267人,教职工116人。几年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确定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勇于创新”的办学思路.以“创和谐氛围,促主动发展,育六会人才”为素质教育目标,以“主抓三全面,树立  相似文献   

6.
冒晓飞 《教学月刊》2015,(Z1):83-85
“培优补差促中间”是很多教师对面向全体教学的通俗理解。在均衡发展的宏观教育背景下,当下英语课堂在注重培优的同时,加大了对中等生、学困生的关注。然而,受教学评估关注点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无奈跟风,出现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学。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教学倾向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得不到素养的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要面  相似文献   

7.
郑州铁路一中,是郑州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其办学特色、教育质量蜚声铁路系统内外。作为企业学校,面对生源少、招生面窄的严峻现实,郑铁一中是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呢?   早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学校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我们在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指导思想,由此确立了一条“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着力教育学生“掌握规范、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培优、促中、转后并重。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转后是实现“全体性”的难点和重要环节,尤其是生源质量较差的薄弱学校。近年来,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转差突破”的工作思路,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走上了素质教育轨道,形成了学校工作的鲜明特色。   一、转变观念,明确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站在 21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面向全体…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各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围绕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这个出发点,小语教学究竟该从何处着手,采取哪些得力措施以促使儿童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时、势而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但我们在理论上达成的共识付诸教学实践却困难有加,素质教育这一新形势下的教育将上述矛盾量化分解,使得“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之间的不和谐真正统一于“素质”这个大…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是指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教育工作都在探索并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发展”的教育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大胆尝试着。“发展”理念源于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特长教育创办特色学校河南油田第一中学校长黄传录我校早在五年前就确立了“加强基础,全面发展,培育特长,多渠道育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在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树立培优意识,对尖子生和特长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点培养,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一...  相似文献   

13.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教育战线在实践和理论上,把“教育改革”与“素质”连在一起,遂组成一个新名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首先,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是一致的。有人认为,因材施教就是‘“拔尖”培养,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重视少数天才儿童的“英才教育”只能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并非因材施教的全部含义。因材施教本质的特征是面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15.
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办学思想。自1988年建校,我们就围绕以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课题进行了大量地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33”德育管理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是指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  相似文献   

17.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建校4年来,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在教学领域,主张“和谐发展”与“因材施教”,坚持全面育人和发展个性,课程设置除按国家教委规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生都有全面发展的愿望,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个个成才,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什么总不能落实呢?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有3个:从教育思想上讲,就是没有贯彻面向社会和教劳结合的方针;从培养目标上讲,就是未能真正正视差异,因材施教;从教学内容上讲,就是课程结构死板,教材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我校这些年来以改革课程结构为重点,进行了包括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初步走出了“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分类指导,分流施教,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子。一、正视差异,中速推进,分类指导我校所…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师创新地理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诱导学生能实践、会创新,能生活、会学习,能合作、会探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的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