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 ]传授比较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设计提要 ]分四步点拨、讨论、训练 :1 初读感悟  2 分析评价  3 联想引申  4 借鉴吸收[设计实施 ]1 初读感悟默读课文 ,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和人物。[要点 ]问题① :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② :读后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为什么 ?[简述 ]问题①宽泛 ,学生回答各异 ,但只要与文意相合 ,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问题②实际隐含一个潜在问题 ,即文中人物的形象有哪些 ?(守旧老人、漫游者、村民们 )因此该问略有难度 ,而学生感悟不同 ,回答也会不同 ,不…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序言的基本知识,体会语言和文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课例遵循“开放性四步骤立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我校“立体教学”研究小组的一堂研究性公开课,时间属第二课时。第一步骤:导读质疑师:上一堂课通过我们的反复阅读和共同学习,同学们理解了文章中一些抽象、含蓄并寓意深刻的句子的含义,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并初步了解了作者所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请问同学们对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或者说还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什么内容呢?(用“提问”承上启下,从上一堂课的“导读”过渡到“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  相似文献   

4.
守旧和创新犹如两条巨流.奔涌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守旧逆水而上,创新飞流直下.两者不断地碰撞.飞溅朵朵浪花。创新之流以强大的力量战而胜之.在天地间激荡起雷鸣般的欢响。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味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有利契机,有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获得的整个过程,并且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下面是我教学《〈宽容〉序言》一的片断。  相似文献   

6.
本课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序言单元,本课虽然要了解它与众不同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折射出的深刻哲理一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然而一般的人理解本课的宽容仅仅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角度来理解,但本人认为房龙在此处所讲的宽容更应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角度来谈,从这看应是对推动社会与科学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宽容,这样才是真正理解了这篇序言。基于这一思考,故把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7.
章的读法,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划分。一般说来,从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锲入的深度,可分为精读和粗读。精读的方式之一是仔细品鉴;披人情人心,可称之为品读。比较有效的品读应当做到穿透字的表层,深入作的情意内核。本就算作一次品读的尝试吧。  相似文献   

8.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房龙的《〈宽容〉序言》。郁达夫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房龙的笔 ,有一种魔力……是将文学家的手法 ,拿来用以讲述科学……无论大人小孩 ,读他书的人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呢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房龙 ,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吧。(用名人的话导入 ,新奇且能激趣 ,有效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多媒体屏幕展示作者画像 )师 :关于作者房龙 ,大家都知道些什么 ?包括从课文注释中了解到的 ,或从其他课外书、上网了解到的 ,都请说来听听 ,好吗 ?生 1: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  相似文献   

9.
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当课堂教学中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会因急于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设计一些教学高潮,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下面以《(农村调查)序言》为例论述之。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在情境学习中把握课文主旨,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并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视野,增强明辨是非的观念,让宽容的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12.
《〈宽容〉序言》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序言,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好多文章这样评价:“用散文诗的形式,用蕴涵丰富的哲理语言,为我们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寓言故事。”既然这篇文章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完成了序言应该完成的任务,为何不在教学中按寓言故事的特点来设置教学、凸现寓言故事的特色呢?这样的文体迎合学生的心理兴趣,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我决定按寓言故事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选人的课中有房龙的《(宽容)序言》。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物种起源〉导言>是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若要很好地体现教学意图,就必须认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几个问题 (一)关于学习重点.<<物种起源〉导言>一文比较艰深,阅读难度很大.一是因为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二是内容与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有较大距离,三是文章结构及语言表述与传统的中文表述形式有很大区别.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样一篇纯学术文章读懂弄通,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是把有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师:提起鲁迅先生,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学习过他的一篇散《从百草图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那位讲述美女蛇传说的故事高手——长妈妈,是对鲁迅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曾在好几篇章中提到她,有一篇章《阿长与<山海经>》即专门回忆作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章,而对一个普通的保姆却花了不少的笔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章——《阿长与<山海经>》。(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事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篇课文,有一位同学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文中作者对阿长的称呼为什么会有三种?先请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三种.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于1 941年著的《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该文主体以九则寓言故事为例 ,对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 ,或“反对” ,或“引申” ,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文明人的“文明”面目 ,语言机智隽永、含蓄风趣 ,把平凡的思想写出了新意 ,见解非常独到、深刻 ;文体也富有创意 ,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这两点足见钱先生学者文人的智慧。该文的教学 ,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使其得到智性的满足。教学目的 :1 .了解钱钟书及其文学创作风格 ;2 .通读课文 ,领会首尾类比议论段大意 ,感受中心意思 ;3 .理解主体九则故事…  相似文献   

20.
金亦挺 《学语文》2002,(2):13-13
教学目的: 一、深入研讨《读〈伊索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借纠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见,对人性的丑陋现象进行批判。 二、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质疑解难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文句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