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与存在》是后期海德格尔在时间问题上的重要论著,对其前期的时间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修正与创新。他从存在的在场论及时间,由在场谈到了将来、曾在与当前,它们共同处于在场状态,从而构成了三维的时间。在三维时间中,当前有着更加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将来的优先地位已被取消。它们的相互伸达又构成了时间的四维性,时间由此被称为“从作为在场状态的当前那里本真地显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存在与时间》与《林中路》无疑是最能代表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变化的著作。两部书都充满了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对存在及其状态的追问,但其中介却展示出由此在向语言的流变。正是在这种流变的过程中,我们窥探到了一代哲人“在路上”思考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的分析,堪称是此在存在论的基石。正是在这节中,引入了"此在"概念,并对其加以初步的定义。它不仅是"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一节的自然延伸,也为其后的存在问题在存在论及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的论证作了必要的铺垫。在此试着重新讨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之问的问题结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论述了其独特的生存论死亡观,对死亡的分析是他建立这样一种生存论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存在与时间》中死亡概念的内涵加以把握,才能真正解读其中死亡问题,揭示出存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海德格尔前期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与后期代表作《哲学论稿》之间,隐含了一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的情调之路,具体体现为从畏到惊恐的道路。对这条情调之路的揭示,既显示了海德格尔作品中的情调具有开辟道路的作用,也表明了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情调特征。这也为重新把握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之内在关联提供了一种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柏拉图奠基的传统形而上学是一套视觉性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使存在的意义这个属于存在论层次上的问题陷入存在者层次上的窠臼,一直隐而不显,处在被遗忘的状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借助以“Sicht”(视、看、见)为核心的一组视觉性的词,来表达作为Dasein(此在)的人在世界中与其他存在者打交道的情形。海德格尔试图赋予这些视觉性的词以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意义,来突破传统形而上学语言的桎梏。最终,海德格尔意识到了这种努力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真理问题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个问题.在传统哲学中,真理问题被定位于认识论范围,"符合"是真理的本质.海德格尔力图为真理奠定-个存在论基础,揭示了真理的本质是自由.海德格尔前后期对真理有不同的说法,从中可看出前后期思想转向.本文旨在分析这种转向,以及这种转向在海德格尔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历程中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闫伟 《惠州学院学报》2015,35(1):84-87,93
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论"部分,海德格尔认为厘清存在问题必须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解构。解构意味着我们已经对存在已经有了一个本真的理解。这种本真的理解海德格尔认为是通过现象学实现的。为了回答现象学何以如此?海德格尔探讨了现象和逻各斯这两个组成现象学的语词,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现象学的现象即是存在,故现象学是存在论;现象学的逻各斯是存在在此在的生存中的展开,故是此在的释学。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后期极大地关注了技术问题,他对技术的追问的目的是达到一种与技术的自由关系。技术和自由的概念在海德格尔那里与以往的哲学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和自由观着手来分析他所理解的“一种与技术的自由关系”的获得。在此基础上提出,人作为此在应善于理解存在,应使事物许多本来具有的方面展现出来,因此需要多元的文化范式来抗衡对世界的单一技术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主要批评了牛顿、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三种流俗时间观,在他看来,这三种时间观都是此在处于沉沦态时把时间看成是时间内状态的发生的结果。本真的时间性是意义性、自由性、终结性和生成性的时间绽出形式,它具有环性的结构;而时间内状态的时间是无意义性、必然性、非终结性(无终性)和现成性的时间领会,它具有线性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死亡的精妙阐述可以窥探哲人思想的玄奥,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突出了能“问”存在的此在,关于死亡的阐释使此在的整体存在和本真能在得以可能,从而保证了关于此在的阐释具有源始性。勒维纳斯则站在海氏生存论的死亡分析所开辟的现象学基地上主要就死亡与时间、死亡的不可能性、死亡与他者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批评,但这些批评不能统摄海氏的后期思想,随着海德格尔追问存在意义的路径发生转变,此在由“向死而在”转变为“作为终有一死者而献身与存在的庇护所”。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在发表了《存在与时间》之后,其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转向.在语言哲学方面,后期海德格尔继承欧陆人文语言哲学的思辩传统,从对传统的西方语言观的背离,逐渐走向对现代技术状态下语言观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丰富、深刻而独特的语言观,对现代语言哲学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对传统语言观的背离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对西方传统的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的质疑.这一质疑在其后期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从传统哲学之基本问题,即从关于“存在”问题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希冀与传统哲学的提问方式划清界限。然而,他的哲学始终与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黑格尔的思想在方法论、存在论、时间观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将经黑格尔改造后的传统形而上学与海德格尔的此在一存在形而上学加以比较,进而梳理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与扬弃的理路。  相似文献   

14.
对于“流俗时间领悟”的领悟──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学习札记王炎按照现象学的观点,事物有自身显现和自身不显现之别,后者存在的前提是在自身中暗含着前者,也即它必须通过前者才能得以呈报出来。但这个呈报者并非总象钦差大臣样的确定无疑和明了一义,且不说此钦差...  相似文献   

15.
在《存在与时间》中,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与传统哲学家对畏的研究视角不同,海德格尔赋予了畏生存论存在论上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畏是此在的最本源的显现,此在在畏中选择自己本真的存在,因而可以说畏是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本体。畏将此在从沉沦中抽出来,使其展现为个别性的此在,同时也使此在产生一种茫然失所的感觉,因而此在又逃避到沉沦中去,但它终究不可能逃避畏。海德格尔关于畏的讨论是为揭示此在的整体结构服务的,又在当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命运”为视角来重新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其中所表达的基本思想为:“在世界中存在”说的是缘在命定的位置;真理说的是缘在命定的展开状态;死、罪责、时间性、历史性说的是缘在命定的有限的可能性。海德格尔一方面确认人的命定性,另一方面依然对人的个体能动性怀有极大的信心,并试图以缘在的选择的自由来对抗这一命定性。  相似文献   

17.
时间,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领会以主体自我决断精神为核心的存在的“地平线”。存在论时间观的建立是植根于对传统物理学时间的批判之上的。正如物理学时间从事物的运动来领会时间一样,海德格尔从此在的存在来领会时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时间观,为人文精神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读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中对"良知""决心""时间性"等主要概念的分析与阐释,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华彩部分做出深入的理解。在阅读其哲学思想的同时,从《此在与时间性》中窥探《存在与时间》的整体写作模式,总结海德格尔所擅长的"我想—我行—我断"的行文结构,继而深入他所创造的哲学概念世界。  相似文献   

19.
生存·时间·实践──评海德格尔“存在的意义”学说钟晓鸣“存在的意义”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并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求将海德格尔的问题转为正面课题,探讨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并以实践人学作为解决该课题的一种尝试。一“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此在的揭示能力如何形成这一问题上提出“敞开”,随着思考的深入,后期海德格尔逐渐将“敞开”视为一个前生存阶段的域性空间。这一结构与海德格尔对诗的看法相一致。“敞开”问题最终显示为一个此在本体论下的艺术构思问题,在此海德格尔启发我们应关注艺术构思的思维基础,考察诗人能否正确地把握自身存在基础,这一思路也对其诗歌批判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