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琼 《新读写》2011,(1):9-9
我出生在瑞士,很小便随父母回国。我爱瑞士,更爱中国——这是我的祖国。 父母告诉我,带我回国的初衷是让我接受国内教育,学好中文,做中国人。我很认同!现在有许多身居海外、祖籍中国的同龄朋友,虽会说一口流利外语,却对中文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折纸活动多数是这样的:老师示范讲解折叠方法,小朋友跟在后面学习,东西折好,活动也就结束。幼儿倒是有了做一做的机会,但辛辛苦苦折出的作品随即被塞进作业袋,甚至被扔进废纸篓,发挥不了一点作用,不免觉得可惜。一次,在教幼儿折电话听筒前,我拿出事先折好的两只电话听筒和一个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结果,小朋友都争着要和我打电话。我灵机一动,告诉小朋友,老师要教他们用纸折电话听筒,等折好后,可用自己做的电话听筒做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3.
我最怕接到的就是儿子班主仟的电话。儿子强强刚上小学不久就跟我去美国了两年。美国教育崇尚自由思考和探索性学习,所以强强回国后和国内的教育方式格格不入。看着他苦闷的样子,我是一千万个理解。但是,光理解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4.
做贺卡     
母亲节一到,我就那出纸、剪刀、胶水,我先把纸折成一双翅膀和两个爱心,我把翅膀和爱心一个一个粘上去,然后我拿出水彩笔,在纸上写了,妈妈节日快乐。  相似文献   

5.
忆李诚同志     
接老战友郭永绵同志转来穆同志撰写的《归侨李诚》的稿件,并嘱我给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前夕光荣牺牲的老战友李诚同志,写一写他一九四○年回国前的简历、情况等。我反复阅读了《归侨李诚》一文,使我了解到李诚同志回国后,继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艰辛奋战,英勇牺牲的事迹;也再一次激发了我对李诚同志的无限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还是娘亲     
以前,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古人把妈妈叫娘亲。现在年纪越大,明白得越多。回国前,我给家里人准备礼物,轮到妈妈,我给她打了个电话,说大商场里的  相似文献   

7.
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我突然被电话铃声吵醒。刚一接通,听筒里就传来伴着哭声的奇怪语言。 大概是回国后很少使用韩语,再加上是完全陌生的号码,我愣了一会儿,等到对方已经叽里咕噜地说了好长一段话,我才终于明白这国际电话是谁打来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2005年之交的一天,中国教育报社打来电话,告诉我被推荐为《中国教育报》年度“读书人物”。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算什么“读书人物”?我至多是一名“读书人”呀!好意难却。我按照报社的要求,写了“获奖感言”、“读书收获”,还准备了一张自己读书的照片,一并寄去。  相似文献   

9.
恩美 《留学生》2012,(2):42-42
回国前夕,朋友在电话里一再叮咛,要我带几包韩国方便面给她尝尝鲜。我告诉她,跟中国方便面相比,韩国方便面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朋友坚决不信,搞得我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0.
卡片上的字     
<正>我的书房里有一些硬纸片,丢在那,有些时日了。前几天,我发现四岁的儿子正在玩那些纸片,翻一张,念一张。取来后,上面写着许多电话号码,有我办公室的电话、我的手机号码。有妻子的办公室的电话和她的手机号码。还有乡下我父母的电话。翻到最后一张,上面还写着一个报警电话110。  相似文献   

11.
美国“9.11事件”刚发生不久,我突然接到了郑丽铭的电话,她在电话中很平静的告诉我,她刚从美国回来,现在在广州工作。我大吃一惊,脱口就问:“你为什么那么快就回国了?你不是好不容易才去的美国吗?而且现在美国坐飞机那么不安全,你为什么那么急就回来了?”她轻轻的笑了笑,淡淡的说:“没什么好怕的。虽然我在美国拿了硕士学位,但我知道我的事业在中国,所以我就回来了。”认识郑丽铭是两年前在家乡的小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向以为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的最早期,即留英期的诗作均已逸失。其根据是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的一段自述:“那就是我最早写诗的那半年,……但几乎全部是见不得人面的。”“我的第一集诗——《志摩的诗》——是我十一年回国后两年内写的。”从1935年茅盾写《徐志摩论》至今,几乎所有关于徐志摩的研究文章都据此说,把这段时期当作其创作历程的一个“空白”。据笔者查证,在徐志摩1922年11月15日回国后一年发表的诗歌,以及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出版  相似文献   

13.
听到电话铃响起,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心里念叨:星期日的早晨也不得安宁.便懒懒地拿起电话,只听电话那边声音响起:"打扰您了,老师,我是你班小A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小海是通过电话向我倾诉的。我曾经提出见面的要求,小海让我给他考虑的时间,两天以后,他还是拒绝了。当他在电话里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感到他的声音有些紧张,甚至在发抖。我建议他做深呼吸,先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几分钟后,电话那头传来他稍许平静下来的声音。他说,现在我无法面对我最爱的女友,不是她的问题,是我的心理有障碍。我想让自己过正常的生活,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爱我的父母和女友。  相似文献   

15.
师兄张必锟     
北京教育学院张彬福君来电话,说要编一本关于北京中学语文名师的书,先由各传主自述一番,然后请人分别写个评介之类,想约我写评介一二云云。我当时脱口而出:太忙,不写了。放下电话,猛然觉得对不起朋友,随即操起电话来,问入选的都有哪些名师。彬福约略数了三五位特级教师的名字,最后说,还有张必锟!并加以解释——张先生虽然不是特级,但我们认为他够格。我又脱口而出:是的!我写必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我了解到,您于1999年回国,您当时选择回国的缘由是什么? 张辉:1999年9月,我正在贝尔实验室做一个科研项目的时候,突然接到师兄邓中翰的电话,邀请我回北京参加50年国庆海归博士团,也顺便一起考察回国创业的时机。北京的金秋十月,祖国的蓬勃发展是如此的激动人心,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科技强国的时代已然来临。我们当月即在北京创办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启动了“中国芯工程”。  相似文献   

17.
1903年,我在纽约参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一场是询问某件事情的场面,一开始,是我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他们一个是通过电话和我争吵,一个是在我桌子边和我争吵。这出剧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论。后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今大接到一个毕业已经两年的学生的电话,要我到校门口和他们一起出去吃饭.我走到校门口一看有十几个学生.他们看见我马上围上来和我热烈地拥抱.接过我手中的遮阳伞替我遮住太阳,拿过我手中的包替我背着.一路上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饭店,有个学生马上就拉开一条凳子让我坐下来,有个学生递过来了冰矿泉水,我心里很自豪,两年时间他们已完全成熟适应这个社会了.  相似文献   

19.
人到中年,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因为薪水微薄,我把目光转向了兼职。晚上帮广告公司写文案,还帮两家单位弄材料,虽然忙碌些,但  相似文献   

20.
谷源 《中国培训》2004,(9):43-44
一、案例的由来这是个我亲身经历的,颇能代表一些企业对培训的认识的企业培训实例。那天早上,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有一家企业急需培训师做销售人员的培训。她推荐了我,要我马上与对方联系。放下电话,不禁为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及需求有些高兴,我按照她提供的电话先与那家企业联系,对方是销售部经理,姓林,在电话里没说上三分钟,对方就说明天上午就要开始上培训课。我有些吃惊地说:林经理,我知道你对培训相当重视,但目前我对你的培训要求,参加培训人员的情况、公司业务等等一无所知,或许我们应先当面沟通,再商讨培训细节。抬头看看墙上的钟,已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