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对水神的崇拜和祭祀习俗,是古代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中诸多自然物崇拜的一种,是自古以来随着草原民族的演化、融合而逐步形成的,并在其祭祀方式上表现为祭祀河流、湖泊、山泉、水井等不同形式。从保护生态这个角度看,蒙古族历代传承的水神崇拜习俗以及对水的诸多禁忌,是用以规范人们的爱水护水行为,有着文明进步的文化内涵,值得研究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察哈尔地区巴尔虎蒙古族的祭天仪式,是萨满教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先民以此方式来祈祷长生天对本氏族民众的护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祭祀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程序上趋向于简捷。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目前仍流行于巴尔虎蒙古族民间祭天仪式的由来、传承及祭祀程序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宗教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祭祀是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蒙古族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其祭天、祭火、祭敖包、祭苏鲁锭与禄马等风俗,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民族特点及其长期信仰萨满教、佛教,深受汉、藏习俗影响的文化特征。祭把风俗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政治基础上的文化现象,蒙古族诸祭祖风俗的形成、演变,正是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族文化也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特点。本文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舞蹈、宗教与蒙古舞蹈、蒙古族舞蹈的地区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尽管"呼图克沁"受上述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它却始终保持有蒙古族民间文化特色。它为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它的演员全是蒙古族人,它的表演全用蒙古语,由此可见,"呼图克沁"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尽管受多种文化影响,却改变不了它的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6.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的原始信仰之一,也是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蒙古族的这种传统文化保留至今,自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追溯了敖包祭祀的集中起源学说,并提出一种新的起源推测,并归纳总结了敖包祭祀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古牧人常常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因此,对马的图腾崇拜不仅仅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蒙古族的祭祀习俗中。马崇拜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崇拜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丰富了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北方民族皆能歌善舞。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可知,满族先民曾创造了旖旎多彩、雄健遒劲的民族舞蹈,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近世以来,满族舞蹈已鲜为人知。可喜的是,近20年来,中国有关学者在对北方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调查,已发现了数十种满族萨满教舞蹈,这些舞蹈在祭坛上,以象征的艺术方式,再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神话与世俗社会融汇一体的文化景观。尤为值得重视的是,王宏刚等学者在满族萨满教中发现了古老的舞蹈神,这在中国诸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原始艺术中尚不多见。本文对满族萨满教舞蹈神的文化意蕴作一个初步的揭承与探…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族舞蹈中,《狼图腾》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现的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狼具有着原始的和顽强的生命力,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展现狼的特质的同时也为当下人心的淡薄增添着狼这一图腾精神。在舞蹈《狼图腾》中,舞者们通过极具艺术性的表现,展示了蒙古族舞蹈的豪迈与豁达,也从作品表现中倡导维护生态平衡,反对肆意猎杀狼群。  相似文献   

11.
萨满舞探源     
萨满舞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具有久远历史,在古代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逐渐走向职业化.萨满舞是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工作者有责任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加以保护和传承,以此丰富中华文化多样性,服务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传统饮品"澈格"(酸马奶)是以新鲜马奶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同自然发酵而形成的低酒精含量的酸性乳饮料。"澈格"作为治病和保健兼备的饮用佳品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蒙医创立了"酸马奶疗法"来治疗多种疾病。"澈格"作为蒙古族传统饮品,在发酵工艺、饮用习俗,以及蒙古族社会交际与祭祀礼仪等方面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蒙古祝词脱胎于蒙古族萨满教的祭词与神歌,是萨满教祭词神歌民俗化的产物。以文化语言学为视角,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蒙古族祝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蒙古族萨满教祭词神歌的继承与发展,以探求蒙古祝词对萨满教祭词继承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14.
当代蒙古舞创作中的萨满文化遗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同原始万物有灵论并无二致,其广泛性和持久渗透性的表现形态之一,是半个世纪以来蒙古舞创作中涌动着的萨满化遗韵。《安代舞》、《鼓舞》、《格日乐》等当代蒙古族舞蹈都折射出萨满教尊敬每一个生命就是尊敬自然界的“行为追求体系”。认识蒙古舞对萨满教“功能动作”的借用发展、复现演变、阐释性发挥和创新,有助于开拓蒙古舞创作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相似文献   

15.
萨满教是黑龙江地区世居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的、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和人物崇拜等多神崇拜体系,上中下三界的宇宙观,并有能够沟通人与鬼神、来往于天界、人间和阴间三界神职人员萨满,以及与之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页等少数民族依然普遍信奉萨满教,各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及跳神祭祀仪式大致相似,但各民族也有其各自的特点。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关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是我国较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所特有的蒙古族舞蹈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狩猎、游牧的过程中而形成的,它不仅具有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普遍共性,而且还具有蒙古族文化所特有的风格特征。本文就以蒙古族民间舞蹈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对舞蹈的主题、动作以及节奏这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蒙古族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巴绒"是羌族人祭祀歌舞女神"萨朗姐"的一种重要的祭祀性活动舞蹈,它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民族发展历史以及民族精神文明意识的重要通道。文章对羌族舞蹈"巴绒"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历史、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祭祀文化和多文化融合等方面考察了"巴绒"的文化特征,进而探析人文环境对"巴绒"文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在清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以努尔哈赤、皇太极为首的统治者对萨满教堂子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使其在女真诸部的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3,(3):35-41
除了天、地之外,火是蒙古族最为崇敬的自然现象之一。内蒙古人民认为,火具有涤荡尘垢污秽,驱逐邪魔,使一切东西洁净的神奇效能。祭火习俗源自于古代母系社会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察哈尔等蒙古族最常见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祭火的类型主要有家庭祭火、集体祭火、寺庙祭火、婚礼祭火等几种。平民的家庭祭火程序、祭火用品等在不同蒙古族部族间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别不大。绝大多数蒙古族都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举行祭火仪式,通过祭火以期达到他们招财纳福、祈求子女、避祸除灾、净化环境之目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肃北蒙古族是西部蒙古族的重要分支,因居住在祁连山麓的高寒地区,又有“甘肃雪山蒙古人”之称.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保留了蒙古族舞蹈的“大漠文化”和“草原风情”的特点,又有宗教习俗等影响,呈现出了历史的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殊的舞蹈风格.研究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创作,通过对已有文化的整理和传统文化的吸收,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传承肃北蒙古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