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转轨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方法论、客观事实、变化原因及其理论和时代意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富农 :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一般占有土地 ,有较充足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 ,大都兼收地租和放高利贷 ,带有封建或半封建剥削的性质 ,是农村的资产阶级。但富农自己参加劳动 ,生活来源不是全部靠剥削所得 ,所以不同于地主阶级。其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请长工 )。在民主革命时期 ,他们在反帝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 ,在反对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则可能保持中立。因此对其不应采取消灭政策。中共对其采取了限制政策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就采取了经济上的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中农…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富农属于农民的范畴,是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但有其自己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对富农阶级的认识及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富农阶级的性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政策,由限制富农、到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再到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探索求真的精神,从而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中一个难题——富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瑞芳 《红领巾》2004,(5):10-13,100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富农成为农村最有经济势力的阶层,并日益成为限制和斗争的主要对象.对土改后农村富农及其经济状况作系统考察,分析中共对待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内外原因,并着力考察富农在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中的复杂心态,借以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共限制、消灭富农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半期对富农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共产党对"富农"阶层的界定和策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原有结构,影响着乡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一时,关于富农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确定富农阶层的划分标准,二是分析富农的阶级性质,三是探讨富农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农问题的研究,揭示出在阶级划分的实践中,学术目标与政治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看似为学术问题的论争,其实质却是关乎革命策略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逐渐演变为"十大社会阶层"1。这十大社会阶层是:(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主要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二)经理人员阶层。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中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按照目前政策规定,主要是指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  相似文献   

7.
1931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针对这条路线。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共为什么要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而对同是剥削阶层的富农、地主一个是限制政策,而另一个是消灭政策呢?其采取不同政策的依据与目的是什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我觉得搞清楚雇农、贫农、中农、富农这几个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阶级也迅速地分化出了若干个阶层,农民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新社会阶层。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流动问题,探索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原因及其特点,这对于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第一,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当前社会的阶级、阶层和各类利益群体的变化。改革开放了,在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利益、利益分配格局,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使得我们国家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发生了迅速的分化、变化和新的组合。大量新的从事体力劳动和知识阶层劳动的人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农民阶级的变化也很大,一部分农民成了私人企业主,自由劳动者等,还有一部分涌进城市成了农民工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一批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6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展现了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也写到了农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精神风貌,其中富农形象的描写尤其值得关注。富农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初合作化小说中最重要的反面形象,系统深入地考察这时期合作化小说中的富农形象,探究富农形象塑造的来龙去脉及其政策依据,揭示合作化小说中"富农"形象勃兴的原因,解析富农形象的特征,思考作家与社会时代、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及其富农形象塑造的成败得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社会阶层分析 随着社会城镇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城镇化使中国社会由原来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向多阶层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大变迁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化。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以来形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其中农民工阶层对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工人ABC     
<正>社会学在研究社会时,通常是将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个人,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群体(或阶级,或阶层),通过对群体行为的分析观照社会结构的变迁。不管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划分,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的划分都是这样做的。在一个正在快速  相似文献   

14.
李文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34-135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的历程中,党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历经一个过程.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的暴风骤雨中第一次对农民阶级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对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两者相互关系、如何调动农民阶级革命热情等方面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已明确地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并把"土地革命"作为号召广大农民投身大革命的重要手段,在组织上已对农民阶级敞开了大门.从此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群体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历经风雨,直至取得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5.
莒南县是抗战初期开辟的革命老区。特殊的土地占有和租佃方式使莒南农民各个阶层在土地使用上产生了极大悬殊,富农大量租入土地,采用雇工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广大贫农耕地极其缺乏;在减租减息运动中,莒南发动了拔地斗争,将地主大佃户的土地拔出分租给贫民耕种;拔地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民生活,但却沉重打击了初具规模的富农经营,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9月,《史学月刊》副主编翁有为教授在"第二届中国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近代富农问题是中国乡村史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如果从近代乡村史角度来看,富农是近代中国乡村社会中具有标示意义的阶层,它是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如果从中共党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共农村革命中界限模糊、难以处理的革命"问题"。正是由于富农问题的复杂性,引起了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富农政策的多变性,导致中共富农政策的正确与错误并存。也许由于富农问题的独特魅力,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民工发展到今天超过一亿劳动大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最基本的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这是当前把握好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制定关于农民工正确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处理好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农民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具有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但它还不具有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因而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介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18.
LISHI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信心。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  相似文献   

19.
富裕中农是属于中农而与富农密切相关的一个阶层,富裕中农的理论是对农村各阶级更细致、更深入的划分和研究的成果。对富裕中农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成熟的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富裕中农的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20.
学术新视窗     
毛泽东对中国富农阶层的认识及策略思想的演变中南民族大学张瑞敏在多年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从理论上对中国富农阶层的阶级属性及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我们必须自觉的向富农让步”,“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的策略思想。建国之初,这一思想得到了延续。然而,一场农业合作化运动使“消灭富农剥削”成为现实。看似突兀的转变隐含着的却是一种必然的走向。(《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全文约8000字)陈云同志经济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卓元陈云认为,根据我国经验,不仅经济发展要稳中求进,经济改革也要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