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赵岩 《教学与研究》2008,18(2):80-84
"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反映了消灭农奴制,在村社公有制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进步要求,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为把西欧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村社社会主义"思想是民粹派理论的核心,对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欧农奴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讨农奴制的起源人手,对西欧中世纪的这一特有现象进行了重新估价.文章认为,中世纪农奴制与罗马帝国的隶农制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式上的不同;日耳曼人的征服并没有给西欧造成一套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欧社会的正常发展,使原有的隶农制凝固化,最终形成为农奴制;农奴制与奴隶制之间也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农奴制中的劳役经济在本质上体现了奴隶制剥削,因此,以劳役剥削为核心的西欧中世纪农奴制远非典型的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3.
俄国的先民——东斯拉夫人,兴起于东欧平原的广大内陆地区,这里几与海洋隔绝,和外界极少交往。在公元前第一干纪中期,东欧平原南部出现了被称为“leepleb”(维尔夫)的农村公社。公元七世纪后,东欧平原北部则出现了叫作“uup”(米尔)的类似的村社。到九世纪,随着古罗斯国家的形成,leepleb和uup或者被“qswuнa”(公社)所代替,或者都称为uup。这种村社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因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俄罗斯村社制度。如果说,这种村社制度是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相适应的话,那么它与新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这部手稿中论述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有本质差别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认为一、三种所有制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与原始公社所有制有密切关系的残余形式;二、三种所有制既不是奴隶制,也不是农奴制,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同时并存着;三、原始社会的残余有惊人的坚韧性和耐久性,亚细亚的所有制中无奴隶制和农奴制,也无专制政府和以专制君主为代表的国有制,但亚细亚生产方式或东方社会中有专制政府及其国有制,同时也有亚细亚的所有制,因此,亚细亚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俄国的先民——东斯拉夫人,兴起于东欧平原的广大内陆地区,这里几与海洋隔绝,和外界极少交往。在公元前第一千纪中期,东欧平原南部出现了被称为“leepleb”(维尔夫)的农村公社。公元七世纪后,东欧平原北部则出现了叫作“uup”(米尔)的类似的村社。到九世纪,随着古罗斯国家的形成,leepleb和uup或者被“qswuHa”(公社)所代替,或者都称为uup。这种村社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因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俄罗斯村社制度。如果说,这种村社制度是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相适应的话,那么它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却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5日,达赖集团的《西藏之页》发表题为《中共所谓“旧西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纯属虚构》的文章,声称1949年以前的“西藏既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社会”。文章把旧西藏描绘成一种自给自足、佃农相当富裕、没有饥荒和很少乞丐、法治公平的社会,甚至认为旧西藏是一个比今天中国“更加文明的社会”。达赖集团大张旗鼓地为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社会叫好,这样熟悉的谎言、谬论已不是第一次,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7.
俄国文学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步入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独特的社会意义与艺术特色的作品——萨尔蒂柯夫(笔名谢德林)的长篇小说《哥略夫里奥夫家族》问世了。十九世纪末的俄国处在这样一种政治气候中:1861年的沙皇农奴制改革,非但没有给农民带来丝毫利益,而且把农民推入更深的灾难之中,到八十年代初,农奴制思想又有所抬头。资产阶级满足于既得利益,与农奴制残余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农奴制的观念不但在贵族之中盛行,也残留在当时的许多农夫思想深处,农民们仍处于农奴地位上,这样,反对资本  相似文献   

8.
门巴族教育刍议陈理明门巴族是生活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4万人,在我国实际控制区内的人口为7475人(1990年普查),其余的居住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占领下的门隅地区。酉藏民主改革前,门巴族尚处在封建农奴制与原始村社制并存...  相似文献   

9.
自我解释是一种由自我产生并指向自我的知识建构活动。领域性知识、加工方式、引导角色及激励都会影响自我解释的发生。其产生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型:空缺填补理论认为自我解释是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对这些漏洞进行弥补的过程;产生推论及修复心理模型的双加工机制认为自我解释是对不完整文本进行推论和对不完整的心理模型进行修复的过程;拓展情境模式通过比较前两种模式,认为自我解释是修复个人已有的、存在缺陷的领域,在不替代原有心理模型的基础上加速该模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汤因比文明兴衰四阶段论的阐释,揭示了汤因比与斯宾格勒在理论上的承继关系,认为汤因比有一种“开阔的胸襟”,强调人的主体性,同时也指出了其理论的偏狭,分误之处,认为它是一种英雄史观,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笔下,亚细亚所有制是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形式,是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的原型,具有普遍意义。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在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相同。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有本质差别。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同时,亚细亚所有制没有被奴隶制和农奴制败坏,且长期存在,直到19世纪,这与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被奴隶制和农奴制很快败坏的那种社会形态有明显差别。因此,古代东方社会与古代西方社会在马克思笔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在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饭店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尤为如此。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成为现代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借鉴西方组织行为学内容型激励理论,可以更好地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的行为,提高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中世纪英国农奴制在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上与西欧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英国农奴制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农奴化过程缓慢、农奴制繁盛期短暂及农奴制地域性差异明显等特点,对英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都发生独特的影响。正确认识英国农奴制发展特点,有功于相关研究的客观开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煤炭企业文化的优劣,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兴衰和经营的成败;煤炭企业大都有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矿山发展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煤炭企业文化氛围,因此,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其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煤炭企业同样也经历着由生产型—经营型—战略型—文化型的发展模式,提升和塑造煤炭企业形象,也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汉中盆地至关中平原的主要交通道路深受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兴废状况。导致这种历史演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各条道路自身的地理条件;第二,汉中盆地在与关中平原的互动关系中自身地位从上升到东汉时期的下降以及国家重心东移和由此所引发的羌乱的侵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两大主要转移动因 :一为城乡差距 ,二是地区差异 ,由此造成了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的格局。除此之外 ,在经济落后地区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酌情况下 ,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渔业、副业等 ,由此又带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第三种途径。在目前城市失业率大幅上升、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越来越“稀缺”的前提下 ,由农村向小城镇或户口所在地的县市、由农业向乡镇企业 ,由种植业向其它行业的转移 ,将会是我国长时间存在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民族地区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上有大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现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法治化,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系统建设,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是关系到家族企业兴衰的大事。中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如何把企业平稳地转交给后代接班人,并能继续发展,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家族传承涉及企业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传接,涉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掌控,多数家族企业仍牢牢地将股权与经营权掌握在自家手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虽然对企业发展有利但推动范围不大。本文立足目前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分析了两权分离体制推进缓慢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对如何推进两权分离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o-liberal Univers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ise of neo-liberal universities over the last 15–20 years has been characterised as an inevitable effect both of globalis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dominance of capital.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analyse that rise, seeking to understand how it has come about and its impact on intellectual work. In the final pages of the article we turn towards its fall.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间的永续竞争,军事实力的刺激,经济上的发展态势,科学文化和国家的经济能力对大国兴衰的影响。指出保罗.肯尼迪的观点对新的世界格局形成和试图走出兴衰规律的大国发展具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