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片介绍     
《中学生物学》2007,23(3):F0003-F0004
无指盘臭蛙;大头蛙;滇蛙;大绿蛙;黑耳蛙。  相似文献   

2.
试论蛙类生活习性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捕食、冬眠、繁殖等方面探讨蛙类生活习性的多样性.蛙类幼体(蝌蚪)的食性有杂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3种类型,成体主要以活动的动物为主食.各种蛙冬眠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不相同,同一种蛙,开始冬眠和苏醒的迟早,也因地区而异.1只性成熟的雌蛙一年可产卵2次或2次以上;各种蛙类每1雌体的1次产卵数量悬殊很大;大多数蛙类的产卵期为每年的4~8月间,但一年四季都有蛙类产卵;蛙类的产卵场所可分为水内产卵和水外产卵2大类;蛙类产卵的全过程包括呜叫求偶、抱对、产卵动作等.  相似文献   

3.
蛙(蟾蜍)与女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人类视蛙为图腾,把蛙看成是氏族祖先的标志,人祖女娲就是由蛙崇拜演变而来.分析蛙(蟾蜍)与女娲的关系,主要可以从生物学角度、从二者的音义、从蛙(蟾蜍)的功能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本在分析了池州市常见蛙类的基础上,探讨了蛙类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蛙类养殖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贵州产绿臭蛙(Odorrana margartae),云南臭蛙(O.andersonii),花臭蛙(O.schmackeri)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讨论了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的异同与形态差异的关系.在核型特征和C-带带型特征上,绿臭蛙与花臭蛙之间的差异最大,绿臭蛙与云南臭蛙的差异次之,云南臭蛙与花臭蛙之间的差异较小;在银带带型特征上,绿臭蛙的标准Ag-NORs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云南臭蛙与花臭蛙的标准Ag-NORs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  相似文献   

6.
根据Langendoff心脏灌流系统原理,参照Langendoff心脏灌流系统模型,利用本实验室已有的恒温浴槽和医院常用的静脉输液管组装了蛙心脏灌流系统.利用该灌流系统,采用胶原酶溶液灌流蛙心脏,分离到游离的蛙心肌细胞.为观测蛙心肌细胞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实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冬眠期和冬眠后期金线蛙皮肤角质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冬眠期金线蛙角质层厚,结构较疏松,外表面光滑;冬眠后期金线蛙角质层薄,结构较紧密,外表面较粗糙.本文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黑斑蛙繁殖期血液中性激素与性腺发育、排精、排卵的关系 ,结果表明黑斑蛙每年清明前后产卵 ,产卵季节雄蛙血液中睾酮和雌蛙血液中雌二醇含量匀较高 ,四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 ,繁殖季节过后 ,性激素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箭毒蛙     
《课外阅读》2011,(8):69
箭毒蛙,也称作毒箭蛙,又名树棘蛙科或丛蛙科,是白天活动的青蛙。它们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原住民,因为当地部族将它们身上的毒素涂在箭上,故得此名。大部分箭毒蛙都有耀眼的皮肤颜色,是对掠食者的一种警示。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在宁波平原地区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包括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养殖等。对于卵巢发育程度良好的雌蛙,可以100%地催产成功。平均孵化率选74%以上.孵化条件合适时可以达到90%以上。5日龄蝌蚪的成活率选90%以上,80~90d即可变态成幼蛙。幼蛙经过6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重达100g以上,鲜活饵料的料肉比为4.1:1。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棘胸蛙的野生态环境情况下,通过人工控制养殖池水的水温和酸碱度,根据棘胸蛙的生活特性,合理进行亲蛙选育、蝌蚪培育、幼蛙饲养和病害防治的技术改良,可以达到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35粒,蛙卵孵化率达96.1%,蝌蚪变态率达96.5%,幼蛙成活率达96.8%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三种蛙类的生境及营养生态位的初步分析,提出了保护蛙类资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首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蛙》对世界文坛产生的影响当然值得人们去发掘研究。然而作为把《蛙》推向世界文坛的《蛙》的英译本无疑也同样值得人们去发掘研究。也许因为《蛙》面世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学者们对《蛙》的英译本的研究还比较少。情是文学作品的神,本文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探索葛浩文的《蛙》的英译本是如何完美地传递了原作的情。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发现,灵芝提取液能延长离体蛙心的搏动时间,分析认为灵芝对离体蛙心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臭蛙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定期定点观测与室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臭蛙繁殖期在7月上旬-8月下旬;怀卵量为1269.8枚;产卵量为1169枚.  相似文献   

16.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86年5~10月间对粤北山区棘胸蛙的生活环境、食性、寄生虫和当地人工饲养棘胸蛙等的初步调查.发现棘胸蛙适应生活在气温205~250℃,水温195~225℃,相对湿度在83%以上的山间小溪中,山溪的海拔高度在300~760m之间,水质偏酸性(pH40~60).棘胸蛙以昆虫为主食,兼食蚯蚓等其他小动物.棘胸蛙的消化道和体表均发现寄生虫.广东省乳源县有人用大水缸小量饲养棘胸蛙初步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日常物品代替常规实验用具,并用一只蛙完成脊蛙反射及其反射弧的分析两部分实验内容。实验准备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解剖观察表明,泽陆蛙消化道分段明显,起自口,经过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末端开口于泄殖腔.泽陆蛙消化系统的结构与食肉习性相适应,雌体和雄体消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测量绝对值有较大差异.泽陆蛙的主要食物为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卫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蛙皮肽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蛙皮肤的分布、生理功能以及其与哺乳动物的类似物的关系等作了简要介绍,并综述了蛙皮肽的分类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