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厌学、贪玩,批评的话不愿听,苦口婆心的劝告也听不进去,到底是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还是我们老师的能力越来越差?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学生的问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一部分家长不是不管孩子,就是对孩子过分宠爱,往往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面对现实,听不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是非不分,跑到学校里大吵大闹,弄得老师很难堪,严重打击了教师积极性。二是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  相似文献   

2.
次珍 《陕西教育》2005,(4):49-51
1992年,经人介绍,我与服装个体户张一明恋爱后结婚了。婚后的第二年夏天,我们的儿子伟伟便来到了入世。在伟伟出生的头三年里,我们的家庭非常和睦幸福,每天下班回家,都是我买菜做饭、打理家务,而张一明则在一旁带着伟伟学写字、学背诗,时不时还帮我打打下手。伟伟那时也特别聪明可爱,常常用自己童稚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逗得我们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3.
自从在班组中开展了“谈开说地五分钟”活动后,我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们一改过去上课沉默不语的现象,逐渐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4.
文诺  小千 《小学生》2005,(6):22-23
北京海淀区:小升初 优质校扩招;南京:中小学生作禁用网络语言;南京:小学生持自荐材料咨询择校[编按]  相似文献   

5.
邓吉华 《云南教育》2005,(34):48-48
长久以来,学生的厌学情绪一直是困扰教师与家长的难题。随着教育界对如何防治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显现。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寻找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路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你是老师吗?第一次遭遇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是我做实习老师的时候。 那是一天中午,还没有午睡习惯的我,或许是刚做老师感到新鲜,有事没事总爱往教室里跑。当时教室内有十几个刚吃过午饭的学生正在闲聊,显得轻松自在。我走进教室坐下后,他们马上围了上来与我交谈。在我与学生们谈兴正浓时,一个声音突然打断了我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7.
沈益亮 《今日教育》2007,(2S):58-59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丁连信 《山东教育》2003,(25):14-15
“非典”时期,网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笑话。读一读,乐一乐,倒也有利于消除紧张,缓解压力,振奋精神。人类本应以乐观面对灾难。有则笑话是这样的:“等非典结束了,我再也不勤洗手了,哪儿脏摸哪儿,拿手当抹布。”此君看来真的是被非典折腾苦了,要不怎么能拿自己的健康当儿戏呢?可笑过之后,又突然觉得笑不出来了———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说白了就是:你说正,我偏感觉是负;你想叫我向东,我偏偏要向西;你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容易导致自暴自弃,像上面这位老兄,不但发誓不再洗手,还要“哪儿脏摸…  相似文献   

9.
笔者最近在学校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下课了,学生们急急忙忙地从教室里跑出来,说说笑笑地向楼下走去。刚刚上完课的张教师正慢慢吞吞地向办公室走去。突然,几个调皮的小男孩蹑手蹑脚地走到年轻的张老师后面,不约而同地摸了张老师的屁股一下,然后一起欢笑着跑远了。  相似文献   

10.
我注意到,许多学校的教学楼上端都横亘着这样一行大字“知识改变命运,环境改善生活。”这就等于说,“功利”二字,正相当体面地书写在教育旗帜上,使“必要的乌托邦”当真成了乌托邦。久而久之.我心里竞萌生出一个疑问:老师,您是知识分子吗?  相似文献   

11.
案例 高小丰,一个曾让老师和家长很头痛的"问题学生",日前被全英排名第四的谢菲尔德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本硕连读"班录取.在成都7中上初中时,由于忘带作业、迟到、上课说小话等问题,高小丰经常受到责骂、罚站、请家长等处罚,这让倔强的他感觉和老师"处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后来索性不做作业、不听讲.  相似文献   

12.
13.
《中等职业教育》2009,(17):22-22
对下列题目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1.你时常怀疑别人对你的言行是否真的感兴趣。 A.是的B.不太确定C.不是的 2.你神经脆弱,稍有一点刺激就会战栗起来。  相似文献   

14.
吴明 《班主任》2001,(2):12-12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发脾气是教师无德无能的表现,所以面对学生的种种违规行为,即使内心怒气冲天,外表也要表现得心平气和.可是,事实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吴炜昊 《师道》2009,(1):53-54
引子 “王木春是个好老师吗?”一次私人聚会上,于醉眼朦胧中,王木春突然这样问。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教师眼里,家访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无非就是到学生家访问而已。可是,亲爱的老师,您会家访吗?您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家访吗?您了解家访的真正意义吗?您知道家访访什么吗?您知道家访有哪些禁忌吗?您知道一次成功的家访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吗?  相似文献   

17.
桑敬民 《山东教育》2003,(25):63-63
我的朋友有个绝顶聪明的孩子叫凌清。还在三岁时就显得格外的活泼、淘气,并且对什么事都兴趣盎然。尤其是一手神来之笔,随意在纸上就能画出动态逼真、表情丰富、各式各样的动物。当时使我惊异不已的是他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画出了五条不同姿势、不同表情、不同角度的狼。或奔,或卧,或毗牙,或静观……这些狼既似素描,又似写意,挥挥洒洒,活灵活现,真不逊于很多职业画家的画稿。凌清当时意犹未尽,又画了几只探头出栅栏的长颈鹿,蹦蹦跳跳的小鹿,攀援玩耍的小猴……完全没有儿童画的稚拙,只有让人赞叹不已的天分。  相似文献   

18.
19.
20.
道德教育应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的目的本身应使学生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具有可贵的道德品质并使学生具有道德主动精神和道德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要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必须要求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完满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