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德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制定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当时着重阐明的意义是课程与教材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当课程与教材进入实施阶段后,我们认为本课程向生活的回归应致力于使课程再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成为一个能够改变、改善生活的“因子”。这一种回归才是课程的归宿。课程与教材要转化为儿童的生活,这是本门课程教学所应持有的基本立场,同时我们也反对“立竿见影”的简单化联系。要深入研究课程转化为生活的具体机制,要开通课程走向课堂以外生活的渠道,要着力培养“践履躬行”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应该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前不久.笔观摩了察州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和一位年轻老师聊天,我又情不自禁地聊起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并一再叮嘱他要多上公开课。我一直认为,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每个学期都能积极上公开课,几年下来进步一定很快;亲历亲为公开课,从准备到过程到最后的总结反思,那是任何教研活动都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小学德育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为了遵循课程标准。我们针对农村县城小学教学点分布比较分散。交通又不方便的特点和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和就近结合的原则,对品德学科尝试着采用“分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5.
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之一,教育一直是该区的一张“名片”。作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西湖区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全省课改的“领头羊”。 在纵深推进课改的进程中,面对区划调整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西湖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用“联片互动”校本教研运动模式,以协作片互动、教育支持等活动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创新专业引领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区域内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从而使课改得到纵深推进,全区教育得到均衡发展。本专题以较多的篇幅展示了该区开展“联片互动”纵深推进课改的做法、经验和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新旧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间的碰撞日益激烈,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成了缓解矛盾的润滑剂,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教研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专业引领、教改沙龙、自我反思……但这些教研多是在同一学科内进行的,缺少学科间的相互融合.我们铁岭县在凡河中心小学对多学科教师参与的“跨学科式教研”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备课界线,变革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7.
8.
在2004年四省高中课改实验基础上,如今的课改实验区范围不断扩大。高中新课改不.同于初中,受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除了行政干预外,学校、家长与学生将主动调适教育教学观念,逐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校本教研成为增强教师主体性,促进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成为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改革方案,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高中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经验不足,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9.
容礼 《广东教育》2008,(2):14-15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队伍,教师能否从以往单纯的执行者或教书匠转变成现在的合作者、研究者,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该课程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回归生活”.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给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和空间.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深切领悟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生活”理念的重要性,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对现行品德与社会教材进行改编、补充、拓展,在与学科约会、与班队融合、与活动牵手的创造性处理中,实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向更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题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校本教研在于创建新的教研方式、教研模式和教研制度。那么,它又会给教师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目前,实验区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随着实验范围的扩大,教师培训量大面广,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任务更加突出,仅靠专家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进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之中。然而,在课改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有必要反观学校的管理,反思存在差距的原因,这对我们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计琳  陈骁 《上海教育》2003,(3B):42-44
2003年1月17日上海第一块“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牌匾被挂于上海实验学校的门前,这样的学校不但在上海,甚至在全国都是第一家。自此,上海实验学校将对整个上海的教师队伍建设起到探索作用,并用实验带动着更大范围内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夏琰 《学科教育》2004,(1):28-30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课程,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本拟从“按照教材内容,积极开展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开展与少先队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挖掘儿童社会生活体验,大力开展与儿童生活经历相关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我们逐渐发现,虽然教师上岗前的通识性新课程培训为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面对这次新课程的深刻变革,大多数实验教师还是感到很不适应,不少教师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如.到底该怎样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新课程的理念到底怎样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展性学生评价到底怎样体现,等等。的确,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需经历一个痛苦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培训就完全解决问题.要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省与矫正、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来逐步完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品德与生活》为例,介绍了通过有效实施活动实现“无痕教育”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安秀 《辽宁教育》2011,(7):80-8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跑道,而反思则是推动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杠杆与支点。教师不进行校本教研,就会失去提升的平台;教师不注重反思,就会失去教研的支点。因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就要注重利用反思来促使自己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设计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新时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针对教师面临的问题,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