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     
《天津教育》2013,(13):56-57
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6月26日在“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上线,向公众免费开放。课程包括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科学课3大类,涵盖理学、工学 、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  相似文献   

2.
改进结构化学教学的两点作法韦春桂林工学院结构化学是理工科院校工业分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到难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有畏难情绪。如何教好这门课、使学生学好这门“难学”的课程?这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前提《脉冲与数字电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门功课时,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和《电路基础》等基础知识,同时,这门课又作为“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程,从中学到的知识将会在未来的“电子”、“计算机”的专业课中用到。那么,作为担任《脉冲与数字电路》的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程,除了具备《数学》、《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这些课程的良好基础外,还要有“电子”、“计算机”专业的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如《电…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课,而且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统一考试课。作为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活动,对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与实践,认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电子电路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10所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讨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大学原来的“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将其划分为“初级电子电路基础”和“高级电子电路基础”2门课,前者为专业基础课程,后者为专业模块课程,以秉承浙江大学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樊红梅 《教师》2010,(34):100-100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均有,另外,“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论性也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学起来比较困难,不知如何下手,很多学生有学不懂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课、技能课。文章基于OBE课程理念,针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汉语的学科特点,探讨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以构建科学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讲授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基础等)有这样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涉及专业多。该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等许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许多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因此,该课程涉及的专业面十分广。第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属于专业基础或学科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在讲授的时间上处在刚学完基础(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转换时,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内容的组织、授课的方法等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理论力学”是各级院校工科专业必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编写“理论力学”教学大纲来落实各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基础力学专业课程思政,文章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课时安排,以及课程教学方法与要求四个方面详细论述“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将“中学生物教学法”课程群按教学法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应用实践课三大块设置,各块设置的课程分选修课和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群的构建和所涉及的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期能形成充分体现师范性的、适应我校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合格师范生。  相似文献   

11.
结构力学是土建类各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和研究目前高职高专类学生认为《结构力学》课程难懂、难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以提高今后该门课程“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基于“仪器分析”课构建移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效提高“仪器分析”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课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为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夯实学生学前儿童文学理论基础”、“加强学生校内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加强与幼儿园专业教师合作”、“专业教师跟踪指导,做好校外见习、实习教学指导工作”等行之有效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4.
对“道路建筑材料”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分析及建议陆永青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道路建筑材料”在教学中的地位1.1概述“道路建筑材料”是高等学校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桥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高等工业学校路桥专业四年制本科“道路建筑材料”课程...  相似文献   

15.
寻求“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的共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基础”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必修课 ,面对新形势对该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必须在教学目的定位上寻求普遍共识 ,这是任何一门课程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一、明确“法律基础”课性质 ,是讨论其课程教学目的的必要前提毋庸讳言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范性文件 ,早已将“法律基础”明确定性为“思想教育”或“思想品德”课 ,但是 ,迄今仍有一些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了“法律基础”的思想品德教育属性 ,把它“教”成了一门“基础法学”课或单纯的“法律基础知识”课。有的教师甚至不承认它是一门德育课 ,有的教务人员常…  相似文献   

16.
王中麟 《江苏高教》2001,(3):125-126
在高校诸多课程中 ,化工原理是“自动化及仪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教得好坏与否 ,对该专业的一些后续课程如“测量仪表”尤其是“控制工程”有很大的影响。但不管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强调其对专业的重要性 ,学生还是不感兴趣 ,感到 (该课程 )内容太繁杂 ,公式太多 ,反映该课程十分难学、难记 ,成绩也很不理想 ,在学生中流传着四个“一” ,即 :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指习题 ) ,一丢就忘。所谓“懂”、“会”是指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化工原理教材时 ,看到其中的一些内容 ,温度、压力、流量、密度、热量等参数及其计…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概论     
子涵 《中国考试》2004,(8):99-103
“语言学慨论”是面向中文专业和外语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相关的课程相比,该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学习和领会有一定难度。在此,我们将根据“语言学慨论”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就“语言学慨论”课程的学习方法、应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家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8.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着重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一些基础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好  相似文献   

19.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线路》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理工科课程的典型代表,之所以说其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该门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器件、工程分析、工程计算紧密相关的课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科学员真正“进入”理工科领域的第一门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桥梁。该课程的内容也一直是理工科电路、信号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探究其教学实践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高职课程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类:楼层式、平台式和模块式结构。1.楼层式结构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的课程模式,称为“三层楼”或“四层楼”课程结构模式,统称为楼层式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是沿袭传统本专科的课程结构模式,以学科本位为主线构建起来的。在教学中各高职院校根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时,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2.平台式结构将课程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