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活动和国际贸易不断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刻变动影响着各个国家。隐藏在大国政治博弈身后的经济话语权日益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国际社会发声的新渠道和各国竞相争夺的另一平台。财经媒体作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显示屏,不仅忠实地记录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国际话语权是近年来见诸国际国内各种刊头报端的一大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竞相争逐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当今时代,能否切实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实现"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是崛起中的中国面临的一个紧  相似文献   

3.
12月7日至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既是一个各国、地区和国际组织之间激烈博弈的交锋现场,也是一场各国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大战,在旷日持久的会议谈判期间写出观点、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并非易事。更何况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节能减排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信息传播秩序、国际传播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各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谋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各国都很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世界舆论场竞争尤为激烈.而二战之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传播的政府官方背景被逐渐淡化,在“公共外交”理念的倡导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步入了全面发展与提升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工会工作     
《职业圈》2012,(24):6-6
2012’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在京开幕 2012’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在北京全总国际交流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强调,各国工会都应该致力于尊重和保护劳动,保障劳动者权益、增进劳动者福祉,努力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使各国劳动者能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玉  汤佳佳 《对外大传播》2022,(2):59-63+66
奥运会的相关议题通常会受到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奥运会的媒体报道形成了一场全球范围的传播仪式,也成为各国媒体进行舆论斗争的重要场所。《纽约时报》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关于中国运动员的报道,背离了其一贯声称尊崇的客观性原则,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尽管奥运会是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但在有关奥运会的报道中却不乏媒体间进行的舆论斗争与意识形态斗争。我国媒体在国际事件中应更好制定对外传播策略、应对舆论斗争、把握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建构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在非洲拥有广泛影响力及话语权,绝非媒体一家之力,而是多主体协同统一、整合传播的结果。多主体、多层次、立体整合传播,协同建构对非影响力及话语权,应成为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除对非传播媒体外,有五个层次、多个主体,可供整合建构中国对非影响力及话语权。政府层面:国家领导人、驻非各国使领馆、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14,(10):56-57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媒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被公认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时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全新变化,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涉外活动、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作用,努力在国际上发出正面声音,塑造正面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创新传播理念,提升国际传播的说服力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传统意义上内宣、外宣和网宣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对非传播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所谓国际话语权,就是借助语言设置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就可以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的走向,影响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0.
正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推动着媒体融合的国际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主流媒体"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在持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巨大挑战更是展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对非传播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所谓国际话语权,就是借助语言设置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就可以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的走向,影响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通常,国家实力、国际传播平台和话语权队伍是建构国际话语权的基础,而传播议程设置、舆论导向把握和传播表  相似文献   

12.
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战离不开媒体这个平台,因此,创建国际一流媒体,成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媒体是国际一流媒体,哪些媒体是国际一流媒体,我国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国际一流媒体呢?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传播力,包括媒体的规模、实力和传播的影响力。因此,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的垄断权,处于上升中的国家为了争得国际话语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有10000多份报纸、数万家广播电台、7000多个电视台、数百家通讯社和数千万个媒体网站。其中哪些媒体可以称得上是国际主流媒体、强势媒体、乃至“国际一流媒体”呢? 我们将在本栏目中陆续介绍一些著名的国际媒体,尽管每个成功的媒体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特色,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够对于我国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今中国的一种战略性需求。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涉及媒体的管理机制与自主性、话语质量与话语传播效率之间的关系,议题设置的主动性、适当性,国际社会价值结构,以及国家定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6月以来,新华社国际部英文播发稿件中有262条被国际知名媒体和各国及地区最有影响力媒体采用,其中42条被诸如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彭博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国际知名媒体采用。经过梳理和分析,摸索到一些被外媒采用稿件的规律。结合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报道,不仅可以提高英文稿件的落地率,更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提高中国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0,(4):95-95
<正>欧清华在《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全球化时代各国价值观在相互影响、交融,而且越是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价值观,也越是具有世界性影响,越能同西方强势国家争夺全球化的话语权。社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成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在对外传播方面投入大量资源,用以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传播学者与各方面专家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传播战略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实施的方案,希望在国际空间为中国赢得话语权,向各国民众表达和平发展的意愿,从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然而,有关国际传播战略和策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全球文化秩序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西方主导地位和“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西强他弱”是这一全球秩序的基本结构。西方在全球文化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质言之就是掌握了文化国际话语权。全球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是大国话语权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且要改变在这一秩序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具有促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和更新的动力。中国要以国际话语权建设推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认识并采取举措:加强话语质量建设与传播影响力建设并举;寻求非西方“文化话语权联盟”以获得“共同话语权”;将国家实力增长有效转化为国际话语权特别是文化话语权的增长;对西方文化话语权进行适当解构。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这是各国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观察和确定国际宣传舆论的基本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宣传舆论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国际传播研究中一个出现频率较高且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外交以及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非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从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我们在话语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不足,可以起到管中窥豹和以点带面的作用。上世纪50-60年代,处于弱势的新中国通过在非洲的强势外交,为中国在非洲乃至国际上赢得了强大的话语权和崇高的国际地位。其中的经验可总结为:1.高度重视非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对非提供政治、经济和外交支持;2.周总理三访非洲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巨大感召力;3.舍得投入,采取了大力援助、民间外交、媒体投放等多元化战略。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西方描黑"和"非洲担忧"的相互结合,加上西方媒体在非洲的强势地位以及中国媒体在非洲的存在仍处于初级阶段,又使得中国在非洲的舆论环境和话语权建设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