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文报》《杂文界》自去年11月下旬起举办面向农村的“乡风絮语”杂文有奖征文,令人刮目相看。从已经发表的征文作品来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诸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超之忧》《谷贱伤农》《重赏之下必有耕夫》《精神致富》《农民有没有农籍》《林茂才能水秀年丰人寿》《造坟风刮出“十四陵”》《同行的乡镇企业成“亲家”》……等等,多侧面地反映了今日中国农村的风貌。杂文这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文体,本当无话不谈,观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多年来我们的杂文所折射的生活面实在不宽,其题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6,(2)
街谈巷议话兴陕──读陕西日报副刊“话说陕西人”专栏《陕西日报》副刊近几年来设立了不少反映时代生活和现实问题的栏目,如描绘改革开放和科技、农业第一线的报告文学征文、散文征文和杂文征文,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方面,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努力。这次《陕...  相似文献   

3.
关心新闻发展的同志不难发现,近期首都各报几乎是一致性的采用了新闻杯赛的形式,征集新闻稿件,丰富新闻内容,从《北京日报》的“白菊新闻摄影比赛”到《中国青年报》的“瞬间与十年白天鹅杯征文特写”,从《经济日报》的“白藤湖杯杂文征文”到《光明日报》的“飞龙杯报告文学征文”,甚至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人民日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举办了“风华杂文征文”、“燕舞散文征文”等新闻杯赛。一时间,一个以企业命名的新闻杯赛的刊头,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透视这一新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先是新闻界自身求生  相似文献   

4.
关心新闻发展的同志不难发现,近期首都各报几乎是一致性的采用了新闻杯赛的形式,征集新闻稿件,丰富新闻内容,从《北京日报》的“白菊新闻摄影比赛”到《中国青年报》的“瞬间与十年白天鹅杯征文特写”,从《经济日报》的“白藤湖杯杂文征文”到《光明日报》的“飞龙怀报告文学征文”,甚至连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界纷纷走出报社与企业联办新闻,从《北京日报》的“燕京短新闻比赛”到《中国青年报》的“宝龙杯经济新闻有奖征义”,从《光明日报》的“飞龙杯报告文学征文”到《人民日报》的“风华杂文征文”,等等,在社会引起一定的反响。我们《汉中日报》也在探索,与企业联办了“公主杯新闻摄影大赛”,“秦洋杯美术大奖赛”,“在改革大潮中征文”,还办了一些经济报道专栏和专版。报纸与企业联办新闻,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对此,评说不一,这条“道”能不能走得通?如何走得好?很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6.
《心灵原稿》系著名杂文家储瑞耕的日记选.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5万言.储瑞耕,曾筹创全国第一家《杂文报》,写作了大量杂文、时评和关于杂文创作的文章.他主持的河北日报一版“杨柳青”时评专栏,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新闻界的关注,《新闻战线》在“怎样办有特色专栏”征文中作了介绍和肯定;本刊曾以《笔中的人生》为题介绍过他刻苦写作的事迹.这里发表他写的几则有关写作的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杂文的尖·热·雅·短上海元三《文汇报》的《笔会》对1998年杂文写作的要求是:尖、热、雅、短。我觉得这颇有针对性,对时下重温杂文使命,重振杂文雄风,不无益处。我对此四者有如下的理解。“尖”者,尖锐之谓也。就是要触及时事,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于1982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言论。十多年来,尽管工作和职务都多次变化,但始终没有停笔,写作水平由“小言论”到“中言论”,再到“杂文”,不断有所提高。这几年平均每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级各类报刊、电台发稿几十篇,并有数十篇言论(或杂文)在征文评选中获奖。前不久出版了杂文集《世象闲品》。回顾十几年的言论写作,确有一些感受颇深之处。今仅将自己粗浅的体会列出一二,请各位文友不吝赐教。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写作中深深感到,作为一名言论作者,首…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朋友这样问我,作为一个一直生活在小县城的杂文作者,为什么你的作品能够在全国的报刊上“满天飞”?每次获奖,也总有人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他们的话,虽然包含着许多的溢美之词,但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朋友。有时想想,这些年的付出,确实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从1979年开始杂文创作,至今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报刊发表过2000多篇杂文、论文和随笔等作品,并先后50多次被选入各种文集,60多次在征文中获奖。最近一次上网,不经意间搜索,忽然发现今年第6期的《军事记者》上,有一篇文章叫“解析汪金友”。打开一看,是浙江广电高专的教授宋…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2)
对办好党报副刊的思考尹维祖我们《陕西日报》“秦岭”副刊开展的“超人杯·话说陕西人”杂文随笔征文,在广大读者中,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一张报纸的副刊和正刊,承担的宣传任务有所不同,宣传格调各具特色,而且面对的读者也有一定差别,在编排的内容上、形式上也各有...  相似文献   

