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关出版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三、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者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虚假新闻的表现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公布和查处的若干虚假新闻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捕风捉影的失实报道.把小道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新闻来报道,这是当前假新闻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 二是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有的记者变成了“作家”,虚构事实、编造故事;有的记者编造采访行为,没采访就写访谈.这种造假手法最恶劣,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假新闻,就是一条典型的记者自编自导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5,(4):56-56
针对近一时期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扰乱新闻采访秩序的虚假报道,根据中宣部和河北省委的要求,河北省委宣传部近日起草《关于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新闻媒体不得搞“悬赏爆料”,新闻报道必须署记实名等。河北省明确要求,新闻媒体不得用重奖征集新闻线索,搞所谓“悬赏爆料”:社会自由来稿和读来信等只能作为新闻线索,必须经记调查核实后才能报道;  相似文献   

4.
刘影 《新闻知识》2001,(5):38-39
“客里空”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大忌,不管是新闻单位、报道中的当事人还是受众都对虚假报道深恶痛绝。以往对于虚假报道的批评多从强调新闻职业道德和对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的保护这一角度出发;而去年4月,读者桂运波则以《知音》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将这份武汉出版的国内知名杂志推上被告席。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生普通读者起诉《知音》杂志社,表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从单纯的物质产品领域进入精神产品领域”①。《知音》杂志社在答辩中强调,“商品和服务才是《消法》保护的范畴,而报刊的内容是文…  相似文献   

5.
王维平 《新闻窗》2006,(4):85-86
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但是近几年来,广大消费者、生产企业却吃尽了一些虚假广告的苦头,特别是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延误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虚假技术转让广告使下岗职工雪上加霜;虚假农药广告使农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虚假美容、化妆品广告使消费者深受毁容、人生伤害之苦;虚假中介广告使满怀希望的求学、求职、求购的人钱财两空……。两三年来,每每在“两会”期间,虚假广告特别是虚假医疗广告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他们一再为民众呼吁:治理广告市场,打击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6.
江坪 《新闻实践》2011,(12):9-9
媒体的传播要防治虚假报道。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信息传播平台,不能例外,也要防治虚假报道。事实上,有人利用微博,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手法,甚至编织虚假信息,伪造微博内容,导致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人把新闻损害笼统地称为“报道内容失实”,这是不严谨的。诚然,在新闻报道中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新闻损害;虽然报道的事实俱在,或是使用侮辱性的言辞,或是泄露、宣扬公民隐私等等同样能造成新闻损害。  相似文献   

8.
云大“2.23”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于2004年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无不争相报道。有的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辗转万里,掌握新闻资源;有的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新闻背景;有的则通过律师,预测案件前景;有的则发挥图片视觉冲击力,刊登大幅图片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的媒  相似文献   

9.
坚持实事求是杜绝浮夸报道──《四川省志·报业志》编后漫笔颜义先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报道曾严重泛滥,水稻亩产数万斤,皮棉亩产超千斤等神仙数字,在新闻报道中比比皆是。“文革”时期,虚假报道更屡见不鲜.粮食减产被说成“丰收”;甚至经济到崩溃边缘也...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5,(12):17-19
时下,新闻界上下一心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于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载了《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从桂运波诉《知音》杂志说起》;在第二期又刊载了《虚假报道:侵犯读者的人格权──兼作新闻“真实性”的法律读解》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无特定指向”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则》是这个讨论的继续。 本文认为,虚假新闻分为两类:一类有特定指向,侵犯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类无特定指向,但有严重的危害性。读者桂运波诉《知音》一案出现后,人们应对无特定指向的虚假新闻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进行理论反思。 新闻打假的呼声,在中国现当代新闻史上可谓是历久不衰。然而,回望漫漫长路,新闻打假却遭遇尴尬:面对与己“无关”的虚假新闻,广大受众虽满腔义愤,但更多的是无奈和茫然。虚假新闻就在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中依然得以蔓延、肆虐。  相似文献   

