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成熟公民,是一项基础工程和着计长远的战略任务。在厘清"公民"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公民自身、公民与他人、公民与社会等角度探析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丰富内涵,为实施公民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包括公民政治责任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公共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渠道增强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以其复杂性、突发性与可变性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思考。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既是对当前风险社会的现实回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课题。面对学生责任意识较为淡薄、责任教育机制尚不完善、多元主体对责任意识培育协同不足等现实问题,必须从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向度、体系、主体等维度发力,立足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观,完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体系建设,促进多元协同推进责任意识培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角色是公民个体的社会面具,责任依附于角色,公民践行社会责任是公民社会性所赋予的角色责任与义务。角色伦理的根基是社会关系,体现着社会规则和道德对人的言行要求,是加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道德基础和逻辑前提。角色伦理视角下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包括加强制度设计,凝聚社会责任价值共识;改善社会环境,涵养公民的社会公共精神;根据角色定位细化公民的社会责任范畴,实现合理化的社会责任分配;开展基于社会责任的团结协作实践,提升责任担当能力。  相似文献   

5.
赵瑞英 《亚太教育》2019,(9):191-1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中,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等素养,也提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细化教学、合作教学、情境教学三个方面为基点合理规划教学,最终逐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作为道德主体的公民对与自身在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践履其道德上的"应当"的自觉体认,对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中的社会稳定和秩序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强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公民身份外在表现为公民责任,公民身份的真正实现需要有自觉的公民责任意识.目前,我国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不稳定、不全面,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公民身份认同.对公民身份认同的高低,直接表现为公民责任意识的强弱.具备较强公民身份认同感的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就较强,反之亦然.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提高,有赖于其对自身公民身份认同感的增强.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内在自修”和“外在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规范学生个人行为、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多数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强烈,以至于个人价值观趋向严重扭曲,这就给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道德与法治课这一载体,并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与新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个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入手,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危害及重要性;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及加强自身修养及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社会与国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国家与市场经济领域之间的第三域,随着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的主导经济形式。以及国家的民主化改革,我国应当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性的发展。国家的治理需要一个讲道德、愿守法的公民社会。依法治国要依靠有良好公民性的公民社会,才能节约治理的成本。以德治国仅以国家权利自上而下地推行难以奏效。通过培育社区公民和社团成员的道德和价值观。由国家予以分层整合。则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竞争越发变得激烈。部分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这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种下了不稳定的种子。我们需要剖析其原因,并探讨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责任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学生从小就形成这种意识,其在之后的成长中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诸多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无疑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最优选择。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适宜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责任之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使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与体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责任意识,这对学生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与社会生态及社会生态空间存在着互通与契合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社会生态空间是社会生态的秩序存在,其所包含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心理生态等要素与层次能够影响到包括公民身份、公众心理、公共理性等在内的公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另一方面,公民社会也需要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现代公民的生态觉悟、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实践都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现代公民社会。同时,公民社会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臣民社会,也不同于西方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建构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互影响制约的生态存在。"人-社会-自然"之辩证统一的生态发展是公民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黄常威 《考试周刊》2014,(32):142-143
目前,新课标要求现代化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的"桥梁",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在中国曾被称为“市民社会”,并且沿用了黑格尔的批判,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意义存在严重的忽视。事实上,在开放性的工业社会条件下,公民社会正可以成为市场经济下自主、个性道德观的培育空间,同时为推动民主政治和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创设平台,特别是对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主体,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以此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社会中介组织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手段,也是社会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构。  相似文献   

19.
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青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教育急功近利、学校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他们这个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知视野狭隘、理论知识缺乏、思想信念缺失、责任践行功利性取向等问题。文章即通过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的探讨,以达至培养青年爱国情怀,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使其具备开阔的国际认知视野,担当社会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