11.
谈峰的论文《新闻改革反思随笔》,获得了《中国记者》新闻论文有奖征文一等奖。这个谈峰,就是新华社记者李峰。他不仅是位著名的记者,还是杂文作家、新闻改革的实践者和理论家。他的杂文,只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一部分果实,但又是他近年来纵览改革开放大势和人生旅途的录相。也许是写惯杂文的一种幽默,李峰说,要是成立“非才子协会”,他愿报名当第一名会员;要是展评脑袋耐力,他可推出共产党给他安装的“自动旋转的磨盘”。磨盘!这个比喻,形象而真实地表现了他那  相似文献   

12.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时下,各类征文评奖活动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如何将征文评奖活动这一干瘪枯燥的消息写得精采别致,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近日读到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写的《民主兴杂文盛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佳作如林》的消息,深为作者驾驭新闻体裁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对于这类消息,让普通作者来写是很难脱于窠臼的。他们大概只会就事论事,按照新闻的五个要素,将这次活动的时间、收稿用稿及评奖情况叙述一番了事。而郭玲春同志对这则消息的写作,跳出了“正宗”的写作模式,独出心裁,把这则消息写得新颖别致,不同  相似文献   

14.
林帆同志告诉我,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有一般的散文,也有旅游小记,不都是纯粹的杂文,而又近于“旁门左道”。本拟名之曰《旁门杂集》,后来有同志认为此题欠雅,乃以“自序”篇名为题。其实,杂文就是无法归入哪一类的散文,杂文从来就是拉拉杂杂不入“流”的短文。其中,如司马迁的《项羽本记》的“太史公曰”一段,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有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的意思。明清以来的笔记、野史中,更多有鞭辟入里或皮里阳秋的针砭时事之作,如《聊斋》等,更多用白描的手法,或假托狐鬼,以描写官场的各色面目。但这些,都没有特别归入杂文一类。  相似文献   

15.
杂文耐看。群众爱看杂文,爱看观点正确、语言机智、生动活泼的杂文。 全国各地的党报、党刊都有杂文栏目,鼓励批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在乌鲁木齐市,《杂文月刊》、《杂文选刊》有一个相当大的读者群,每个月的下旬未尽,次月的刊物已经“隆重登场”。杂文的繁荣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胸襟与胆识和反腐败的决心、文学创作环境的宽松。 杂文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7.
读了《今传媒》4月肖云儒同志的《中国传媒需要专栏作家》,对《文化艺术报》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刊登陶冶的杂文,心有敬佩。但放眼整个传媒界,发现许多报纸杂志对杂文还是不怎么“感冒”,特别是一些从前经常刊登杂文的报纸相继取消了相关栏目,又不仅感慨万分。杂文重要,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18.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到来前夕———2000年11月7日至11日 ,人民日报在北京怀柔首次召开“金台杂文”和副刊研讨会 ,一批著名杂文家加盟 ,邀请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天津、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共20余人到会 ,探讨振兴杂文。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杂文研讨会主持人、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蒋元明 ,首先介绍了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的杂文 ,他说 :人民日报一贯重视文艺副刊杂文。粉碎“四人帮”以来 ,副刊杂文更是有了大发展 ,已先后结集出版了《纵横谈》、《不惑集》、《阿Q真的阔了起来》和《同志颂·小姐辨》、《风云变·警钟鸣》几本选集。前两部…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6,(2)
写在征文结束之后田长山从去年5月到今年2月,我们“秦岭”副刊开展的“超人杯·话说陕西人”杂文随笔征文,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给我们的组稿和编辑工作以从未有过的鼓舞。新闻文化界同仁们的口头赞赏,活跃在我省各条战线上的杂文作者的踊跃赐稿,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