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它指导着课程开发实践并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纵观课程理论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们的课程观是沿着对课程价值的期待和对课程本质的认识轨迹而演进的。从以政治、伦理化为目的,以驯服、教化为价值的课程观,到心理化与知识化背离和训练性与实用性背离的以训练为价值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3.
杨北平 《职业技术》2006,(14):24-24
课程观即课程观念或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哲学观、教育观以及心理学、社会学、技术学等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关于课程的基本观点和一般看法,它是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多元整合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所谓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定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它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对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通过对20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访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得到如下结论: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普遍持有肯定态度;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偏低;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功利主义取向;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存在技术化倾向;不同学段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有所不同;课程政策与教材成为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的世纪里,现代课程也被打上了科学的烙印,面对“制度课程”存在的种种弊端,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及学校该为学生开设哪些课程,这取决于人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践层面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于课程价值确认的诉求显得越来越紧迫.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重要认识主体,学生如何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直接关系着价值的实现.为了解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本研究对8位中小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并对59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不过,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欢程度也有所降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为掌握信息科学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信息技术学习困难等教学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存在应用化和应试化两种倾向,即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强调为“通过考试”而学习.  相似文献   

8.
简论课程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论课程与个性发展陈功江关键词课程价值;个性一、课程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价值就是课程能否满足、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属性。主体的这种需要就是学生主体对于课程的需要,即学生“通过课程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①,从而使个性得到和谐...  相似文献   

9.
一、综合课程的根本德育价值——对道德的核心价值的关怀 综合课程的根本依据在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它才能独立于分科课程而存在。也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才得以推论出综合课程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同以往的分科课程相比较,综合课程克服了分科课程的一个明显的弱点,即分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缺乏整体性,学生得到的也只是关于世界的片面的解释,很难形成关于世界、人生和科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而“综合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所要认识的世界的完整的图景”,这一教育目的使得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前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首先有这样一个关于世界、人生和科学的完整图景。在这一认识背景之下,运用综合性知识来教育学生,势必也将引导学生努力去认识和感悟宇宙与人生的整体性、统一性。学生在这一整体性认识的形成过程中,道德观念将发生质的飞跃,其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性认识必然能激发其对生命、自然和科学的丰富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关怀下,个体的道德将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的是在对儿童和课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判断产生的。没有评价,就没有目的。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应追求自身以外的目的,所以课程评价不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以外去找寻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是不断地发现生长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评判。课程评价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合体,是课程价值的发现和创造。课程评价应起到发现课程价值、创造课程价值,并为课程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价值判断确立目的,预测和评判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儿童的生长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检验已经实施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理性的抉择;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1.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亟需拓展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即从工具价值拓展到本体价值;从理论价值拓展到实践价值;从专业价值拓展到通识价值。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要让师范生掌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且要让他们领悟教育的理念、价值和思维;不仅要让师范生学会认知,而且要让他们学会做事;不仅要关注其教师养成的专业价值,而且要关注其与教师职业无关的通识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扩展阶段(1993年以后)、实验创新阶段(1999年至今)。现阶段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受到进一步重视,社区教育课程内容趋于拓展和丰富,课程呈现特色化。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今后如何发展,需要在其价值取向上达成共识,因为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基于人们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课程建设上必然表现出一种倾向性的观念。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等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影响较大,呈现出实用性取向、民主与公平取向的特征。所以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趋向是,课程建设采取分权为主、协调统整政策,课程设计采用多方参与基本方式.课程实施和评估重加科举期.范.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性的价值取向”始终占主导地位。此种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实施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遵循课程设计方案去做的过程,而是一个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地方课程被纳入到基础教育课程的三维体系之中,因此成为近几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学术界有关地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存在两个较为关键的问题:一是对地方课程研发的践行价值认识不够,因此不能真正理解地方课程研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二是对校本课程下地方课程研发的实施方略缺乏全面而有效的建构,因而不能从整体上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有效的地方课程资源。对上述两个关键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一定会对有效梳理地方课程研发思路和可行做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隐性课程的内涵、基本特征.谈了隐性课程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对道德认识的导向价值;对道德情感的陶冶价值;对道德意志的激励和磨炼价值;对行为的约束规范价值.以及对人心理品质的完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实现及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但直接制约着其开发、利用的程度和质量,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教育系统的正常运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希望拓展课程资源空间,利用更多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认识方面的突破。人们往往把课程资源限定在教材、社区资源、校本课程以及教师等,学生却往往被看成是单纯的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提出了应然的信息技术价值体系,但是,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如果只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归宿在于价值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失衡,存在着社会价值压倒个人价值,科学价值覆盖了人文价值应有的地位等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呈现出"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呈现出"什么实用教什么"的认识偏差。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基本机制,宏观机制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轴强化、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共生;微观机制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制订与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价值取向是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判断均需通过价值取向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在课程监控视域下教研室的职能是服务与支持,价值取向应秉持发展取向的教研目的,民主取向的管理方式,协商取向的教研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课程研究领域历来存在分歧.如将其等同于教育目标,理解为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或等同于培养目标,即通过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的预期水平;或理解为教学目标,即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政策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东芳 《教育科学》2002,18(1):23-25
课程政策是一个价值关涉的领域,课程政策研究需要价值涉入,虽然不同国家的课程政策价值观不同,但可划分为三类,即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而判断一项课程政策是否理想的基本价值标准有两条,即学科,社会与学生发展需要的统一,国家,地方和个人利益要求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