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和谐融合,是毛泽东新闻写作风格的又一特色。新闻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为内容服务,好的形式可以突出新闻内容,使新闻内容更引人注目,发挥更好的新闻效果。新闻的形式包括新闻品种的各种模式,不同新闻品种的不同方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之间的关系,新闻背景的运用,新闻内容的波澜起伏的写作艺术等。《文选》中刊登的新闻作品,属于新闻范围的有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声明、广播讲话、贺电、编辑组合稿件等八个品种。毛泽东善于根据新闻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新闻形式。形式的运用往往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适宜用客观报道形式的,尽量采用客观报道,所以消息的形式用的最多,因为客观报道,最容易为读者接受;二是必须采用主观形式时,就看内容的分量轻重,采用不同形式,有些是记者声明,有些是发言人声明,有些是述评,有些是评论,用来增强内容的分量,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作家是有风格的. 记者有风格吗? 大量的新闻作品,很难说有什么风格.现在的许多新闻作品,不仅写法雷同,而且取材、语言、内容,都是雷同的.甚至有人这样挖苦:"你们的新闻,只要打印一个固定的格式,然后再具体的地名、人名上填空白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赵亮 《青年记者》2012,(26):79-80
为了更好地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新闻大家的新闻文章和新闻思想,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新闻写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毛体新闻在文风和思想上高度统一,更是其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所谓风格,是具体的话语情境和人格的高度统一,这在毛泽东的新闻文本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人和奠基者,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卓越典范和光辉旗帜。翻开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史,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宣传工作者与新闻评论家。他生前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用“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如椽之笔,创办和主编过很多报刊,撰写和修改了大量新闻稿件和评论文章。他为我们留下无数不朽的传世之作和怎样写好新闻精品的精辟论述。这些已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的革命教科书。每个丞要的历史时报,毛泽…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记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人曾这样说,某人的新闻作品,即使是捂上作者的名字,只要读一读文字,就可以知道是谁写的。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改革更加深入,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从边缘突破走向了中心突破。新闻写作风格的改革创新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与日月共辉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我们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毛泽东精深的新闻理论和他伟大的新闻实践。他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和作品非常丰富,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中国气派的幽默风格。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大量的新闻工作论著、讲话、谈话、批语、按语、电报、书信,亲自为报纸、刊物、通讯社、广播电台写消息、述评、社论、时评、发言人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写作了大量的新闻作品。据统计,正式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文稿》、《文集》中,新闻作品就有100多篇。这些新闻作品中的许多结束语是相当精彩的,既体现出他生动活泼、深刻隽永的独特文风,又反映出他善于运用新闻手段报道事件、宣传真理的高超本领。 一、善始善终首尾相援 毛泽东谈文章的写作时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联系。”毛泽东的新闻作品,很讲究前呼后应,注意首尾相援。例如,1948年10月27日,新华社《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军被我包围击溃》的消息,出自毛泽东之手,导语是:“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时间写明在电头中,故导语中略去。结语是:“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现正举行全线攻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结束语与导语,说的是同一主要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史诗般的宏篇巨著,大量的新闻佳作,熔铸了古今中外语言精华,堪称运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语言艺术大师。幽默诙谐,是毛泽东新闻写作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夸张格:极力夸大合理想象举重若轻飘洒俊逸1942年10月24日,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  相似文献   

10.
消息作为新闻的一种文体有它独特的写作要求。如要有导语,要用事实说话,少加主观评论等。但是,实践又说明,死板地按照一定的格式套写消息,就可能把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新闻框死,造成千人一面。最近阅读毛泽东同志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撰写的消息,很受启发。他写的消息除题材重大、语言生动简炼、分析深刻,还纵笔驰骋、不拘一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1.
AP英语新闻写作风格即美联社英语新闻写作风格,指多年来美联社所形成或指定的一系列有关英语新闻写作的规定样式。内容主要包括客观报道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美联社写作风格书》的基本内容,包括新闻英语语法、商业英语新闻写作、体育英语新闻写作、网络应用指南、媒体法简介等。因为美联社写作风格对英语新闻写作乃至一般英语写作均产生了较深的影响,所以了解、学习、掌握其内容不仅对英语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对一般英语学习者来讲,也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和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了一门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前几年一直是范敬宜老师主讲,现在是周庆安老师主持.最近,周老师请我去讲了一课.马列主义关于新闻的著作,我没有读过几篇,不敢讲.我就讲了学习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因为毕竟〈毛选>一到五卷都看过,也有些心得.  相似文献   

13.
看多了我们众多新闻媒体的评论,总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及至读到一些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顿觉耳目一新。对比以后才知道,二者评论的触角以及写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语言风格与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鹿敏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陶冶一个人、一个民族身心修养的必要手段。写文章需要运用语言,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也离不开语言,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则不仅仅表现在对语言技巧的追求上,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一家报纸有一家报纸的写作风格,要么专业,要么轻松,笔者在本文中要探讨的是都市类报纸的写作方向。从全国来看,每家都市类报纸都有自家的特色。这种特色多跟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有关。如果南方报纸上充斥的都是北方语言,或者北方报纸上出现的都是南方方言,南辕北辙,即便内容再新鲜,看上去也是  相似文献   

16.
文字简短、精警、生动 毛泽东特别注意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的文字,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 毛泽东关于文字、语法、修辞方面的论述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要简短、精警 毛泽东在红四军第9次党代表大会决议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中强调:“宣传文章要简短,使他们顷刻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这段话虽是针对对白军宣传说的,但对于新闻的写作是有普遍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革命的新闻工作实践,是毛泽东同志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经验,不断总结提高,提出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许多根本性原则,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典型宜多,综合宜少。”他主张多写典型报道,同时也主张抓住时机写一些综合报道。 一、关于典型报道 毛泽东这方面的论述是很多的。其基本精神是,运用好的典型报道,引导群众,传播先进的工作经验;报道坏的典型,引起人们警惕并吸取教训。 早在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在起草给八路军、新四军各政治机关的电报中就提出要收集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民族英雄典型事迹,在各部队报  相似文献   

19.
马厚寅 《军事记者》2010,(11):67-68
看了这个有点像绕口令一样的标题.人们想必会觉得奇怪,你这不是在说废话吗?请容我解释一下,我绝无用绕口令来和大家开玩笑的意思,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近10个月来阅处函授学员来稿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到,本年度的函授学员来稿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们的来稿,而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较低,很少有稿子传来或寄来,甚至有的函授学员开学近10个月来竟连一篇稿子也没有写过。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总结了我国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它不仅是指挥作战的军事家、指挥员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其他行业的人也不无借鉴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内和国外,不少厂长、经理、企业家借鉴此法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长期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体会到,学习孙子兵法,对指导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具体说来,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