12.
工作材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依据之。有的记者往往拿到材料如获至宝,大有“手拿材料心不慌”的感觉。但是,事实是由于种种原因,工作材料里的数字有时也会有偏差,如果不加分析地根据其内容进行报道,就可能会以讹传讹,写出掺有水分甚至虚假的新闻来。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及报道时,多了解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分析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工作材料及材料里的数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周雅琦  敬卿  牛宇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77-183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虚假信息泛滥成灾。本文提出图书馆应该将虚假信息治理作为图书馆应急服务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 对国内图书馆行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就图书馆应如何参与虚假信息治理提出思路。[结果/结论] 图书馆可尝试通过以下5种途径参与虚假信息治理:①构建跨行业协作式的虚假信息治理体系;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③构建突发公共事件中虚假信息治理的应急服务机制;④虚假信息治理与阅读推广融合发展;⑤构建跨平台的一站式虚假信息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某省一读者状告该省一家杂志刊发虚假报道,要求该杂志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公开向受骗的读者道歉,赔偿他购买刊有虚假报道的该杂志价款44.5元的两倍。据报道,这位读者曾是该杂志的忠实读者,常被其刊发的一些曲折的新闻故事所感动。但1998年底,他发现该杂志有的报道有造假之嫌,便自费进行调查。经查实,他确认该杂志至少有12篇报道所述之事或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实为“虚假之作”。他认为杂志社刊发虚假报道,违反了精神产品经营者的基本义务,损害了读者的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被告曾想与这位读者达成“私了…  相似文献   

15.
虚假新闻社会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新闻前哨》2006,(11):6-8
虚假新闻是国内外传媒界的痼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的打假活动,从1947年《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算起,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禁而不绝。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反对虚假新闻的运动,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下半叶,在我党领导的解放区;一次是在80年代初,粉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之后的拨乱反正时期。21世纪初,在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进的过程中,鱼龙混杂,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媒体刊播的假新闻也成了灾。近年来造成很坏影响的虚假新闻包括:“女记与‘狼’共穴61天”、“中国啤酒甲醛风波”、“郑州百余男女持械群殴警察鸣枪示警八次”等,有的无中生有,有的千奇百怪,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快捷、方便等确实为传统纸质媒体发展注入了生机,但将其纳入新闻源的实际运作中,也面临诸多迷惑与措手不及:2007年9月初,因深感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加工过”的新闻图片越来越多,《人民摄影》报联合五家全国性媒体发布封杀虚假图片宣言;“史上最毒后妈”等被网络传播得沸沸扬扬的报道最终被证实为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起,一场制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人民战争已在全国各地打响,新闻界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重拳出击,并对其进行围追堵截,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肄论声势。许多新闻媒体在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严密防范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发生的同时,组织从业人员反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提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路线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铲除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赖以生存的土壤,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宁夏省军区银川军分区通过在全区部队新闻报道队伍中开展严把“稿件质量关”的活动,收到较好效果。去年以来,他们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稿1000多篇,无一失实,受到上级的表扬。针对一些单位为追求k稿数量而出现的写虚假报道现象,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有一个明确的共识:新闻报道贵在真实,虚假报道如同假冒劣质商品一样,伪劣商品侵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而虚假报道损害的则是军报、党报的信誉,后果尤为严重。为彻底杜绝失实报道的发生,军分区政治部定期对基层报道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引导报道人员端正报道思想作风。新报道员上岗前…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媒     
《传媒》2007,(2):76-77
世界最老报纸“变脸”代之以网络形式;电视台虚假报道引发日本纳豆风波;美三大报纸出版商欲建立网络广告销售网络;“瘦身”版《华尔街日报》面世;法国传媒巨头拉加代尔转攻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梁梅 《新闻传播》2005,(9):62-62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的出现,使媒体在受众面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夸大其辞、虚假不实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受众在接受新闻媒体的报道时,心理从信任转向怀疑、厌烦甚至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