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如其名,生活中的她,没有时髦华丽的外衣,没有矫揉造作的言行。在交谈中,秀雅平实的她不止一次地说出了自己生活工作的理念:“在浮躁中追求平淡,在平淡中追求真我。”一、平中见奇———踏进机遇的大门安徽和江苏交界处的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是她的家乡。平凡而普通的父母养育着她姊妹五人。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五朵金花”中排行老大的她特别知情达理,一言一行都要给妹妹们做出个样子,有时还要履行起爸爸妈妈的职责。受多种条件制约,理想和现实总会产生距离。梦想考进名牌大学的她走进了一所大专学校的英语专业之门。毕…  相似文献   

2.
王利芬作为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为大家所熟知,应该还是2000年至2003年底担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期间,不少观众被镜头前她那成熟稳重、智慧内敛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从而牢牢记住了她。其实在此之前,王利芬还有着相当丰富的履历:北大中文系的博士,1995年至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王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3个栏目中任记者。  相似文献   

3.
林非 《视听纵横》2003,(3):95-97
现场观众的作用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实际上话题类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的选择有时候对节目质量的好坏、对节目是否出彩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仅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节目为例,探讨一下现场观众对于一个话题型的谈话节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鸿 《视听界》2000,(6):27-28
在电视领域,实践界总是策马扬鞭地跑在前头,理论界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试图理清他们的足迹,可“不是我不明白,这屏幕变化快。”总有些事情看不懂理还乱。这不,正当大家一致对《生活》栏目中主持人的走动式主持交口称赞的时候,这个栏目却让两个主持人一起中规中矩地  相似文献   

5.
探索主持人节目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新闻记者》2007,(3):50-53
26年前,当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第一次打出“节目主持人”的称谓后,主持人节目便以它的个性化、人格化、对象化特征征服了受众。从综艺节目到谈话节目,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到社教类节目,节目主持人像一缕清风,给不同类型的节目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曾几何时,主持人节目却出现了“千人一  相似文献   

6.
情感节目已成为主打电视栏目,本文以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节目为例,分析了帮助型电视情感节目内涵,并对提升这类节目的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现实:强势方言区普通话主持人节目遭到冲击真正引起一场关于方言节目存废争论的,当滥觞于《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方言新闻节目。如今的城市电视新闻节目,在粤川吴越等强势方言区,大都是方言新闻节目笑傲江湖,一批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随之走红,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8.
电视谈话节目起始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CBS的《60分钟》记者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他们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焦点人物,聚焦于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出身于新闻记者的克朗凯特、丹·拉瑟等著名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谈话节目时,节目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交相辉映,使得新闻谈话节目日臻成熟。可以说,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个性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是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这个40分钟的新闻杂志型节目播出伊始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是“开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1994年《焦点访谈》创办,从此关于各种社会生活题材的访谈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眼前,如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热线直播等。而这样的谈话类节目也成就了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等一大批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其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主持风格,进入了我国寻常百姓家,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林非 《视听纵横》2003,(5):77-78
《谈话》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创办于2000年的浙江省惟一的综合性谈话节目。从节目创办之初,就“遗传”了其频道的都市化定位的路线,以都市市民为自己的主要收视对象。在都市化的指导方针之下,《谈话》注重在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下张扬和凸现自身的本土  相似文献   

10.
丁龙江 《视听界》2005,(4):i009-i009
新闻评论栏目兴起之时,正是业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人素养及知识储备表现出强烈不满的日子。因而各地大多从记中物色人选或直接让记在自己的节目中“登台亮相”,这就有了在新闻评论型栏目中常说的“记型主持人”这一称呼。但这种称呼明显混淆了“记出身”的主持人与“记身份”的主持人之间的差别,强化了“记”这一概念而淡化了“主持人”这一中心词,  相似文献   

11.
曾鸿 《新闻爱好者》2000,(11):43-44
在电视领域,实践界总是策马扬鞭地跑在前头,理论界则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试图理清他们的足迹,可“不是我不明白,这屏幕变化快”,总有些事情看不懂理还乱。这不,正当大家一致对《生活》栏目中主持人的走动式主持交回称赞的时候,这个栏目却让两个主持人一起中规中矩地坐了下来;正当大家对坐谈的两个主持人吹毛求疵颇有微词的时候,《生活》又将两人分开,并在节目中引进了男主持;更大的变化不是人员配置上的,当你发现原来各具特色的小栏目不翼而飞,整个栏目都由主持人类似闲聊的串词来连缀,而主持人李咏竟晃悠着两条腿来主持节目时…  相似文献   

12.
“四大名嘴”与《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天。当晚19点38分,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央视一套节目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红、绿、蓝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起。《焦点访谈》诞生了。不久《焦点访谈》四大主持人是“四大名嘴”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3.
我看电视评论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电视沙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源自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论节目(电视)研委会组织的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此我们谨向主办单位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传播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广播电视谈话类栏目的备受青睐和遍地开花,嘉宾也逐渐成了传媒界的一个常用词汇。广播电视中由主持人与嘉宾共同主持节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有的嘉宾还因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而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如经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张路甚至比很多主持人都有名气。所谓嘉宾,广义上说,即指“受邀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内容的电视节目(包括广播等其他媒体——笔者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8日《,开心辞典》“魅力新搭档”主持人选拔活动经过几个月的海选、初选、复赛和晋级赛终于落下帷幕,诸多选手经过层层拼杀,最终诞生了耀眼的三强。与以往诸多大赛、评比不同的是,此次“魅力新搭档”的选拔取消了传统的评委打分模式,比赛的后半程完全由在场的观众投票  相似文献   

16.
贾琳  董珺 《新闻传播》2010,(5):141-141
想起《星光大道》,脑海中便浮现毕福剑的憨笑;说起汪涵。就不自觉的想起《天天向上》。如果说一档优秀的主持人节目成就了一个万众瞩目的主持人。那么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也同样会造就一档高收视的主持人节目。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用唯物辩证法来解释: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以下“主持人节目”简称为“节目”)  相似文献   

17.
18.
《今传媒》2010,(6):80-80
张丹丹(1976年10月-),女,湖南卫视<晚间>、<背后的故事>节目主持人. 湖南湘潭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在<湖南新闻联播>1998抗洪抢险报道中担任前方报道记者.第一次担纲的电视节目便是<晚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她凭借在<晚间新闻>的出色表现评为2004年度中国最佳电视新闻主播.2003年开始同时担任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因为<背后的故事>,2006年她获得中国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9.
《今晚我和你》是武汉艺广播电台每天晚上22:00~23:00推出的一档夜间热线谈心节目。《今晚我和你》的当家主持人亚新,主持节目六七年,他的名字早已经和节目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支撑,相得益彰。2005年,亚新被评为武汉首届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他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对主持人要求的素质以外,我认为他还具备了“听”、“说”、“解”三方面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赵莉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4,(11):24-24
《帮助》栏目作为浙江卫视重点推出名牌谈话节目,主要通过主持人和现场人公之间的对话来反映人物命运、凸现物性格,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弘扬帮助神。由于主人公大多是在生活中遭遇困的弱势群体,敏感而脆弱,如何挖掘出们背后的动人曲折的故事,是一大难。陶燕从自身气质出发,结合以往多年编导和主持经历,不断用心,形成了真亲切、平和恬淡的主持风格,这一独特格正好切合《帮助》栏目定位。自身风格栏目内容的互动,使陶燕在主持中对节的情节和情绪有准确到位、恰如其分的握,极大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她每次持节目都是极清淡的妆容,穿着也朴实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