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的力量     
石华宁 《高中生》2012,(19):36-37
人类有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其中三大文明都几乎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流传至今。为什么?人类历史上那么多国家被人征服,然后分割,为什么唯有中国被分割不了?今日,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能读懂两千多年前原创的诗歌、散文?只有一个国家——中国。人类哪一种文化的音乐、绘画、诗歌,能达到天人合一、意境悠远之美?只有中华文化。这一切都只因一种东西——汉字。人类最早创立的文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但只有汉字流传下来。回想起几年前到欧洲旅游,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大陆并不大,却会有那么多语言文字、那么多小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算是大的,却都不过如中国一个省大。多数国家就像中国一个地区或一个县那么大。卢森堡名气不小,但实际上从一头到另一头只有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力量     
刘汉俊 《教育文汇》2014,(20):33-3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各项赛事万众瞩目。汉字听写,考的是孩子们,汗颜的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都有提笔忘字的尴尬经历。我一直关注这场大赛,一直想说说汉字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一些人认为,汉字之所以叫汉字,是因为它是汉族人使用的文字。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准确。汉字之所以被称为汉字,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汉朝对中国文字的贡献。在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上,汉朝是汉字的重要发展期,对文字的整理、规范、检索、革新达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隶、楷、行、草或发轫于斯或勃兴于斯。汉朝历时400多年,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历时最长的朝代。到汉武帝时,大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与当时的罗马帝国同享辉煌与荣光。社会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汉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记录符号,千百年来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播文明、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等多方面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汉字研究存在的缺失出发,探讨关于汉字美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试图为汉字教学与未来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韩国都使用相同的语言文字符号—汉字,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汉字和韩国汉字出现了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差别.本文从字形入手,来研究和比较中国汉字和韩国汉字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后,至今已经历了种种变化而最终演变成今天日语的汉字。对日语汉字历史变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的汉字,以及日本的汉字与中国的汉字存在的渊源。本文暂且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这五个时期,讨论每个时期的主要特色。文中的古代指的是大化革新以后的奈良、平安时代;中世指的是镰仓、室町时代;近世指的是江户时代;近代指的是明治以后;现代指的是二战以后。  相似文献   

7.
读懂汉字     
文字是文化形成、传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历史长河的源头一路漂泊而来的汉字,甚至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根系。汉字拥有相当长的发展史,它沟古通今,将华夏文明的历史印记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又将异种文化、异族之人聚集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可以说,传承与凝聚是汉字的两大魔力。如何传承?要靠人们去探索;何以凝聚?亦要靠人们去宣扬。如此看来,我校的“每周一字”活动,可谓是接过了汉字发展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8.
汉学(Sinology)这个词,在美国学界,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Sinology的本意是“中国研究”,但当今在美国各大学没有一个学校是以Sinology来作为系名或学科名的。代之而起的是China Studies.这两个名词的不同,不只是意味着欧美地域和语言上的不同,就美国而言,这毋宁是古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这段悠长而丰富的历史当中,有一颗贯穿整个历史的璀璨明珠——汉字,镶嵌在这富饶而又广阔的国土之上。  相似文献   

10.
汉字作为一种书面语交际符号,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对汉字文化的解读,不仅能辅助对外汉字教学,同时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黄交军撰文《从(周易)到(说义解字)——论“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指出,龙为中国上古的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它力量强大、  相似文献   

12.
汉字文化学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所涉及的内涵很广,因此汉字文化学框架内的汉字阐释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充分认识汉字符号系统的特性、确定汉字阐释的立足点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字和标志本同出一脉,文字本身就是传达思想语言的符号。中华民族的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体味汉字的独特美学特征进而加强对汉字标志设计的关注,秉承汉字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挖掘汉字潜能,以在当代设计领域确立更加鲜明亮丽、独具特色而博大精深的标志形象。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汉语的符号和载体,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发展定型为现今为大家所熟悉的方块汉字。汉字记录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史讳与汉字的关系、由此揭示出汉字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侧面展示了汉字的历史价值,从特定角度说明了汉字演变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产生,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的产生需具备需要和可能两方面的条件。推测汉字产生的时间,除了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这些外部证据,还应利用字形本身提供的内部证据。汉字演变是个由图画而线条化而笔画化的简化过程。汉字的发展表现为数量不断增加,造字方法逐步完善,适当简化以利交际。  相似文献   

17.
以宇宙全息统一思想观照汉字,汉字是全息的。汉字教学是基础语文乃至高等国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文字教学,无不落在字的认读、解释和使用上,如何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却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将汉字的全息状况有机地运用到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国内学者一直混淆了“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两个概念,导致二者名异实同,都指汉字类型,这就造成汉字性质研究的滞后以及汉字所属类型的不确定性。汉字性质和特点,是现代汉字研究的理论基础。要确定汉字性质,就必须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中进行对比研究,可见汉字的特性在于:汉字是理据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形体结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音节;汉字是方块字。  相似文献   

19.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的“中国历史汉字整理与研究——信息化时代中国文字系列研讨第三次国际会议”,于2003年12月12日-14日在上海召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李玲璞教授主持开幕式,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教授及教育部社政司、语信司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词。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它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